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科技创新与低碳、循环、高效经济研究PPT
中平能化集团科技创新与低碳、循环、高效经济研究——中平能化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2010年11月2日一、概况中平能化集团自2008年12月5日重组整合以来,依托平顶山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煤、岩盐等资源优势,合理优化配置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利用平煤股份和神马实业上市公司平台,加大资本运作和战略协作力度,充分发挥相关产业基础优势以及尼龙化工和氯碱化工技术和品牌优势,构建了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4大核心产业和电力、高新技术、建工建材、物流贸易、装备制造5个辅助产业的“4+5”产业体系。中平能化集团“4+5”产业群中平能化集团产能简介中平能化集团煤炭产能7000万吨,产销量居全国前列,糖精钠、最高功率石墨电极、碳化硅精细微粉产能全国第一,尼龙66盐、工程塑料产能亚洲第一,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内陆煤运码头,与武汉市合作建设的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煤种最齐全、运转效率最高的煤炭物流贸易基地。循环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源条件1、煤炭资源矿区包含平顶山煤田、禹州煤田和汝州煤田,地跨平顶山市、许昌市等9县市。所辖矿区连绵百里,东西长约138km,南北宽约82km,面积约10000km2,含煤面积近3000km2。煤田储量154亿t,其中平顶山煤田保有地质储量33.6亿t,可采储量16.3亿t。煤田煤种有气煤、1/3焦煤、肥煤、焦煤、贫瘦煤及瘦煤,以1/3焦煤、肥煤、焦煤为主。同时,集团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整合了陕西彬长矿区杨家坪井田近12亿t的资源。通过实施资源整合,发展区域得到空间拓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源条件2.岩盐资源平顶山市岩盐资源十分丰富,叶县盐田近临平顶山煤田南部,是中国第二大内陆盐田,该盐田面积400km2,储量2300亿t,埋藏深度1300~1800m,单层最大厚度33m,累计厚度250m,氯化钠含量达90%以上,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属于石膏型岩盐,易于水溶法开采。中平能化集团公司拥有叶县东田庄乡宋庄矿段5.5km2和娄庄矿段6.62km2的盐矿,已探明盐储量50.5亿t。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源条件3.共伴生矿物资源中平能化集团三大煤田内共伴生矿产资源丰富,有盐、铁、铝、石膏、耐火粘土、石灰岩等57种矿藏。尤其盐和铁矿石储量较大,铁矿储量6.64亿t,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76.3%,矿石品位20.78~44.13%。石膏储量3.16亿t,占全省总储量的77.3%;铝钒土、粘土、花岗岩、水泥灰岩、石灰石等几十种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源条件4.煤层气资源平顶山煤田的戊、己和丁组煤煤层气资源丰富,可供煤层气(瓦斯)勘查面积约480km2,初步探明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616.63亿m3,煤层气消耗资源量为33.32亿m3,煤层气剩余资源量583.31亿m3,全区煤层气资源平均丰度为1.56亿m3/km2。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源条件5.水资源平顶山矿区河流均属淮河水系,河网密布,有北汝河、沙河、湛河、颖河、兰河等。区内有白龟山和昭平台大型水库两座,能够满足平顶山市和中平能化集团公司生活和工业发展用水。已经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经过平顶山市,为城市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矿井水,据测算每年矿井总排水量5000万m3。经过处理的矿井水已成为本地区生产生活重要的补充水源,矿井水使用降低了工业用水成本。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源条件6.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多年来,中平能化集团公司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集团公司在职人员共13236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硕士学位的280人,本科学历的6637人,大专学历12585人,专业技术人员1263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314人,具有中级职称的820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0人。形成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节支降耗工作相结合3.发展循环经济与行业特征相结合4.依靠科技进步原则5.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矿区建设相结合6.共同参与原则四.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1.煤炭资源利用不充分。2.产业和产品结构尚不合理。3.从产品结构上来看,高附加值、高质量、外向型产品的比重有待于进一步增加。4.对影响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技术问题及循环经济当中关键技术有待攻克。五.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创新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根据中平能化集团实际提出“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化”“立足河南,挺进西北,辐射全国,走出国门”的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煤炭主业、推进清洁生产、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全面发展资源转化和废弃资源的加工利用,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发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力争把中平能化集团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采选基地、尼龙化工基地、煤化工基地和盐化工基地。五.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创新发展模式集团公司“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建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中平能化集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适合煤炭企业特点的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基本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树立了一个新型资源理念,形成了一个“3+2”循环经济模式,培育了一批以资源循环再“生”为特点的循环经济企业群,实现一个以科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持续发展为根本的企业转型。“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即为:以独立项目或矿点为基础的“点循环”,以相关产品或产业链延伸为主体的“线循环”,以园区多项目综合布局、集中循环利用为平台的“面循环”。“2”即为:一是树立新型资源观,注重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的最优配置;二是依托实业创造性地实施煤炭企业资本运营,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搭建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规模平台。“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1.产业的“点循环”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2.产业链“点”或“线”的线循环①.以煤矸石、煤泥利用为源头,形成煤—电—建材产业②.煤炭—炼焦—焦油加工—炭素、糖精产业链③.以煤炭气化为起点,形成煤炭—气化—精细化工产业链④.焦炭→粗苯(氢、乙炔、液氨)→己二酸→尼龙66盐→切片、帘子布→工业丝、轮胎⑤.煤—盐—化工产业链“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系3.产业连“线”成“面”的“面循环”中平能化集团朝川矿循环经济模式图中平能化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六.中平能化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发展方向1.放大“点”,使循环经济形成燎原之势我们将以现有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使每个矿和每个项目都形成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广泛布点,遍地开花。坚持绿色开采,实现清洁生产;加大煤炭洗选力度,建设配套选煤厂和动力煤选煤厂;开展水资源化利用,促进矿区资源再生。六.中平能化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发展方向2.延长“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①.拉长煤—电、热—建材产业链②.深化煤炭—炼焦—焦油加工—炭素化工产业链③.延伸煤炭—气化—精细化工产业链④.补强煤炭——炼焦——氢气、苯——尼龙66盐——切片、帘子布——工业丝、轮胎产业链⑤.加强煤炭——盐——化工产品产业链六.中平能化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发展方向3.提升“面”,发挥园区耦合优势目前,中平能化集团以煤电、煤焦、煤化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已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今后应在不断完善现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前提下,按照“布局更集中、产业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资源更集约”的要求,充分利用平顶山地区丰富的煤、盐、水资源和中平能化集团现有循环经济产业基础优势,发挥煤化、盐化、焦化、煤电相关产业共生耦合作用。七、实现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2.制定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并纳入集团公司总体发展规划之中3.充分宣传,提高员工对低碳、循环经济的认识4.强化宏观调控,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的建设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技术瓶颈6.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7.下大力气抓好节能降耗的污染减排工作8.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八、循环经济关键性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中平能化集团在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建立过程中,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整个技术创新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提升优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成熟领域集成创新能力,引进领域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十二五”期间,中平能化集团技术创新将围绕集团“实现千亿跨越,奋力挺进世界500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的发展战略。八、循环经济关键性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1)煤炭采选领域①研究综采综掘装备机械化技术,利用先进装备技术和先进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采率;研究实施建筑物下综合机械化固体废料充填采煤、薄煤层沿空留巷等技术;研究自动化采煤工作面关键技术,主要针对矿井生产、运输、提升、通风、排水、掘进各环节及各种主要设备的远程监测与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与管理的统一网络平台技术、装备与支撑软件,最终实现工作面少人或无人值守。八、循环经济关键性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1)煤炭采选领域②要提高煤炭入洗比例,同时对尾煤、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保护好周边环境,充分利用好“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变废为宝,将煤炭开采到终极过程中所有的产品吃干榨净,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八、循环经济关键性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1)煤炭采选领域③全面推进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攻关,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体现从源头治理、超前防范、主动防治的理念。进一步攻克区域瓦斯治理关键技术,大力开展井上下高压水力压裂增透消突成套技术研究,从源头上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达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的目标,保证安全生产。八、循环经济关键性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1)煤炭采选领域④进一步优化井下、井上的瓦斯抽放技术,继续开展好瓦斯发电等综合利用项目、乏风氧化装置的研究应用技术,推广好矿井瓦斯抽采-发电-余热制冷降温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好CDM项目的协调和实施工作,争取集团获得更大的减排收益。八、循环经济关键性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1)煤炭采选领域⑤加大以承压水害为重点的矿井区域水害研究工作,要坚持“远近兼顾、区域治理、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水压达标、确保安全”的防治水原则,贯彻“查、探、堵、截、疏、排、防、躲”的综合防治水技术措施,加大防控和治理力度。全面推广应用物探技术,不断提高水害探测水平。结合疏水降压,做好地热水的开发利用。八、循环经济关键性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2)尼龙化工领域①开展丁二烯法制备己二腈工艺技术中试设计及研究,对改变中平能化集团尼龙化工板块的主要原料己二腈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通过中试研究,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争取在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尽快形成500吨/年己二腈成套工艺包技术,为己二腈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八、循环经济关键性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2)尼龙化工领域②继续做好国家“863”项目—赛尔项目的攻关工作,对位芳纶纤维的研发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提升工艺技术水平,以提高纺丝的稳定性为突破口,重点建设好500吨/年纺丝生产线填平补齐工程,并形成一套或多套完整的高性能纤维研发及工程化技术体系和试验平台,形成规模化产品提供技术保障,最终实现产业化。③开展乙炔制丁二烯技术研究,采用以煤为源头的乙炔制丁二烯的新技术,加快乙炔二聚、加氢催化剂的研制,对构建“煤-乙炔-丁二烯-己二腈-尼龙66”的新型煤基化工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八、循环经济关键性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2)尼龙化工领域④瞄准国际尼龙66工程塑料产品及行业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抢占行业高端市场。加强尼龙66高性能改性切片工艺
本文标题:科技创新与低碳、循环、高效经济研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1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