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宁波市十二五规划第一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011-03-0417:14:19信息来源:市政府门户网站“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宁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预计201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97%左右,继续向着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稳步迈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12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保持1万美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71.7亿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4万标箱。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具有宁波特色的临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010年的4.2∶55.6∶40.2。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带动和创新驱动趋势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如期完成规划目标。城乡区域统筹取得积极进展,“中提升”战略深入实施,中心城区辐射功能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前列。象山港区域保护力度加大,统筹余慈地区步伐加快,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顺利推进。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到2010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0166元和14261元,年均增长11.6%和12.8%。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服务型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文化大市和“平安宁波”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协调性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市功能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和平台上。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类编号指标名称2005年规划目标完成情况2010年年均增长(%)2010年年均增长(%)经济发展1全市生产总值(亿元)2447.34300115125.8122人均生产总值(元/人)381476140096816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466.5820121171.720.2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5.3:55.3:39.43.5:53.5:43--4.2:55.6:40.2--5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0.81.5--1.6[0.8]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2.3≥40------7工业园区化率(%)507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348]≥[10000]--[9039]15.8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62.2≥1300121704.517.510自营进出口总额(亿美元)334.96701582919.911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82.6][115]--[120][37.4]12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2.73.664.18.913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520.8≥1000141300.420.114公路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71.693.3--102.7[31.1]社会发展15城市化率(%)56≥65--65[9]16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51.3180--383[231.7]17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千人)2.94.3--4.5[1.6]18普通高校在校生数(万人)11.114--14[2.9]19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510.5--10.8[1.3]20各类人才资源总量(万人)488010.890[42]21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8090--95[15]人民生活22人口自然增长率(‰)2.083.0--3.0--23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60--67.7--24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30--32--25城镇登记失业率(%)3.5≤4.5--3--2627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7408≥24000--3016611.6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781011000--1426112.8资源环境2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2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30城镇污水处理率(%)60.1≥70--85[24.9]3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95--99[7]32市区人均公绿面积(平方米/人)11.512.0------3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37--37.5[0.5]34森林覆盖率(%)5050--50.2[0.2]注:(1)全市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3)2005年基数值以实际数为准。(二)发展环境纵观国内外宏观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产业转移深入推进,这使得外向度极高的宁波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市经济发展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环境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继续长期向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宁波开拓国内市场、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我国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态势进一步凸显,区域竞争更为激烈,资源环境约束更趋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为艰巨,社会矛盾不断增多,这对宁波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宁波实际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全市经济实力比较雄厚,产业基础比较扎实,港口资源、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等具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物质条件良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统筹任务繁重,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改革攻坚更为艰巨。总体上,“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处于较快增长期,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推进期,城市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社会建设进入强力推进期,生态文明进入全面提升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三)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推进“六大联动、六大提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市、文明和谐为根本目的,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必须坚持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变低端加工为主、二产带动为主、资源要素投入为主、出口和投资驱动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把经济社会转入到一二三产协调带动、内外需协调拉动、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必须坚持内外需并举。全面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在充分发挥我市对外开放的优势,牢牢抓住国际市场的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国内市场的开拓上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推进投资平稳增长,建立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新型城市化。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快建设现代都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公共服务城乡对接,实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建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必须坚持特色发展。更加注重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充分发挥港口资源、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等特色优势,抓住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择优发展临港工业,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坚持和谐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四)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和教育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十一五”实绩,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0亿元。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率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0亿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取得新突破,现代都市框架基本确立,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率达到70%。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区域统筹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实施,基本形成定位清晰、导向明确、区域协同的市域发展新格局。——港口发展能级明显提高。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基本建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巩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5亿吨和2000万标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浙江省国家级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
本文标题:宁波市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4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