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抑或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分解:一、什么是课程?二、什么是教学?三、课程理论是什么?四、教学理论是什么?五、思想政治学科是什么?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教学是什么?一、什么是课程?(一)课程的内涵1、课程概念的基本内涵的三种观点有一种观点把课程作为学科。《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指出,广义上,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上,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有一种观点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论专家塔巴认为,课程是学习的计划;奥利沃认为课程是一组行为目标;约翰孙认为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有意识的学习结果。有一种观点把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是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即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概括而言,课程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课程概念的内涵发展新趋势:即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排除与学校和社会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二)课程的基础(课程编排、设计)1、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主要包括:(1)行为主义与课程早期行为主义以创始人毕生等人为代表,他们奉行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主张外周伦和环境决定论。新行为主义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等人为代表,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的观点解释中介变量。新新行为主义阿尔伯特·班杜拉等人为代表,在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2)认知心理学与课程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布鲁纳。与行为主义不同,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而是关注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或重组。因此,认知心理学感兴趣的不是行为主义的频率,而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即它强调的是决定行为的内部机制,并用它来解释人类的行为。(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课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它反对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的思想,主要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起因,即学生学习的情感、信念和意图等——这些是使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内部行为。人本主义者强调“自我”,课程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培养“完整的人”。(4)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课程建构主义是心理学发展历史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认知主义是对行为主义的客观主义的反抗和批判,而建构主义比认知主义走的更远,它向着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方向发展。皮亚杰特别强调活动学习、主动自发学习、合作学习。他认为,儿童的思维产生于动作,随着儿童机体的生长发育,他们的行为动作越来越复杂,他们的思维水平越来越高,儿童学习的根本途径就是自己的活动。活动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纽带,是知识发展的源泉。学生要动脑、动手、动口,通过活动及其协调来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经过个体的同化、顺应和平衡来适应事物的状态。当代建构主义在课程观上意见不一,归纳其中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强调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二是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建构活动,学习过程同时包含着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两个方面。三是学习是在具体社会情景中进行的,是一种与他人的交往活动过程,既有学习者独立建构与和搭建协作建构。四是学习作为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包括结构性的知识和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知识,是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外界信息为素材的新产品。五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在学习者的合作过程中丰富这些理解,使之更加全面。刺激行为主义反应认知主义如何反应?如何认知、加工?建构主义比如:笑话?(三)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按照课程的定义的取向,课程理论课划分为知识本位课程流派、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社会本位课程流派。(1)知识本位课程流派学科中心主义课程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本位课程,其主要理论思想来源包括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它提出的课程设计原则中药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巴格莱为代表。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设计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优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永恒主义回答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科学”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赫钦斯认为,“永恒学科首先是哪些经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名著水平的书籍”。结构主义代表布鲁纳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认为一门学科的概念、关键概念、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组成一门学科的核心,这种知识结构应成为教育的重点。以上三种理论都属于学科中心课程,都是以学科作为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具有三大特点:其一,有利于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其二,有利于让学生继承和掌握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岐山,有利于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知识中心课程也有它的缺点:以上以知识为中心编订课程容易把各门知识割裂开来;不能在整体中、联系中学习。而是各学科易于出现不必要的重复,造成学生精力浪费,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三是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而且理论脱离实际,不能学以致用。(2)儿童本位课程流派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认为传统课程不足取,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而且课程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即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考虑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3)社会本位课程流派课程研究科学化代表泰勒认为,在课程研究科学化时期,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要关心是课程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两个特点:其一,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化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4)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在批判结构主义和科学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要观点:其一,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其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其三,主张平行和并行课程。为了实现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和目的,需要建立和实施平行课程体系,包括学术性课程、社会体验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5)后现代课程主义理论运用后现代主义实现和方法对包括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永恒主义等尤其以“泰勒原理”为核心的传统的课程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构建新的课程概念体系。也就是概念重建。泰勒的课程模式是围绕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其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经验?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二、什么是教学?(一)教学的基本内涵教学即教授,主要强调的“教”;教学即教学生学;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以达到社会要求;学生的学,目的是在教师有意识、科学的指导下加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活动。总之,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所以,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而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共同活动。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二)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意大利哲学家维柯被尊奉为建构主义的先驱。他指出,人们只能清楚地理解自己建构的一切。美国杜威认为,经验的中心是主体在有目的的选择对象的基础上的主观“创造”。皮亚杰认为,结构是在建构中形成的,任何结构都不能与建构相分离,认知方面也如此,其结构概念中隐含着建构的思想。他同时指出,儿童必须自己去构造“概念”。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布鲁纳指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自己现有的和原有的知识建构的思想和概念。建构主义强调,其一,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知识一种解释和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确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其二,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而被被动接受的,不能用某种权威来压服学习者接受知识,只能靠学习者自己的建构来完成。构建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它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发展”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发明”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新型教学观:其一,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师观教师不是唯一权威,也不是给予,而是指导者。其二,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学生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在已有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而不仅仅是“接受”。“李其龙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是主动地。其三,重视合作学习,是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策略观其四,强调“真实的”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学情境观其五,编制能引发学习者产生问题的教科书,促其思想探究——教材观其六,关注知识获得过程——教学评价观2、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加德纳教师认为,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即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及特定文化所珍视的能力。主要有八种智能:其一,言语——语言智能;其二,音乐——节奏智能;其三,逻辑——数理智能;其四,视觉——空间智能;其五,身体——运动智能;其六,自我内省智能;其七,人际交往智能;其八,自然观察者智能。3、差异教学理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因材施教、个性教育,分层教学4、主体教学理论主体教育论强调“从肯定人在社会化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人在自身发展中主体地位出发,探讨和阐明教育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的全貌发展中积极的能动作用。主体教育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得到和谐发展,和谐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个体素质的主体性品质”。5、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是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理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好以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从学生学的角度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及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过河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从教学过程的角度6、反思性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三、思想政治学科是什么?(一)思想政治学科的涵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德育性质的课程,它在学校德育中居主导地位,在各学科中居首要地位,在素质教育中居灵魂地位。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个性化功能。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目标:“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
本文标题:课程教学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5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