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BAC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高气压(遇冷)高气压(遇冷)低气压(受热)BAC一.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大气运动市区郊区郊区AABB图中环流画法错误的是:()热冷ABC海陆D谷B(百帕)100010051010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a.垂直于等压线b.由高压指向低压2.地转偏向力(百帕)100010051010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a.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方向(即风向);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d.改变大气运动方向但是不改变速度10101008100610041002(hPa)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北半球高空)3.地面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百帕)100010051010(北半球)风向地面摩擦力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使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地面摩擦力大气作水平运动所受作用力(高空)如果没有摩擦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影响风的三种力比较作用力概念对风速风向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促使大气有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地面与空气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阻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既影响风速(降低风速),又影响风向泾渭分明补充知识:一、等压线1、有关知识点⑴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CDBA····请比较下列位置的气压高低:ADBC一、等压线专题1、有关知识点⑴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CDBA····⑵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请比较下列位置的气压高低:ABCD一、等压线专题1、有关知识点⑴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CDBA····⑵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请比较ABCD的气压高低:⑶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ABCD2、等压线(面)图的判读。(1)、基本气压场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部(2)判断气压场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等压线由高气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等压线由低气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3、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等压线密集处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越强相反风力越小4、风向的画法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0~450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103010201010101010201030水平气压梯度力AB实际风向深化拓展二、根据风向可判读1、等压线值大小的确定: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ABCDEF2、南北半球的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右偏→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左偏→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二、根据风向可判读1、等压线值大小的确定: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2、南北半球的确定:3、近地面和高空位置的确定:近地面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中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戊图己图近地面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右偏→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左偏→南半球二、根据风向可判读2、南北半球的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右偏→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左偏→南半球3、近地面和高空位置的确定:近地面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中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庚图辛图北半球南半球1、等压线值大小的确定: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⑴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有低气压7月——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⑴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有低气压⑵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有高气压1月——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5、根据闭合等压线判断天气状况低气压中心附近(气旋)→阴雨天气高气压中心附近(反气旋)→晴朗天气
本文标题:水平气压梯度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5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