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乡镇村级基层法规政策选介精简版第二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关注的政策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二五规划纲要》等。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3、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4、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5、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60多年来,我国农村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第二阶段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第三阶段是统筹城乡发展阶段。30多年来,农村改革三大步(温家宝2006):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这三步改革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三、重点解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大纲如下:“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农村改革的历史方位(时代特点):“三个进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二)农村改革面临的挑战:“四个问题”和“三最”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一是体制不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二是农业欠发展。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三是农村仍落后。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四是管理欠加强。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三)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三个“把”)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四)农村改革发展的六大基本目标(到2020年)一是体制健全。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二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三是收支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四是组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五是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六是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五)农村改革发展要遵循的五大原则一是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二是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四是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五是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六)加强农村六项制度建设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两个市场”。就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两个最严格制度”。就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3、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投入、价格、补贴、生态补偿4、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5、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把城乡一体化归纳为“五个一体化”,即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一体化发展6、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真题】(10年)16.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A.农村金融B.农村家庭联产水包责任制C.农村集体经济D.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四、重点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及纲要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共十六篇,其中第二篇即“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两个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强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三个推进:首先,“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5.4亿吨以上。与上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1万亿斤目标相比,增加了800亿斤粮食。)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不仅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提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其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体现了农产品市场化的方向,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第三,“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而且指出了要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进行,即在城乡统一规划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两个亮点:在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部分中,有两个亮点:第一,关于农村土地改革。“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指出“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还指出“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第二,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此外:“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提出了“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节农业生产经营与发展主要政策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1年中央1号文件等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农业法》)一、农业1、农业: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属于第一产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业法)2、农业现代化: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3、现代农业的多功能:包括经济生产与非经济生产两大功能。即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等农产品这一主要和传统的经济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非经济生产功能。真题:(09年)30.农业除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功能,其他功能还有A就业增收B生态保护C观光休闲D文化传承4、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农业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即“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5、农业生产经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是指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主要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活动原则:第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第二,民主管理。第三,盈余返还。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1)为成员提供生产、产品营销、市场信息、技术、业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2)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3)代表本行业提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6、农业财政投入水平:《农业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二、重点解读:2011中央一号文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泽东(1934)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1年1号文件(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1、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成就:略问题:(1)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2)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3)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4)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5)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2、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的三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的新定位)。(二)
本文标题:法规政策副科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