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电子工艺操作安全用知识一、人身安全1、触电危害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电击和电伤两种。1.电击–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损坏乃至死亡,即其对人体的危害是体内的、致命的。它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通电时间、电流途径及电流性质有关。2.电伤–电伤是指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包括烧伤、电烙伤、皮肤金属化等。它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体表的、非致命的。二、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指在一定的皮肤电阻下,人体不会受到电击时的最大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有42V、36V、24V、12V、6V等几种。安全电压并不是指在所有条件下均对人体不构成危害。它与人体电阻和环境因素有关。人体电阻一般分为体内电阻和皮肤电阻。体内电阻基本上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其值约为500欧姆左右。皮肤电阻因人因条件而异。干燥皮肤的电阻大约为100千欧姆,但随着皮肤的潮湿,电阻值逐渐减小,可小到1千欧姆以下。42V、36V是就人体的干燥皮肤而言。在潮湿条件下,安全电压应为24或12,甚至6V。三、触电引起伤害的因素触电对人体的伤害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电击强度、电流途径和电流的性质等。1.电击强度–电击强度是指通过人体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的乘积。–1毫安的电流可使人体产生电击的感觉。–数毫安的电流可引起肌肉收缩、神经麻木。电疗仪及电子针灸仪就是利用微弱电流对人体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的。–十几毫安的电流可使肌肉剧烈收缩、痉挛、失去自控能力,无力使自己与带电体脱离。–几十毫安的电阻通过人体1秒种以上就可造成死亡。–几百毫安电流可以造成严重烧伤,并立即停止呼吸。–人体受到30毫安秒以上电击时,会产生永久性伤害。四.电流途径若电流不经过人体的脑、心、肺等重要部位,除了电击强度较大时会造成内部烧伤外,一般不会危及生命。若电流流经人体的心脏,则会引起心室颤动,较大的电流还会造成心脏停跳。若电流流经人体的脑部,则会使人昏迷,直至死亡。若电流流经人体的肺部,则会影响呼吸,使呼吸停止。五.电流的性质直流电不易使心脏颤动,人体忍受直流电击的电击强度要稍高一些。静电因随时间很快减弱,没有足够量的电荷,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高频(特别是高于20kHz)电流由于集肤效应,使得体内电流相对减弱,故对人体伤害较小。40~300Hz的交流电对人体危害最大,当通过时间超过心脏脉动周期时,极易引起心室颤动而造成严重后果。其中工频(50Hz)信号人们接触最多,危害最大。六、触电原因人体触电,主要原因有直接触电、间接触电和跨步电压引起的触电。直接触电又分为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两种。1.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某一相导体时,一相电流通过人体经大地回到中性点,人体承受相电压。绝大多数触电事故都属于这种形式。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这种形式的触电,加在人体的电压是电源的线电压(380V),电流将从一相经人体流入另一相导线,如图所示。双相触电的危险性比单相触电高。3.悬浮电路上的触电又称间接触电:是指电气设备已断开电源,但由于设备中高压大容量电容的存在而导致在接触设备某些部分时发生的触电。这类触电有一定的危险,容易被忽视,因此要特别注意。4.跨步电压引起的触电在故障设备附近(例如电线断落在地上),或雷击电流经设备入地时,在接地点周围存在电场,人走进这一区域,两脚之间形成跨步电压就会引起的触电事故。保护接零是指电器外壳要接地,即除火线、零线外,还应有一根保护零线。如图所示。相线工作零线保护零线熔断器a.单相电路的保护接零b.单相电的三项插座ELNNL1.3.3用电安全注意事项1、三相电路的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器用电器J火线零线地线2、漏电保护开关1.3.3用电安全注意事项1、接通电源前的检查电源线不合格最容易造成触电。因此,在接通电源前,一定要认真检查,做到“四查而后插”。即一查电源线有无损坏;二查插头有无外露金属或内部松动;三查电源线插头的两极间有无短路,同外壳有无通路;四查设备所需电压值与供电电压是否相符。检查方法是采用万用表进行测量。两芯插头的两个电极及他们之间的电阻均应为无穷大。三芯插头的外壳只能与接地极相接,其余均不通。2、装焊操作安全规则(1)不要惊吓正在操作的人员,不要在实验室争吵打闹。(2)烙铁头在没有确信脱离电源时,不能用手摸。(4)电烙铁应远离易燃品。(5)拆焊有弹性的元件时,不要离焊点太近。并使可能弹出焊锡的方向向外。(6)插拔电烙铁等电器的电源插头时,要手拿插头,不要抓电源线。(7)用螺丝刀拧紧螺钉时,另一只手不要握在螺丝刀刀口方向上。(8)用剪线钳剪断短小导线时,要让导线飞出方向朝着工作台或空地,决不可向人或设备。(9)各种工具、设备要摆放合理、整齐,不要乱摆、乱放,以免发生事故。.(10)要注意文明实验,文明操作,不乱动仪器设备。1。4。1电子工艺中的静电防护1.静电: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的电荷.2、静电的产生:(1)摩擦: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最普通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是使用摩擦生电。另外,任何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也能产生静电;。(2)感应: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3)传导: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3、静电对电子工业的影响A)静电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影响产品的功能与寿命。B)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的绝缘或导体,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坏)C)因瞬间的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元件受伤,仍能工作,寿命受损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1、接地法:直接将静电通过一条线的连接泄放到大地。1)人体通过手腕带接地。2)人体通过防静电鞋(或鞋带)和防静电地板接地。3)工作台面接地。4)测试仪器,工具夹,烙铁接地。5)防静电地板,地垫接地。6)防静电转运车,箱,架尽可能接地。7)防静电椅接地。1。4。2静电防护方法方法实施:2.静电屏蔽静电敏感元件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会暴露于有静电的区域中,用静电屏蔽的方法可削弱外界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最通常的方法是用静电屏蔽袋和防静电周转箱作为保护。另外防静电衣对人体的衣服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绝缘体往往是易产生静电,对绝缘体静电的消除,用接地方法是无效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离子中和(部分采用屏蔽),即在工作环境中用离子风机等,提供一等电位的工作区域。3.离子中和1.4.3常用静电防护器材1.防静电工作台原理1.生产前准备:●穿防静电工作服●带好接地环(手腕带/脚腕带)●通过仪器测试●检查ESD装备是否完好1.4.4生产中的防静电操作措施2.操作过程中:●拿元件前双手触摸工作台面●将器件引脚向下放在消散静电的台面上●不要在任何表面上拖动或滑动●抓住集成块的身体,而不是引脚●非导体应与静电安全工作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只有在静电安全工作区才将元器件及电路板从防静电包装盒中拿出●将静电敏感元器件放在抗静电容器内或包装盒中●将搬运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本文标题:电子工艺操作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0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