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与当前的金融危机(2010)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风光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与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旭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zhangxu@ruc.edu.cn讲座人简介张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学主要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等等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与当前的金融危机•一、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解读•二、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三、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分析一、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解读•1、早期的世界历史观念•被誉为“历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就提出了关于社会历史统一性、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思想,他在考察希波战争的产生、意义和影响时就认为,东西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是这场战争发生的社会环境,而且这场战争将会对这种社会环境的演变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决定写不只是关于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民族的事情,”“他在自己的叙述中把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欧罗巴的和亚细亚的都结合在一起。”波里比阿也曾明确指出:“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以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芝诺提出了“宇宙整体”的思想,他认为,世界是由理性主宰的统一整体,在宇宙的整体中,人类没有人种、等级、地区的差异,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即世界国家,世界只有一种公民即世界公民。但当时国家民族交往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世界历史的整体思考。•2、近代西方的世界历史理论18世纪的西方是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在近代,世界历史理论的发端者首推维科。18世纪的历史哲学家维科在《新科学》中第一次把神学史观改造成为理性史观,他的伟大发现是“社会的世界的确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以它的原则必然要从我们自己的人类心灵各种变化中就可找到。”维科打破了以往唯心史观的观点,大胆提出“真理就是创造。”“这个包括所有民族在内的人类世界确实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他树立了一种在神意之外寻求历史发展规律的意识。近代历史哲学奠基人之一的伏尔泰试图综合性地研究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各个方面,揭示它发展的规律性,他认为理性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程度。•3、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范畴是黑格尔在其所著的《历史哲学》中首次提出的,并试图以此说明历史发展的普遍联系和内在逻辑。“理性是世界的主宰,终极目的一样,它自身也是这个绝对终极目的的实现和体现,由于这种体现,这一绝对终极目的就从内部世界不仅过渡到自然界现象,而且过渡到精神界现象,亦即过渡到世界历史的现象”。但是,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在一般说来,便是‘精神’在时间里发展”,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0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不是一般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史,而是特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普遍交往,进入相互依存状态的世界整体化发展的趋势。从“地域历史”到“世界历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把人看作历史的主体,而历史也就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因此,历史就是人的自我解放过程,也就是通过从“地域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最后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所说的“地域历史”,是指人类历史的前期阶段,亦即自然经济或农业社会阶段,它涵盖前三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和生产规模狭小,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基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被圈限在家庭、部落或民族所处的封闭狭隘的地域内,基本上由自然条件决定他们的生存,处于彼此孤立而又缓慢的发展状态。•“世界历史”则是人类历史的后期阶段,即商品经济或工业社会所开辟的阶段,涵盖后两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显示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大工业的兴起,为人类的交往创造了强大的物质手段;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把人们相互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人们的普遍交往的关系。•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主要是劳动方式的变革),世界市场超越了地方性的局部市场,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世界历史性”的实践,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独立外观被扬弃了,个人实践更加紧密地依赖与“世界历史性”的实践。当“世界历史性”实践在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中确立起来之后,就外化地表现为全球化的过程。二、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第一,全球化是生产力自身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最终动力和根源。•第二,全球化不限于经济全球化,而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全面的全球化。马克思认为,全球化趋势源于经济上的必然性,首先出现的和占主导地位的是经济全球化,然后由经济全球化带动其他各个方面的全球化,出现政治、文化等等方面全球的相互联系和融合。•第三,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资本主义是全球化的真正起点。虽然人们扩大交往的愿望和尝试古已有之,但并不因此而导致全球化的历史现象。在生产力低下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各生产方式内,注定不能产生广泛的国际分工和普遍的经济联系。只有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才真正出现全球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和根据。•第四,全球化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它同时还是资本力量作用的结果,具有社会属性。资本不断吸食剩余价值的本性和不可遏止的扩张冲动,使资本本身和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处于不断膨胀和扩大的运动之中,最后终于突破变得日益狭小的国内市场而走向世界,并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第五,世界市场的发展是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正是“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第六,资本主义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资本主义全球化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正是全球化和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才从根本上保证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延续性和迅速发展。•第七,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转变为共产主义全球化。全球化从其本质上来说是共产主义的。资本主义虽然推动了全球化和开创了世界历史,但还仅仅是开始,远远没有完成这一过程。在这种低级阶段上,人虽然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但又深深陷入物的依赖关系之中。然而,由于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在这种劳动的极端异化的形式中,却孕育着未来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和主体力量。这样,资本主义全球化必然转变为共产主义全球化,从而世界历史也将由低级阶段推进到高级阶段,最终克服资本主义异化的社会形式,达到人的真正解放。三、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分析•自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以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美国经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判断。有的学者认为可能会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反弹,即美国经济呈现V型走势;有的学者认为可能会象1980-82年那次一样,陷入衰退的时间较轻度衰退要长一些,但仍要经过两到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调整才能从衰退中走出,即美国经济呈现U型走势;有的学者认为可能会象1990年代的日本那样,经过衰退后陷入长时期的停滞,即美国经济呈现L型走势。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关于美国经济前景的看法尚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分析方法——马克思的方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从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资本家为了取得更多的利润,就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为了保持这种竞争优势,就需要增大资本规模、扩大生产,并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因此,基本矛盾的一种具体表现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从全社会来看,就表现为全社会资本量的增加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也就会造成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美国资本有机构成演变的阶段•在美国的统计数据中,有每年末的全社会生产性资本存量,包括全社会拥有的固定资本和存货,可以近似视为不变资本;•在美国收入法GDP的统计中,有企业利润一项,我们可以直接用它作为全社会利润的数值。这样就可以求出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数值。•我们能够计算美国资本有机构成的年份从1951年开始,在这个时期内,美国资本有机构成在4.7-5.8的区间内变化,其变化大体上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51-58年,这个时期美国的资本有机构成一直位于5.5左右的较高水平,在这段时期美国先后在1954和1958年两次出现GDP负增长。•第二个时期是1959-1973年,这个时期美国经历了1960年代的所谓黄金增长时期,这段时间也是美国资本有机构成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的年份,美国资本有机构成从1958年的5.74一直下降到1969年的4.74;从1969-1973年,美国资本有机构成从4.74提高到4.96,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此期间企业平均利润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因此,美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个时期是1974-1982年,这个时期美国资本有机构成处于上升趋势,企业平均利润率两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这段时间内美国出现了三次持续时间较长、幅度较大的经济衰退,一次是1974-1975年,一次是1979年,一次是1982年,其中1982年GDP下降1.9%,是战后美国历史上年度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当时企业平均利润率从1979年开始连续四年大幅度下降。•第四个时期是1983-2000年,这个时期美国资本有机构成处于下降趋势,从1982年的5.83一直下降到2000年的4.77;在这段时间内,美国除了在1991年因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在2000年因受IT泡沫破裂而出现了两次短暂的轻度衰退之外,美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第五个时期是2001年至今,这个时期美国资本有机构成处于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4.77一直上升到2008年的5.77;使得美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007年开始出现下降;导致美国经济在2007年底开始出现经济衰退。图1:1951-2008年美国资本有机构成(左轴)与经济增长率(右轴)变化情况4.604.805.005.205.405.605.806.001951年1953年1955年1957年1959年1961年1963年1965年1967年1969年1971年1973年1975年1977年1979年1981年1983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1012345678有机构成GDP增长率图2:1951-2008年美国资本有机构成(左轴)和企业平均利润率(右轴)变化情况4.605.005.405.806.201951年1953年1955年1957年1959年1961年1963年1965年1967年1969年1971年1973年1975年1977年1979年1981年1983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1.502.002.503.003.504.00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基本判断•2008年美国的资本有机构成达到了1982年时的水平,而且从变化的过程来看,美国资本有机构成是从1969年的4.74提高到1982年的5.83,本轮上升周期是从2000年的4.77上升到2008年的5.77,上升的幅度非常接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本次经济衰退确实可能与1982年时的情况相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并持续较长时间。•美国本次经济衰退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很有可能会超过1982年。
本文标题: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与当前的金融危机(20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0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