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re:如何查看截面抗裂验算时截面应力值您好:在验算部分预应力A类桥梁结构中,没有使用PSC设计功能,在荷载组合中只能查看承载力和使用阶段时的截面应力,但需要查看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抗裂验算时,界面应力值,请问该如何查看,且应包含哪些荷载?谢谢!您好!建议您最好还是使用psc设计功能来查看A类构件的在正截面抗裂验算下的截面应力。或者您直接查看psc截面应力(短期组合下),使用阶段的荷载组合包括长期组合也包括短期组合的,各组合类别在组合说明里都有的。如果是查看长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对应的应力注意要扣除非直接作用荷载的影响。谢谢!关于刚性连接请问,刚性连接,能否模拟刚臂,即传递剪力和剪力*臂长的弯矩?您好!可以实现。谢谢!20+2*30+20的变截面连续箱梁(只在支点附近变化梁高,且是一次变化),直线,正交,桥宽15.5米,单箱三室。1,请问建模时是采用三维还是二维?2,建模时截面偏心是选择的中-上部,节点是显示在梁的顶部的,那么在输入边界条件的时候,是不是要在梁的底部相应位置建立节点?同一排如果有两个支座,是否要建立两个节点?3,如果是三维建模,边界条件应该怎么设定?限制几个方向的自由度?4,用梁截面温度输入梯度温度的时候,选择的参考点是梁顶部,按照规范,h1应为0,h2应为0.1m,那么0度的位置应该在梁顶以下0.4m,但怎么输入?您好!1、建模采用二维和三维都可以,这个由您来决定。我认为还是要三维的好些,因为桥比较宽。2、建模时建议采用中上对齐,在支座位置建立节点施加边界条件来模拟,别忘了将支座节点与主梁节点连接就可以了。3、边界条件的定义要记住是三维模型,在通常二维模型的基础上别忘了平面外约束就行。4、梁截面温度采用由顶向下输入就可以,梁截面温度是由多个线性温度来定义的,第一个线性的起始点h1=0位于梁顶,终止点h2=0.1,添加后,第二个线性就是h1=0.1,h2=0.4,输入相应位置的温度就可以了。谢谢!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解答。还有几个问题请教:1,建模是三维的,但是输入钢束形状的时候,我觉得比较麻烦,就按二维输入了钢束形状,也就是只输入了竖弯信息,所有的钢束显示在X-Y平面是集中在箱梁的中部的,这对于计算结果有没有什么影响?2,如果我进行了施工阶段分析,那么结构自重、二期恒载和预应力是不是都应该定为施工阶段荷载?在自动组合时是不是才准确。也就是组合中的恒荷载(cs)就代替了结构自重和二期恒载,钢束一次(cs)就代替了静力荷载工况里的预应力?施工阶段荷载和施工荷载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施工荷载指的是施工阶段的临时荷载?您好!现就您提出的两个问题回复如下:1、三维模型我们都建议无论是混凝土结构还是钢束布置都按三维的定义,钢束按照二维定义对于截面由Mz引起的应力计算会不准,尤其是弯桥的时候。这样就会影响截面的正应力计算(因为截面正应力=轴力引起应力+My引起应力+Mz引起应力)。2、做施工阶段分析时,如果荷载组合采用程序自动生成组合,最好将施工阶段作用的荷载都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施工阶段荷载与施工荷载的主要用于区分下列情况:在施工阶段添加的荷载都将列入CS:恒荷载中,因此要单独查看施工阶段某个荷载工况的效应时,需要在施工阶段分析选项中将该荷载工况分离出来,被分离出的荷载工况其效应体现在CS:施工荷载中。当然如果施工阶段作用的荷载如果其类型定义为了施工荷载,其效应也在CS:施工荷载中。谢谢!非常感谢您的回答,还有一个问题:我在查看均匀升降温产生产生的效应的时候,发现均匀升降温竟然产生了比较大的弯矩,最大的地方有500多kn.m,支点处也产生了支反力,最大的有8kn,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均匀升降温对于连续梁来说是不会产生次内力的。我仔细查看了边界条件,x方向只有一个支点有约束。我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我的梁是变截面的,在截面变化处截面质心不是水平的,而是与水平方向有一个角度,而均匀升降温产生的自内力在变截面处有一个竖直方向的分量,因此才会产生弯矩,是不是这个原因?您好!因为结构中有预应力筋配置,这样原截面的中性轴位置发生变化,而程序计算始终是以截面的质心位置为准来计算的,所以会在单元的两端产生作用在不同位置不同位置的轴力,由此会产生弯矩。谢谢!还有三个问题请教:1,在梯度升温荷载的作用下,因为连续梁的表面温度要高于内部的温度,那么梁应该是产生向上拱的变形,也就是应该是梁在升温梯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了负弯矩,梁的上缘收拉,但实际在建模的时候,支座在竖直方向有约束,所以支点产生了拉力,结果就是梁产生了正弯矩。那么这样模拟跟实际情况是一样的吗?据我的了解,一般的连续梁使用的球形支座是不能承受拉力的。2,我想模拟同一排有两个支座的情况,主梁只有一个节点,我在梁底建两个节点,那这两个节点如何与主梁节点连接?如果两个节点作为主节点,分别与主梁的同一个节点刚接,那么主梁的那个节点服从梁底哪个支座的自由度呢?3,在模拟梁底只有一个支座的情况时,我将主梁节点作为主节点,将梁底节点作为从属节点,在梁底节点上输入一般支承,在运行分析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好像说是强制释放那几个梁底节点的自由度,但如果反过来,将梁底节点作为主节点,将主梁节点作为从属节点,还是在梁底节点输入一般支承,就不会出现错误,但是我看到你们的资料上面说可以将主梁节点作为主节点,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况呢?4,请您看一下,我这样来模拟这个直线桥的双支座行不行?我的梁是截面顶对齐的,首先在实际支座位置通过复制主梁节点建立两个节点,将这两个节点与主梁几点采用弹性连接里的刚性来连接,然后再将这两个节点向下复制一个梁高的距离建立两个节点作为支座节点,这两个节点与梁顶对应的节点采用刚性连接,然后在梁底两个节点上输入一般支承,这样模拟对吗?我看到贵公司的资料是这样说的:弯桥中双支座的模拟,可在实际支座位置(实际支座位置在径向时,可通过复制主梁节点,复制方向选择圆心和主梁节点即可。)建立两个节点,节点与主梁建模点用刚性连接连接,主节点选用主梁建模点。将这两个节点向下复制,距离为支座高度+梁高(梁截面以顶对齐时),复制生成的点与对应的点用弹性连接连接,刚度参考厂家产品介绍。当弹性连接的下部没有模拟桥墩时,按固接处理;下部模拟了桥墩时,则连接桥墩相应的点。为什么不能将梁顶的两个节点只向下复制梁高的距离,然后再在这两个节点上输入一般支承呢?您好!这个问题当时因为网络的问题没能上传,很抱歉。现就您提出的几个问题回复如下:1、非线性温度的计算受边界条件的影响很大,我做了一个模型梁顶升温,边界条件加在梁底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很接近,变形为上拱。请确认您的模型中的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相符。2、单梁模型考虑双支座作用时,在支座位置处建立节点,在节点上定义一般支承,然后将两个支座节点与主梁节点通过弹性连接〉刚性来连接就可以了。3、做支座与主梁的刚臂设置时通常采用的是弹性连接〉刚性的定义方法。因为主从约束定义刚臂的特点是从属节点的边界条件和荷载条件要无条件服从于主节点的,而通常主梁节点上施加荷载,支座节点上定义边界条件,所以无法选择主节点,建议用弹性连接〉刚性来模拟刚臂。4、所以如你所说的边界条件的定义是可以的。对于弯斜桥的支座模拟,别忘了在支座节点位置做节点局部坐标系的定义。谢谢!感谢您的回复,继续请教问题:采用梁单元建的模型,我在移动荷载分析中建了4个车道,考虑四个车道全部偏向一侧的情况输入了偏心距离,请问midas在计算的时候会不会计算因为约束扭转在截面上产生的正应力?在桥博中是人为的输入一个偏载系数来考虑的截面上应力分布不均匀的影响,请问在midas中应该怎样考虑,需不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也加一个系数?是不是一定要用梁格法建模才准确?初学者,问题较多,不好意思。您好!如果车道是按照其实际位置建立的,那么在程序计算时会考虑因为车道的偏心引起的移动荷载的偏载效应的。是否需要用梁格来模拟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能用单梁分析的不用梁格,个人对梁格理论不持赞同意见。尤其是闭合截面的梁格分析。如果是梁格模型建议车道采用横向联系梁的布载方法。谢谢!请问有没有斜弯桥方面的建模资料和事例呀?我是初学者,希望能提供建模的操作步骤这方面的资料.现在正在做2个斜弯桥,请帮帮忙!如果有的话请传到我的邮箱里,谢谢!yongxin12345@sina.com您好!弯桥建模只要注意支座的模拟就可以了,其他的和常规的建模没什么区别的。谢谢!在悬臂法施工的CS1阶段,在墩顶施加了集中荷载;在最后CS阶段,在全梁施加了均布荷载二恒。之后进行施工阶段荷载显示,CS1的显示结果除了已施加的集中荷载外,居然还有二恒;然后对二恒的分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在加集中载的单元未包括在内,于是对二恒再行全桥分配,这时,集中载的分配单元却消失了,当然在CS1的显示结果中也不见了集中载。请问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呢?有何解决办法?谢谢!您好!从您所说的现象中我认为应该是荷载定义的问题,您可以将二恒所属的荷载在第一施工阶段就激活了。因为没有模型我也只是估计。因为您所说的现象在正确的施工阶段分析中是不会存在的,如果您将模型附在问题后面,这样可以更直观、更迅速的给您答复。先检查一下二恒的荷载组情况吧!谢谢!十分感谢您这么及时地回复了我的问题。我对模型重新检查了一遍,二恒被定义为一个荷载组并分配给了全桥,并且是在最后的施工阶段被激活的;而且我的CS1阶段并未激活二恒。因为二恒是作为梁单元荷载加载的,而且桥墩上的恒荷载也是以梁单元荷载的形式加上去的,这样就存在一个同一单元被重复加载的情况,难道是二者有矛盾吗?若是如此,为什么作为节点荷载的“挂篮”与“湿重”为何可以在同一节点重复加载呢?您好!如果是您所说的这种情况,那最好还是将模型发过来看看吧!因为荷载的作用时间与其所属的荷载组激活时间是一致的,不会出现荷载组未激活,而荷载已经存在的情况的。挂车荷载不计冲击力,但不知如何建模?您好!不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即可得到不考虑冲击的作用效果,但此时不给出结构的应力结果。如果定义了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那么就必然要定义冲击系数的计算方法,这时可以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定义一个系数1/(1+u)来抵消这个冲击作用的影响。谢谢!多谢,明白了。上次我问的特殊荷载(挂车-300)横向布置的问题还没答复,不知如何解决?必要时我可能会亲到北京讨教!!!您好:这里有一个40m预应力简支T梁的计算,用其他的程序计算,钢束数量应该够了,但是用MIDAS计算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正截面抗裂都不够,我是初学者,请高手指点.您好!首先定义了施工阶段最好要定义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否则程序会按照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的默认值来进行分析。其次您的结构定义为a类构件,但在模型中并没有普通钢筋的数据,这势必会影响计算结果。而且您的模型中做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建议在做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且同时考虑psc设计时,建模才有联合后截面来建模。现然您的模型是采用的联合前截面建模的。同时对于a类构件的正截面抗裂验算,当按照长期荷载进行验算时程序会自动屏蔽温度等非直接作用荷载的作用的。另外您的钢束松弛系数定义的太大了,通常预应力钢筋选择的都是低松弛钢束。这个对松弛引起的损失影响是很大的。谢谢!连续刚构弯梁桥预应力钢束形状您好!连续刚构弯梁桥预应力钢束形状取为“单元”时,为何会出现钢束在梁轴线处相交的情况,反向则会出现偏出桥外的现象?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单元”只是对缓和曲线桥钢束的一种近似
本文标题:midas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2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