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2019年东南大学MPA复试政治题
12019年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思考题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8、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新)个别与一般是反映客观世界规律的个性与一般性,即客观规律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或矛盾的个性与共性。一般指事物在现象上和本质上的共同之点,即普遍的本质及规律;个别指单个的、特殊的事物,即个体具有的独特矛盾与发展过程。辩证关系:1、个别必须与一般相联结而存在,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中。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在一般中得到反映。个别是一般存在的必要形式,一般的规律存在于个别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2、一般与个别的区别是相对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新的一般的形式在现实中,总是以新的个别得产生为前提。同时,个别也总是某种具有一般规律性过程的产物,个别的出现、变化和消失总有其一定的一般起作用的条件。意义:1、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由于客观事物的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结的,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又要在一般性的指导下去研究个别,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有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21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新)(1)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和联系,而且人和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互换其活动,产生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生产实践,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本质特性。3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1)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桶对的。矛盾双方的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一事物向它事物的转化。(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①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对立统一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②它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都是从各个不同侧面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如质量互变规律是质和量、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③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在认识中表现为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发展观、方法论,就是要求人们正确地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3)在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实质和核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核心并不能代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414、为什么说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新)(1)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为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作为反映实践的主观认识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相一致,只能是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一致。(2)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发展的,而不是僵死的、不变的。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也必须随实践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实践变化了,认识不随着改变,还停留在原来阶段上,就会脱离实际而陷入主观主义错误。(3)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就是要坚持乌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作为理论的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516、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新)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和物质的表现;②物质运动服从客观的规律;③人的活动集中地体现了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进化系列和运动规律。第二,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作用。1)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物质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③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④从意识的产生途径看,意识的产生途径是社会实践(劳动)。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前提上,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两方面表现: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无限扩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成是决定作用,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只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看不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这是形而上学观点。c此外,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制约。二、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17、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最本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具体的讲:(一)就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讲:1.由于对立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2.由于对立双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矛盾的一方可以从对方吸取对自已有利的因素,使自己获得发展。3.由于矛盾双方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而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4.由于矛盾双方存在着互相贯通的关系,相互间存在一条由此达彼的桥梁。这就为对立面的转化提供了根据,规定了转化的方向。(二)就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来讲: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无论是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还是事物的根本质变,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引起的。1.任何事物量的变化都是由该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的斗争引起的,对立面的斗争是量变的重要内容,并且斗争促进量变,为质变作准备。2.对立面的斗争也是质变的重要内容,而且在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更为突出,更加显著,它突破事物的度,完成质变。(三)从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来理解。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同一性或斗争性都不可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两者的交互作用才能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制约斗争的性质、方式和规模,规定矛盾转化的方向;斗争性导致同一性的运动和变化,最终使旧的统一体瓦解、新的统一体建立。719、怎样理解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新)一、真理的绝对性:1、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二、真理的相对性:1、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三、辩证关系:1、相互联结、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2、辩证转化:即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820、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新)一、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三、意义:1、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9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3、如何加强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领导?(新)1、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首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统筹谋划、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根据推进这两个布局的要求,不断全面深化改革。2、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履行好改革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各地区各部门是这次机构改革的主体。只有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切实担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才能真正把机构改革落实到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发挥领导作用;狠抓任务落实,确保改革落地。3、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就需要各级党委统筹衔接、有序推进改革实施工作。这次机构改革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推进改革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总的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进度统筹、质量统筹、落地统筹。要统筹推进党政军群机构改革;统筹衔接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统筹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4、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就需要严明党的纪律、切实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严明政治和组织纪律。各地区各部门党委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严肃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纪律;严肃财经纪律;严格保密纪律。5、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强化督察问责、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及时做好改革总结工作,新机构需要抓紧完成调整落实工作,并向中央报送方案落实情况和总结报告。完善督察工作机制,要把机构改革实施情况纳入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察任务。加强整改问责,督察中发现问题及时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1014、如何正确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本文标题:2019年东南大学MPA复试政治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3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