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绪论一、旋律、单声部音乐与多声音乐旋律是表现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用独唱或独奏来表现一个单旋律,是一种单声部陈述手法。这样的乐曲称为单声音乐。齐唱齐奏的乐曲,也属于单声音乐。若是除了这一单旋律外,还需以各种方式加入其它乐音,则称为多声部陈述手法,这样的乐曲,归入多声音乐的范畴。从多声音乐的陈述方式上来看,手法是非常多样的。二、多声手法1、支声手法在多声音乐中,尤其是民族民间多声音乐中,由两个或更多声部在演唱(奏)同一旋律时,将这个旋律在各个声部中作不同的变化。因之,它们合起来的影响,已再不是简单的齐唱,而发生了质变,较之原来的单旋律,更加丰富,好似浮雕从平板的画面上凸现起来一样,增强了立体感。这种由一个旋律变奏分支而成的多声部陈述的方式,称为支声手法。在支声手法中,所有的声部同时表达同一音乐形象。或者具体的说:所有的声部都同时演奏同一旋律的不同变体。2、主调手法当只有一个主要旋律在某声部中进行时,另外安排一些次要的声部来伴随,扶持这个主要音乐形象,称为主调手法。根据次要声部的陪衬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和声手法:即这些次要声部的节奏和主要旋律基本一致,形成一个个的和弦连接,仅以和声的功能序进和音响色彩陪衬主要旋律。(二)织体手法:将那些次要的声部,用或疏或密的节奏,取各式各样的音型,形成各种织体写法的伴奏或伴唱,来烘托主要旋律。3、复调手法复调音乐(polyphonymusic)是——主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旧称对位。几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同时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这种各自具有独立旋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称为复调。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相对应,是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范畴。2复调可以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音乐作品之中。复调还可以作为一种音乐体裁而独立地构成乐曲,如:“卡农曲”、“赋格曲”、“帕萨卡利亚”等、,都是复调音乐具有代表性的体裁形式。复调音乐的分类:(一)曲体和织体方面的分类方式:从声部间的关系分类,复调织体有如下类别:①对比复调构成织体的诸声部构成对比关系,或为乐思的对比,或为线条走向、音调进行、节奏模式等等的不同,构成对比基础上的统一。②模仿复调织体中的各声部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陈述同一乐思,或以时间差异,或以节拍比例,或以线条走向,等等,构成统一基础上的对比。参看§X-8(二)从作品的秩序原则分类,又可分为如下类别,①自由形式虽然音乐总是受到时代风格的限定,作曲家会按照当时常用的曲式体裁写作,但作品对乐思的处理,却仍然有多样的选择。作曲家在这一类型的写作中,并不按照某种固有的程序、格律组织自己的乐思和声部织体关系,而是较为自由地决定素材在乐曲中的地位,安排乐思的处理和发展等等。自由形式往往和世俗性的体裁有关。巴赫写的各种宫廷舞蹈组曲,其中绝大多数的舞曲,例如阿列曼德、撒拉班德、加弗特、小步舞曲等等,就属于这一类的性质,虽有一定的节拍、节奏模式和曲式的要求,但声部之间的织体关系却可以自由安排。②严格形式所谓格律,指乐曲的进行程序具有严密逻辑,作曲家必须根据一定规则安排乐思在各声部出现的顺序、声部织体的编排,等等。(三)技法种类无论严格风格还是自由风格,不同的织体和曲体都需要不同的技法写作。1.基本技法①对比复调A:单对位所谓对位,原意为点对点,即以某一旋律为基础,通过逐音相对的方式,得到另一支旋律的写作技巧。单对位是指这种结合方式是单一的,不能作变化的。3B:复对位这是一种使得某两个旋律具有多种结合可能的技法,以期它们在空间、时间位置上得到改变的写作手法。②模仿复调写作模仿织体的技法主要是卡农,通过一个既定动机在几个声部间传递,构成纵向上有对比,横向上素材统一的织体。五、对比复调与模仿复调在作品中的运用(一)对比复调在作品中的运用1.不同特性的对比同时表达不同形象2.相同特性的对比同时表达一个形象或一个想象的不同侧面(二)模仿复调在作品中的运用模仿复调音乐,既具有展开乐思的特点,又能很好地起到同一乐曲的作用。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就是根据一个主题采用模仿复调的写作方式展开乐思,并以模仿写作(同一主题出现在不同的声部)来构成乐曲的统一的。六、发展简史在人类音乐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作曲家创作的复音音乐,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单音音乐阶段之后,在民间多声部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专业的复音音乐成熟之前,是原始复音音乐时期。这个时期究竟以何时开始,人们只能做一个大概的推测。据史料记载,约在9世纪左右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情况大致如下:9~13世纪的复调音乐这个时期的复调音乐历经了3个阶段:①奥加农产生于9世纪,它是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于其下方加上新的声部,两者形成平行四度或五度的进行;也可从同度开始,逐渐分离至四度,最后复归同度。这是最古老的复调音乐形式。②迪斯坎图斯产生于12世纪,仍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于其上方添加新的声部,两者的距离为八度或五度,声部间出现反向进行。③福布尔东产生于13世纪,意为加低音,因低声部演唱时实际为高八度。它仍然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新加的声部通常为两个。开始与结尾处采用五度、八度,中间用三度、六度,音响效果较前两种丰富,为复调写作中极有价值的进4步。以上3种形式,并无专用乐谱,演唱者只需将格列高利圣咏记熟,按规定的要求加上新的声部即可。14~15世纪的复调音乐14世纪,人们对早期的复调音乐形式已不满足,新的发展是在格列高利圣咏上添加曲调时采取自由处理,或固定歌调与新调均为自由创作,从而打破过去的刻板作法。为使歌者能准确演唱新的曲调,就需专用乐谱。该时期出现对位一词,用以称呼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对位原意为音对音,亦即几个曲调的结合。在这些结合中,协和音为主,对不协和音开始时予以否定,直至15世纪才逐步认识到不协和音的价值,并认为对位就是艺术化的音乐组合,在写作上应力求富有变化;如节奏的变化、切分音的处理以及模仿的运用等。以上论述可以说明,萌芽状态的多声音乐在13世纪古艺术时期和14世纪新艺术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5~16世纪的复调音乐、15世纪后半期~16世纪欧洲专业复音音乐逐渐成熟,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复音音乐的实践和理论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复调音乐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特别以G.P.da帕莱斯特里纳为代表的无伴奏合唱,达到这一时期复调音乐的高峰。在这时期中,人们对歌词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音乐的节奏基础;同时运用许多丰富变化的音调组合,在声部进行中力求避免五度、八度的空洞效果;确定了不协和音的使用原则。总的来说,声部进行上的平衡与相互关系间的协和,是当时复调音乐风格的特点17~18世纪前半叶的复调音乐16世纪之后,由于社会变革对于音乐艺术的音响,音乐必须适应于日益发达的歌剧,器乐艺术中个性的要求,主调音乐逐步取代了复调音乐的统治地位。但主调音乐的发展,特别是与此密切相关的大小调的形成,功能和声体系的初步完善,平均律的推广等,都给了复调艺术发展以积极的推动。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巴赫,亨德尔时期,终于形成了欧洲复调音乐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到18世纪,在J.S.巴赫作品中,采取以和声为基础的创作方法,即不仅要求横的线条独立,同时还注意到纵的和声关系。巴赫非常重视和弦外音的处理,从此造成曲调节奏与和声节奏的不一致,增强了对位的效果。在发展赋格曲5的形式方面,巴赫的贡献更为卓越,后世的作曲家们都把他的作品视为复调音乐技术的楷模。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的复调音乐18世纪后半叶起,主调音乐占优势,对位受到和声的制约,写法上从自由节奏的线条织体转变为动机式的旋律短句与和声结合。复调技术与主调音乐的形式特别在奏鸣曲式的乐曲中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赋格与赋格段在古典派与浪漫派作曲家的创作中成为发展主题展开乐思的有效手段。尤其在F.门德尔松复活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后,不少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也努力仿效巴赫的复调创作手法。J.勃拉姆斯在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巴赫式的对位写作,而且企望能返回到16、17世纪的音乐中去,这表现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对卡农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赋格。到浪漫派后期,由于分解和弦的大量使用,旋律线条变为和声性,致使对位愈来愈和声化,甚至成为分解和声的一种装饰。R.瓦格纳在对位的运用中一方面更强调不协和和弦的各种手法与半音的变化,另方面也像W.A.莫扎特那样运用几个主题的同时结合,如《纽伦堡的歌唱师傅》序曲的再现部。总之,在浪漫派后期,复调音乐虽居于次要地位,但仍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手段20世纪的复调音乐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风格,比之上一世纪来有巨大改变,调性、调式与和弦结构的复杂化取代了已往的基本自然音体系的技法。自1910年后,许多作曲家都热衷于完全自由地使用半音音阶的全部12个音,有的具有调性中心,如P.欣德米特;有的否定调性中心,如A.勋伯格;有的采取双调性、多调性的结合,如D.米约。双调性或多调性,由于几个曲调调性不同,有着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从而加强了对位的效果。无调性音乐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动机的组织,它将旋律线条置于显著地位,而使和声退居其次。近代的线条对位一词,原是形容早期复调音乐形式的,现在则常用来形容一个与和声无关,纯由旋律线的交织而形成的结构。比起19世纪来,20世纪中复调音乐又居优势,但不是帕莱斯特里纳或巴赫时代的意义,写作技法上,旋律多采取自由的与有伸缩性的发展;主题常作倒影或逆行的处理;在组成对位时,更多地使用复杂的节奏组合,这是现代复调音乐的主要特征。复调音乐作为一门课程包括对位、卡农、赋格等。它的写作方法可分为对比复调(见对位法)与模仿复调(见模仿)两类。用复调音6乐形式创作的乐曲有创意曲、轮唱曲、卡农曲及赋格曲等。总之,复调音乐的写作,在音乐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复调音乐不仅是为了获得分析这类音乐作品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掌握复调音乐写作中的各种技能,以适应音乐创作的需要,更好地为创作服务。复调音乐的写作,也分为严格复调的写作与自由复调的写作,主要是按照十六世纪欧洲音乐风格特点进行写作,即所谓帕里斯特里拉、拉索等人的创作风格进行写作,其中绝大多数以声乐作品为主,在声部进行、不协和音的应用以用合唱的写作方面,都有一些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所谓自由复调的写作,则是指十八世纪左右,特别是也赫及其以后的时代的复调音乐。它着重于器乐体裁的写作,在和声材料用织体的写法上有很大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写作的范围。因此有些音乐理论家把巴赫及其以后的复调音乐称为新复调音乐,也称自由复调写作。7第一部分:二声部写作基础一、对位的定义复调音乐是若干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声部的结合。它也称为作“对位”,即是“点对点”的意思,所以,复调音乐的技术理论被称为“对位”。在进行二声部的写作以前,先做一些准备性质的练习——即根据一段等时值律动、全音符的固定旋律,作各种不同方式的配置,这将对复调手法的理论与技术,得到最初步的理解与最基本的锻炼。二、二声部对位音程性质分类二声部对位在纵的方面,主要由一系列和声音程构成。和声音成可分为——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两类。(一)协和音程——音响效果自然,协调,是二声部结构的和声基础。在二声部对位中,协和音程占主要地位。协和音程就其性质来说,又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与不完全协和音程两类。1.完全协和音程:包括纯一度、纯四度、纯五度与纯八度等,其音响效果融合、单纯、空泛。2.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三度与大小六度,其音响效果丰满。㈡不协和音程:由于缺少和声音响的协和性,不协和音程通常总时依附于协和音程,处于从属地位,而不独立使用。不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二度与大小七度。以上对不同音程性质的确定,为点音结合关系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第一节一音对一音此种练习在一个全音符组成的固定调的上方或下方配置另一个由全音符组成的声部。二声部结合的基础,应与和声课中的原则一致,在目前我们限定只自由运动原位和第一转为的大小三和弦。在这种方式中,由于只有两个声部,节奏上——相对,故不可能构成完整的三和弦,甚至连和弦的性质也不能完全显示出来,只能构成明确的音程。因此,我们只能通过音程来说明他们可能的性质和
本文标题:复调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3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