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共40张PPT)
时间:2019.5.9课件制作:黄卫国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纲展示(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名师点睛〗高频考点1个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个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种情形: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4个关系: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考查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近五年全国卷高频考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偶有考查,在地方卷中呈现频率较高材料设置多以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事例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生态文明建设考查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以漫画、引文、生活实例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型设计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选择题与主观题均有涉及,选择题以体现类、依据类设问居多;主观题从小切口以体现说明、措施角度考查对矛盾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一、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概念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巧记:“两个不能”准确理解矛盾概念①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因素,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②不能把矛盾概念等同于具体矛盾,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区别含义不同: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和趋势,表现为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作用不同:同一性的作用表现为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斗争性的作用表现为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②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方法论要求: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考法点评:本考点往往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漫画、事例等为背景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解应用,通常从材料体现的哲理、启示、表明、应该怎么做等角度进行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时,一般有单一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方式,单一考查如“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或者“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分析)……”;综合考查如“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或者“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等;还有的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角度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题型涉及体现类、说明类、认识类、措施类等类型。1.矛盾的转化本质是矛盾着的双方地位的转化矛盾双方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本质上都是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在这种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斗争,主次方面力量此消彼长。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的变化还没有引起依存关系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而当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原来弱小的一方由弱变强,上升为主要方面,强大的一方由强变弱,下降为次要方面时,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发生转化。2.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而不是虚幻的、任意的。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可能转化的。3.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矛盾转化趋利避害在对待矛盾转化问题上要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承认转化,分析转化,把握转化,利用转化。矛盾转化有积极的、进步的转化,也有消极的、倒退的转化,我们应该强化矛盾中某一方的力量,使矛盾转化有利于事物的发展。4.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指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的转化,也不是斗争性向同一性的转化。因为不管矛盾双方怎样转化,二者的关系始终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全面理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1.《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这段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有()A.联系是发展的根本内容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2.“小确幸”一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但人生中除了享受“小确幸”,还应去追求实现后所带来的“大欢喜”。其中蕴含的哲理是()①“小确幸”和“大欢喜”作为矛盾双方各占人生的一定比例②当“小确幸”变为“大欢喜”说明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了转化③当“小确幸”变为“大欢喜”说明矛盾双方的转化④人生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中变化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3.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一物两体”的命题,认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载的命题说明()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②没有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也就停息了③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的观点④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的意思是若无两个对立面,就无一个统一体;若无一个统一体,两个对立面的斗争也就停息了。这一观点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②③符合题意。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①排除。④与题意不符,排除。D4.(2017•江苏,29)下列选项与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C.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漫画表明,如果水流较小则水注入碗中不易溢出且能注满,如果急于注满而放大水流,则水就会溢出反而不能注满,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道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体现的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不符,A不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与漫画寓意不符,B不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与漫画寓意不符,C不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D符合题意。D3矛盾的普遍性世界观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注意: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两点,但事物的两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概括为优点和缺点。②“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其他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4矛盾的特殊性世界观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为: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世界观原理: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考法点评: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的考查,通常是以漫画、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明确是考查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还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有“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分析……”或“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等小切口的单独考查,也有“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提出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的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题型可涉及体现类、说明类、措施类、依据类等。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既要从特殊性中去总结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③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地位)6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特殊规律,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思维拓展含义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作用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怎么做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点——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常见语境看菜吃饭,看分答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正确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维拓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
本文标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共40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5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