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第一音调变化的不同。简单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是由音调低变为音调高继而变变低然后变高再变低的变化过程,首先写“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像是两个亲密的小人儿在聊天说话,窃窃私语,这个时候琴声是轻柔的,婉转缠绵,音调很低。正当人们被吸引进琴声的时候,音调又陡然变高了。琴声突然间变为“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高亢激昂就像千军万马赴敌场一般,气势磅礴豪迈壮阔。一会儿,又变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音乐声如同碧空之上悠然漂浮的白云,随风飘扬的柔软的柳絮。此时人们正随着琴音飘荡与广阔的天地中,却又闻“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音像是白鸟喧闹一般,忽然一只凤凰飞于百鸟之上,发出清亮,尖啸而又带着哀怨的声音,此时的音调相比于“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来得更高。忽然,音调又转低了“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不仅转低,而且还是以一种极为迅速的势不可挡的声势变低,犹如攀登于巅峰之上的勇者,只要一个不慎,变会坠入万丈深渊。这便是这首诗所写琴音的变化。相比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变化单调,主要是由低转高,但是因为的感情变化却写得很巧妙。先写“空山凝云颓不流。”写出音乐声开始时很缓慢,云只是静静的停滞着,然后写“江娥啼竹素女愁”,写出了音乐的感人,让江娥、素女都忍不住愁绪满怀而啼哭起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出了音乐的声势骇人,让凤凰都尖啸了起来,时而使芙蓉泣露,时而使香兰发笑,不仅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还惊的女娲补天的五彩石都破了,滴落下漫天绵绵秋雨。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是由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最后以高音结束,节奏变化的幅度较之前两者更大,开始的时候“弦弦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声音低沉,哀怨,比如掩抑,续续弹,轻拢慢捻。都表示开头的音调偏低。接着音调转高声音急切,节奏加快,“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紧接着音调又变低且节奏缓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一个“凝”,表现了节奏缓慢仿佛像水一般快要停滞了似的。最后节奏再加快“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音调再次变高,并以一个高声调结束“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第二从描写声音的方法看,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善用比喻,把不同阶段的琴音都用另一种东西来形容,如写低音的时候缠绵婉转,他把那个声音比作亲密两个人间的低头耳语,又如声音高亢时,他用战士对敌的慷慨激昂,豪迈壮阔的场面来形容。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是选择用侧面烘托的方法,他没有直接描写音乐声怎么样,而是通过写“听众”的反应来突出声音节奏的变化。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他不仅用了比喻来描写旋律的变化,还利用了弹奏着的动作来突出音调节奏的高低快慢,例如“轻拢慢捻抹复挑”。从整篇诗文的结构内容来看,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对琴音变化,琴音的优美的描写,还有是自己听琴音的感受,最后从作者的感受方面来突出弹奏着的技艺高超。先写琴音像什么然后写听者深切的感受同时又用作者听到琴音的感受,如“自闻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来突出颖师弹奏的乐曲的美妙动人,使作者闻之湿衫,也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弹奏着技艺非常高超。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交代了弹奏着身份、时间、地点、乐器、听众,以及弹奏着的技艺高超,并没有直接描写作者听到琴音时的感受,而是利用听众们巨大的反应来突出乐曲的惊心动魄,举世无双,同时利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用神妪也需要向李凭请教,连老得不行的鱼,瘦地不行的蛟都闻声起舞,更突出了弹奏着技艺的高超。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写出了时间,地点,弹奏者,还有音乐的声调节奏变化,作者的感受,更清楚地描写了弹奏者的内心的忧郁,弹奏着的背景,弹奏着的姿态、动作。以及作者如何听到琴音的原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描写的感受也非常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不仅仅是为弹奏着音乐的哀婉动人而忧伤,更感叹弹奏着的身世之凄苦从而产生共鸣。再者,文学体裁不同是造成三首诗歌表达的音乐效果不同的原因之一。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为七言诗,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受其限制,所能写的并不多,所以描写得较为单调,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为古体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所以李贺表达起来更为自由。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为歌行体,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可见歌行体既可放情长言,杂而无方,又可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表达起来也更为的自由、丰富。
本文标题:对比《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5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