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学导论》--第八章-教学过程
第一节教学的意义第二节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结构第三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关系第八章教学意义和过程•什么是教学?•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我国学者王策三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统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李秉德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顾明远辞典界定:“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界定:“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定义学校教学这样定义:学校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特定文化,并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这一定义在指称范围上,是特指各级各类和各种形式学校的教学(一般在家庭中和社会上不用“教学”而用“教育”);在活动主体的行为方式上,指出教师主要是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学生主要是学习掌握文化。•辨析:•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与课程•教学与上课(二)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2.教学与智育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惟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惟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和教学的功能产生狭隘化甚至惟一化的片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3.教学与课程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关联的,课程实施与组织同教学关系密切,教学必须理解课程思想。同时,课程与教学在逻辑上又是可分的,从而有各自研究的侧重。首先,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知识或活动经验),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教授或对话或导引)。其次,课程与教学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4.教学与上课教学与上课的关系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但是教学还包括课前准备、课后辅导、作业批改、成绩检查和评定等必要环节,这些环节既是围绕“上课”内容进行的,也具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应该说主要是教师方面的活动。二、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捷径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处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是一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三、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促进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与探究方法,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返回•一、教学过程理论•(一)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孔子:学、思、行•《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希腊昆体良:摹仿、理论、练习•(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明了(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杜威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第二节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结构•(三)当代国外教学过程理论•赞科夫:最近发展区•布鲁纳:重视内容、重视结构、强调学生发现、教师的重要作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系统论)二、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学认识有特殊的主体,即学生个体。教学认识有特殊的客体。教学认识有特殊的目的。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活动方式。(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首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意志的协调发展。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统合一体的发展,其中知的发展一般占显著的、统领的地位。(三)教学过程中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掌握作为内容的特殊文化的同时,将凝结其中的人类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而实现着自身的发展。三、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与成分教学过程在宏观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制订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测评。其中教学活动过程,由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和测评六个环节组成。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学材料3.理解教学材料4.巩固知识经验5.运用知识作业6.教学效果测评返回补充:教学过程的要素与阶段1.基本要素“二要素”说—教师、学生“三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四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五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六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七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信息反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指的是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指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能结构、个性特点、教学态度、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等指的是一定的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结构或体系.基本要素:“三要素”说环境教师反馈内容方法目的学生教学目的:即目标,同时也可以指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在课内和课外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技术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等。教学环境:分为有形的教学环境和无形的教学环境。反馈:没有反馈,教学活动难以有效的进行。“七要素”说第三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关系*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矛盾关系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感性认识为基础3.要重视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4.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补充: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①依据教科书的系统;②从已知到未知;③日积月累,逐步打好基础;④循序渐进。教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模式1:①整理已知;②探索未知;③形成技能技巧;……模式2:①运用已知进行推理分析;②得出结论;③验证与深化理解新知;④形成技能技巧;……模式3:①预习教材;②分析并理解教材;③形成技能技巧……二、知识教学与发展智力的矛盾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首先,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其次,智力是在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过程中发展的;再次,知识作为智力活动的结晶,本身就含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学生智力发展是知识掌握的必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知识与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却不一定必然同步。智力发展不仅与掌握知识的数量、质量有关,而且与获得知识的方法与思维方式有关。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矛盾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第一,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来培养人,所以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由教师决定。同时,教学过程的思想方向、教学的进程、教学的质量也是由教师的总体水平决定的。第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靠教师去激发。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和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3.师生平等互动,教学相长。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矛盾关系1.掌握知识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2.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重知识轻德育、德育与知识教学相脱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学的最高的目的,就包含在德行概念之中,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文道结合”、“文以载道”、“传道、授业、解惑”。本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3.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什么?怎样理解认识与发展的统一?4.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阶段和环节,各自的要求是什么?5.知识教学为什么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6.什么样的知识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7.怎样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8.为什么说教学具有教育性?考点要求•识记: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的概念。•理解: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中庸》中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班级上课制的优缺点,教学工作的环节,教师备课要做好的三项工作,教学评价的含义、种类、原则、方法,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应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中小学几个主要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师备课要写的三种计划,教师上好课的要求。
本文标题:《教育学导论》--第八章-教学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7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