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试卷第1页,总15页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大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便溶洞数量极少。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此推断,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干燥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温暖湿润2.推测当地溶洞数虽较少的根本原因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B.当地受到东北信风带的控制,气候干早C.受离岸风影响降水较少D.石灰岩岩层较薄,不利于溶洞发育3.该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最适宜捕鱼的季节是A.春季B.复季C.秋季D.冬季4.一架飞机以660km/小时,从索科特拉岛飞住温讶华岛上某市(123°W45°N),最短飞行时间约为A.10小时B.15小时C.18小时D.20小吋下图示意某年8月1日,一位地理教师从飞机上拍摄的我国某地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推测该照片拍摄地位于A.准噶尔盆地B.黄土高原C.东南丘陵D.太行山区6.甲所在地貌区边缘植被较为茂密的原因是A.距离公路较远,植被破坏少B.地形平坦,利于植物生长C.地下水埋藏浅,水分条件好D.坡度较大,旱涝灾害较少7.图中公路蜿蜒修建的主要目的是A.经过更多村庄B.减缓公路坡度C.避免洪水冲毁D.防止风沙掩埋试卷第2页,总15页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和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与运城盐池的形成不相关的是A.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泊B.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C.降水带来盐分在湖内累积D.地处内流区,蒸发较旺盛9.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0.关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盐池的保护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堤一蓄洪和滞洪的作用B.渠—导流和分洪的作用C.河—供水和泄洪的作用D.滩—阻挡隔离山洪作用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终年不结冰,以“热湖”著称,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并且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义赛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据此完成下面小问题。11.伊赛克湖以“热湖”著称的原因①湖泊水量大,深度大②纬度低,热量充足③湖泊海拔高,冷空气不易爬升④湖水盐度高,为高山内陆咸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2.伊赛克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A.地形B.湖泊分布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13.推测伊赛克湖的形成原因试卷第3页,总15页A.火山口积水B.冰川侵蚀C.河道淤塞变迁D.构造陷落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是地质时期形成的断陷湖,其形成初期原是一个淡水湖泊,13万年前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湖,后来逐渐形成咸水湖。现在青海湖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风沙活动频繁,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土地荒漠化曾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促使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地壳断裂下陷②地壳隆起③风沙活动频繁④全球气候变暖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5.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风化作用B.风力堆积C.流水堆积D.湖水堆积16.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B.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C.风力堆积作用强烈D.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减小近年来海洋地理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海冰的进退: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狭窄的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某海峡内一年365天,风力都在8级以上。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7.18.图示海峡的冰进现象会出现在A.2月B.5月C.9月D.12月19.20.该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A.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试卷第4页,总15页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21.22.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海峡波涛汹涌的是A.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南北交换B.南极辐合带在南纬60°附近通过海峡中部,东风环流和两风环流在此汇合C.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水域面积窄,狭管效应明显D.水面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小,风浪大积雪是指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反馈作用,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3.下列积雪观测气象站中,海拔最高的是A.布尔津站B.清河站C.哈巴河站D.福海站24.多年统计数据变化趋势表明,东部青河站与富蕴站冬季积雪日数减少,但最大积雪深度增加。该现象可佐证阿勒泰东部区域A.洪涝灾害减少B.初雪日期提前C.气温下降显著D.降水强度增加我国太行山、燕山等地的冲积扇受人类活动与自然力量的共同影响,很有自己的特色,常常在同一冲积扇上,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呈现地带性演变。读华北某冲积扇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区域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B.山前冲积扇成因与瀑布成因类似C.冲积扇顶部较干旱,渗水性较差D.冲积扇土质颗粒变化具有分选性试卷第5页,总15页26.关于图示冲积扇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是()A.冲积扇上山地发展立体农业,林、果业优先B.冲积扇顶部任由原生的耐旱灌木,野草生长C.积扇中部种植枣、梨或耐旱的莜麦、玉米D.冲积扇边缘水、土资源好,可种植蔬菜瓜果27.某朝的皇家风水师认为图示区域背靠苍茫群山,远望视野开阔,乃藏龙聚气之地,决定在此选址修建皇家陵墓。陵墓一般选择在土层较深,避免墓穴进水、棺木被浸的地方,下列地点最为理想的是()A.崎岖山地B.紧邻山麓C.冲积扇中下部D.冲积扇边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多年极值风速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秒),据图完成下列问题。28.图中M的值最可能是A.26B.27C.28D.2929.N港风速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长江口的喇叭口形状②下游宽阔的江面③北部无山地阻挡④城市的热岛效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0.下列关于本区域极值风速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长江河谷风速逐渐增大B.P地风速受夏季风影响最大C.沿海地区的风速比内陆大D.海岸带风速的变率比内陆大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日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试卷第6页,总15页31.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A.北水南调B.沿线需逐级抽水C.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D.调入区人口容量可能增加32.关于乙图黄河古渡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碛的上游B.位于干支流交汇处C.碛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D.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33.比较甲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其相似的地理特征是A.农业景观B.地质成因C.汛期长短D.径流量季节变化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平均年降水量高达5080毫米,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K城海拔1048米,很早以前居住在K城附近的印第安人就发现这里的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4.题中所述“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A.暖流流经增温B.反气旋气流下沉增温C.暖锋过境增温D.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35.对图中A处温带豪雨林自然景观的描述,不可信的是A.林地上蕨类和苔藓植物覆盖着枯枝落叶,整个地面仿佛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B.地面上分布大量裸露的树根,几棵树的树根错乱的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C.林木枝干上苔藓密布,分布着大量全身披挂“美髯”“树胡子”的大树。D.寄居在树表青翠欲滴的苔藓需要从树身大量汲取水分和营养,使残枝枯木好像重获试卷第7页,总15页新生。36.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A.东去种麦B.南下踏青C.西山牧羊D.北山滑雪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其间一条支流。读不同时期头道拐——龙门区间(简称头龙间)水沙变化表,完成下列问题。37.2007年头龙间支流米水来沙量分别相当于1970—1979年均值的A.2/3、1/6B.3/4、1/4C.3/4、2/3D.1/3、1/1038.下列因素与近年来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状况无关的是A.黄土高原毁林开荒B.煤炭开采形成的巷道和采空区C.退耕还林、封山禁牧D.窟野河等支流河道中采砂取土39.河道泥沙沉积量和流域的降水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下图中最符合窟野河流域降水强度与黄河中游河道泥沙沉积量对应关系的是A.B.C.D.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试卷第8页,总15页40.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A.由南向北倾斜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C.由东向西倾斜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41.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A.南岭B.太行山C.天山D.大兴安岭42.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A.沙尘暴B.洪涝C.雪崩D.泥石流金沙江下游、川滇交界的溪洛渡水电站客服窄河谷、高水头、巨泄量的技术难题,将厂房、道路全设在开挖的巨大地下洞室内,筑坝石料则全源于从洞室挖出的玄武岩。溪洛渡水电站因遵循“质量、廉洁和可持续性”的核心原则,拿下了水电站领域的“诺贝尔奖”,开启了中国水电大坝智能时代。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3.溪洛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A.冬季经常因低温冻害影响工期B.喀斯特溶洞危及洞室的安全C.库区蓄水后会淹没大量农田D.必须提高大坝、洞室的抗震能力44.溪洛渡水电站的“可持续性”体现在A.提高水电站场内的道路桥隧化B.场内建设多处工业废水处理厂C.在库区设置鱼类增殖放流站D.水电站建设及运行高度智能化45.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可能会A.减少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B.长江下游河床迅速拓宽加深C.增加三峡库区蓄水库容D.延长三峡库区的预期年限城市水体建设称为“城市蓝化”,城市水体在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中的作用称为“蓝化效应”。读表,完成下列问题。表我国部分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²)城市武汉上海广州北京哈尔滨水域面积248192125919646.“蓝化效应”表现在()①减轻城市内涝,涵养绿地②释放热量降低气温③提供居民生活用水④形成对流净化空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7.“城市蓝化”在我国普遍被忽视,其原因可能是()A.城市发展缺少规划B.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城市市区用地紧张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48.仅考虑自然条件,北京市“蓝化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试卷第9页,总15页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表是有关华盛顿、釜山、多伦多、马尼拉等四个城市的地理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地点面积(km²)月降水(多年平均)(mm)月均温(多年平均)(℃)1月7月1月7月①763382593.524.6②6301942026.528.5③17769971.426.7④6326068-4.222.249.四城市中,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的是A.①B.②C.③D.④50.关于四城市环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城市都沿海,其后深受海洋影响B.人口众多,都是所在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C.①④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年较差大于③地D.②地属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集中51.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关于美国出现特大旱涝灾害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日本大规模扩大玉米等作物的种植,满足本国粮食需求B.世界旱、涝极
本文标题: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7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