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3章薪酬法规与薪酬制度
3.1我国薪酬立法概述3.2工资的一般规定3.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3.4工资指导线制度3.5工资支付制度3.6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第3章薪酬法律法规3.1我国薪酬立法概述1.我国薪酬立法的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保护女性劳动权益的原则(1)按劳分配原则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权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1)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与享受劳动报酬权利的一致性,有利于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1)按劳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进而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本身并不排斥利息、红利、风险补偿等其他分配形式的存在,这些分配形式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你理解的同工同酬是什么?(2)同工同酬原则同工同酬原则要求在同一分配单位中,从事同种类工作,同样熟练程度的劳动者,不论性别、年龄、民族、种族等非劳动能力因素的差别,一律按其等量劳动获得等量劳动报酬。我国一直坚持同工同酬原则。(2)同工同酬原则《宪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劳动法》第46条也对该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2)同工同酬原则同工同酬,充分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但同工同酬并不等于平均主义,它是根据劳动贡献决定劳动报酬,“同酬”的前提是“同工”。(2)同工同酬原则要正确区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等。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报酬差异是合理的;因为它们之间并不同工,当然也不应该同酬,这种差异没有违背同工同酬原则。(3)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一个地区工资水平的高低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该地区劳动者文化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3)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工资水平最终取决于生产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有两方面的含义。(3)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首先,工资水平提高应当建立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必须以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3)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其次,工资水平的提高应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相一致。通常,工资水平的提高幅度应等于或低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2.我国主要的薪酬法律法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5.1.1)《最低工资规定》(2004.3.1)《试点地区工资指导线制度试行办法》(1997.1.30)《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11.8)《股份有限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规定》(1994.12.3)《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收入管理暂行办法》(1997.2.14)2.我国主要的薪酬法律法规《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2004.9.6)《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暂行规定》(1993)《失业保险条例》(1999.1.22)《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5.1.1)《工伤保险条例》(2004.1.1)《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12.14)2.我国主要的薪酬法律法规(续)《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12.3)《宪法》(1982.12.4)《劳动法》(1994.7.5)《劳动合同法》(2008.1.1)《个人所得税法》(2005.12.27)3.我国薪酬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工资的一般规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支付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社会保险制度3.2工资的一般规定1.我国劳动法中关于工资的定义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3.2工资的一般规定《劳动法》规定下列各项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奖和技术改进奖、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4.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5.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6.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7.对自带工具等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补偿费用8.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劳动法》规定下列各项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续)9.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分红)和利息10.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等11.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劳动法》规定下列各项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续)12.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13.支付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14.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劳动法》规定下列各项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续)思考: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项目不列入企业的工资总额?加班工资股息计件工资集体福利稿费安家费夜班津贴3.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1.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强制手段规定用人单位(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下限,以满足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法律制度,是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的一种重要手段。最低工资的特征:依法制定;强制执行;适用范围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最低工资规定》(2004)链接:案例13.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2.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时间或依法签定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3.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3.最低工资的组成——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浮动工资以及劳动者在完成规定工作时所获得的奖金等。而且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3.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4.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1)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主体: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2)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周期: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3.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4.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续)(3)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依据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4.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续)(4)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依据在月最低工资标准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因素,同时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深圳市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如下: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2030元/月,比2014年的标准1808元增长了222元;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8.5元/小时,比2014年的标准16.5元/小时增长了2元。新标准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3.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5.最低工资的保障与监督(1)最低工资的保障: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包括:A)劳动合同不得约定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以下的工资条款;B)试用、熟练、见习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2)最低工资的监督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链接:案例3.4.5.63.4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指标确定工资增长水平,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一种宏观调控形式。3.4工资指导线制度根据《试点地区工资指导线制度试行办法》(1997)规定,工资指导线应在每年3月底以前颁布,执行时间为一个日历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工资指导线的内容包括基准线;增长上线(预警线)和增长下线。工资指导线计算数据本年度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P),劳动生产率增长率7.6%(L),非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8%(G);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825326万元(T),职工平均人数418910人(R),职工货币平均工资19702元(A)。本年度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P),劳动生产率增长率7.6%(L),年度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最低增长率(W1):W1=P-1=102%-1=2%年度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最高增长率(W3):W3=(1+L)×P-1=(1+7.6%)×102%-1=9.8%按年度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测算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指导线1、按年度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测算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指导线如下:年度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最低增长率(W1)年度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最高增长率(W3)W中(基准线)=(W3-W1)×0.5+W1=(9.8%-2%)×0.5+2%=5.9%W下(下线)=(W3-W1)×0.25+W1=(9.8%-2%)×0.25+2%=3.95%W上(上线)=(W3-W1)×0.75+W1=(9.8%-2%)×0.75+2%=7.85%按年度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测算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指导线本年度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P),非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8%(G);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825326万元(T),职工平均人数418910人(R),职工货币平均工资19702元(A)。年度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最低增长率(W1)W1=P-1=102%-1=2%年度职工工资总额最高增长率(W5):W5=(1+G)×P-1=(1+8.8%)×102%-1=10.98%年度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最高增长率(W6):W6=T×(1+W5)/R/A-1=8253260000×(1+10.98%)/418910/19702-1=11%按年度非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测算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指导线年度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最低增长率(W1)年度职工工资总额最高增长率(W5)年度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最高增长率(W6)W中(基准线)=(W6-W1)×0.5+W1=(11%-2%)×0.5+2%=6.5%W下(下线)=(W6-W1)×0.25+W1=(11%-2%)×0.25+2%=4.3%W上(上线)=(W6-W1)×0.75+W1=(11%-2%)×0.75+2%=8.8%按年度非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测算职工货币平均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线的意义企业工资增长上线,企业应在“两个低于”,即“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原则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水平。工资指导线的意义生产发展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可参照基准线,合理确定本单位职工工资增长水平。工资指导线的意义企业工资增长下线,一般确定为职工货币平均工资零增长或负增长。适用于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企业,但企业支付职工工资不能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3.4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制度要求,定期对各类企业中的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加工,形成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价位,向社会发布,用以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和工资关系,调节劳动力市场价格。3.
本文标题:第3章薪酬法规与薪酬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