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安康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跟进西部强省建设步伐的攻坚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安康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安康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总体要求,结合安康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第一章安康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我省陕南突破发展战略机遇,坚持加快突破发展主题,创新发展理念,明晰发展路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有效克服和战胜了金融危机、汶川地震和洪涝泥石流灾害,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翻番,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多项指标增速跃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快步跟进全省步伐,安康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实力大幅攀升。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27.06亿元、工业增加值84.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28倍、3倍、3.85倍和2.3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89.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8倍。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5:29.8:44.7调整优化为2010年的20.5:39.6:39.9。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经济正在向规模特色效益方向迈进。工业经济快速成长,规模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新兴工业门类开始生成,工业化率达到25.9%,较2005年增加了6.3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已成为安康突破发展的重要引擎。生态旅游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人数突破千万人次,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9.2倍和10.8倍。经济增长速度快步跟进全省发展步伐。发展条件显著改善。襄渝铁路二线建成通车,西康铁路二线加快建设。高速公路从零突破达到336公里,西康、西汉、安康至汉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安康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通村水泥路突破1万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长期制约安康发展的交通瓶颈正在打破。新增水电装机62万千瓦,改造10千伏以上城乡电网3732公里,农村电网实现全覆盖,彻底消灭了无电户。通信信号覆盖85%的行政村。实施退耕还林101.57万亩,新增造林面积230.21万亩,汉江沿岸和大瀛湖绿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59.9%,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西坝防洪一期和黄石滩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21平方公里。节能减排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汉江出陕断面水质控制在国家Ⅱ类标准,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承载能力和人文素质迈上新台阶,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6倍。中心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双轮驱动,集中建成了安康大道、汉江三桥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江北新区空间大幅拓展,江南城区功能明显提升,“一江两岸”山水园林城市风貌开始彰显。“气化安康”工程开工建设,中心城市、9县城供水工程及江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10县区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全面启动。“创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心城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通过验收,汉阴、石泉、宁陕、平利、岚皋、白河先后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9县城建设各具特色,11个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3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建成2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33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升级晋档工作步伐加快,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接近20%,农村生活条件和村民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以“一体两翼”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初步构建。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民生八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保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小学、初中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9%和78.7%,旬阳、石泉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建成安康学院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等院校。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三大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96.7%、97.9%和94.7%;纳入城乡低保人口达32万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60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37万平方米。解决农村安全饮水92.5万人。累计实现脱贫40万人。科技、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642元和3976元,是2005年的2.29倍和2.21倍,年均增速高于全省4.34和2.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大步迈进。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城市投资、国资经营、财信担保、金州矿业和高新投资等投融资平台发挥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7.86%。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流转土地80万亩;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配套改革正式启动,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新型文化业态开始生成。机构改革推动了法治、服务、高效、廉洁政府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实现质的飞跃,累计到位资金260亿元,陕煤化工集团陕南投资公司注册成立,成为我市第一家区域性产业投资公司,16户全国500强企业落户安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纵观历史,“十一五”时期是安康建设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五年;是基础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变化最为显著、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更是安康人民奋起改变落后面貌、快步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由滞后发展向突破发展加速迈进的五年。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十二五”期间实现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专栏1:安康市“十一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2005年2010年规划目标2010年实现情况规划目标年均增长(%)实际完成年均增长(%)生产总值(亿元)143.7624010327.0613.7人均生产总值(元)54138000以上8.11200013.8三次产业比例25.5:29.8:44.722:35:4320.6:39.5:39.9工业增加值(亿元)28.2384.7124.6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2.31[450]12[1089.5]42.8财政总收入(亿元)9.61181235.572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6.388011.5110.5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38885005.91464218.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79925006.8397617.2城镇登记失业率(%)4左右3.4人口自然增长率(‰)1.555以内2.62城镇化率(%)22.863535森林覆盖率(%)556059.9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标准保持Ⅱ类标准年接待游客(万人次)13041025.8120056注: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为当年价格,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表示五年累计数。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安康由突破发展迈向跨越发展,“十二五”至关重要、机遇难得。一是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界潮流,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安康有条件融入到这一伟大变革中,谋求发展空间,共享发展成果。二是从全国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决战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扩内需、调结构、促协调、惠民生将成为常态化措施,尤其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更加重视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保障改善民生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安康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从全省看,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发展战略已经明晰,物质基础更加坚实,省委、省政府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支持陕南循环生态的突破发展,将为安康高位谋划项目、高端开发资源、高效配置要素、构建产业集群和发展循环经济赢得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四是从我市看,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安康的发展思路更为明晰,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发展条件显著改善,长期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步破解,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城镇和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日渐生成,开始跟进全省发展步伐,谋发展、增收入、促和谐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在“十二五”期间,安康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省内三大区域和周边相邻地区竞相发展,竞争压力加剧,安康经济欠发达的市情和在全省落后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依然是最为突出的矛盾,经济总量小、外向度低、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和城乡居民收入低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资金、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压力较大,促进社会和谐任务艰巨。全市上下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发展新挑战,适应发展新要求,顺应群众新期盼,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魄力,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奋力谱写富民强市新篇章。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原则“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着力提升交通、城镇、生态基础保障能力,着力做大做强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生态旅游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强化园区承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循环产业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基本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安康,为全面建设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中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市情认识,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襟谋划发展,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创造,以创新创先的理念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更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共享发展成果中凝聚力量。必须坚持第一要务、产业兴市。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全力推进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建设,扩张经济总量,改善经济结构,提高质量效益,有效增加和积累社会财富,在加快发展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生态立市、循环发展。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保护我们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加快经济发展中使安康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统筹兼顾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城镇承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提升城镇和园区承载能力,用城镇化引领农村现代化,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项目带动。要毫不动摇地把改革开放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不失时机地进行体制机制创
本文标题: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9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