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组织行为学 ch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第一节需要、动机与行为一、需要1.定义: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2.分类内部:生理性需要;外部: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3.人类需要的基本特征1)多样性2)社会性3)发展性4)模仿性(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二、动机1.定义为了满足需要而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或意念,是人们从事某种行为活动的动力,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2.动机产生的原因1)内部原因——内在需要2)外部原因——外部刺激3.分类1)按动机在活动中的作用大小分——主导动机、辅助动机2)按引起动机的原因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3)按动机的内容分——生理性动机、心理性动机4)按动机在活动中所针对的对象分——社会性动机、个人性动机4.动机的作用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能引发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保持和巩固行为或使行为减弱或消失三、行为指人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或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动作的统称。)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行为公式B=f(P,E)B——人的行为P——内在因素E——外在因素四、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倒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去实现目标。目标得以实现,就获得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指向新的目标。需要是动机和行为的基础。五、激励与激励过程1.概念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充分发挥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2.激励过程的基本模式激励过程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制约的过程。三种基本模式:3.激励过程的复杂性原因:1)人的动机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推断。2)动机是会变化的。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同一行为的动机也是各不相同的。第二节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一、感觉与知觉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二、社会知觉1.概念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提出,当时是指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后来发展成为对社会对象的知觉。2.分类•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对角色的知觉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1)兴趣和爱好2)需要和动机3)知识和经验4)个性特征2.知觉对象的特征3.知觉的情景因素四、知觉偏差(错觉)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firstimpression)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彼此留下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也称“先入为主”,将直接影响对他后来行为的解释与评价。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以点带面、以偏概全3.近因效应(recenteffect)指最近获得的信息(或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对人的知觉会发生显著影响。4.定型效应(刻板印象)五、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代表性归因理论1.凯利(H.Kelley)模式:对一个人的行为的内因或外因的分析。内因——稳定性高;外因——稳定性低内因——承担责任;外因——不承担责任2.韦纳(B.Weiner)模式:人们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人们通常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努力、能力、难度、机遇。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性质见表:内因外因稳定能力难度不稳定努力机遇原因稳定性总之,如果把工作和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任务难等内外原因中的稳定因素,就会降低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和信心,难以产生坚定的持续努力行为;相反,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努力、马虎大意等不稳定因素,就会使行为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接受教训,增强成功的信心,坚持努力行为,争取成功机会。第三节个性与行为一、个性1.内涵个性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和心理过程的特征这两部分的总和。心理过程的倾向性: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心理过程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态度、价值观等。2.个性的特点1)组合性(整体性)人的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有机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整体地从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个性的各个侧面只有同个性的整体性联系起来,才有其确定的意义。2)独特性个性具有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个性上的差异性、不同性。由于人的先天遗传素质的不同和后天的生活环境,社会实践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就形成了彼此之间在心理活动过程和表现方式上的个别差异,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风格。3)稳定性在个人千变万化的行为中,存在着一种持续的一致性,这种行为的一致性源于个性在时间上的持久性、继续性,也就是说个性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一贯的、持久出现的心理特征,而不是指偶然出现的某种心理特征。4)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3.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后天环境因素•家庭的影响•情景的影响•文化传统的影响•社会阶层的影响•社会实践对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二、气质1.概念气质是人的情感和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以及灵活性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22.类型3.气质与管理1)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加团体战斗力。——气质互补3)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三、性格1.概念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与气质不同,气质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性格只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影响,但不是主要的。——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则具有社会价值,具有优劣之分,如忠诚、坚定;虚伪、奸诈。2.性格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1)遗传2)环境因素3.性格的类型1)机能类型说——理智型:以理智平衡一切并支配行动;——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举止受情绪左右;——意志型:行动具有明确的目标,主动、积极。2)顺从—独立说——顺从型: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缺少独立见解,容易盲从,紧急情况下表现为惊慌失措。——独立型:善于独立思考,信念坚定、有主见,能够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但喜欢强加于人。3)荣格类型论——向性说——内向型——外向型4.性格差异与管理1)了解个体性格,在确定领导班子时按人的性格不同进行组合,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2)根据员工性格,安排相应的工作。3)全面了解员工性格,有利于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四、兴趣五、能力1.概念指个体能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它具备如下条件:1)与一定的活动相联系;2)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能力可分为两大类:——一般能力:指顺利完成各项活动所必需的一类能力,或智力,它与认识活动密切联系。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特殊能力:指仅与顺利完成某种特定活动有关的一类能力,如曲调感、节奏感、听觉记忆能力等。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素质——个体天生具有的生理特征2)环境和教育3)社会实践4)其他——营养状况、勤奋程度、爱好与兴趣3.能力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有才能、天才智商全人口智力的正态分布2)能力的类型差异(1)知觉差异:分析型、综合型、分析综合型(2)记忆差异: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混合型(3)思维差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3)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4.能力与管理1)合力招聘人才,量才录用2)能力与职务相匹配3)能力要互补(将才与帅才)4)有效进行员工能力培训5)用人所长6)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选拔制度第四节价值观与态度一、价值观1.含义与特征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特点:1)稳定性——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不会轻易改变。2)可变性——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个人经济地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价值观也会随之而变。3)差异性——在同一客观条件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按其主次、轻重排列成序,构成一个人的价值观体系。2.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价值观与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而且还影响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公司的经验明确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并严守这个信念。3.价值观的分类二、态度1.含义与特点——态度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的倾向。特点:1)社会性: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影响而逐渐形成的。2)针对性:针对某人、某物或某个观点3)间接性:态度是一种心理评价,本身不能直接被观察到,只能依据人们的言行表情进行间接的分析和推测。4)相对稳定性:态度一经形成,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不易改变。5)协调一致性认知、情感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协调一致性2.态度对行为的影响1)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复杂的关系2)影响学习3)影响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3.态度的改变改变态度是管理者经常面临的任务1)改变员工态度的前提——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掌握人的态度——管理人员平时观察、资料统计、面谈、调查表等2)改变员工态度的方法•群体影响法•活动参与法•信息沟通法沟通者沟通方式接受者沟通情景•价值观与态度之比较态度更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并且容易表明,而价值观比态度涉及的范围更广泛、更基本。第五节学习一、内涵指通过练习而发生的行为改变或改变的潜能。二、学习理论1.传统学习理论条件反射2.操作学习理论与环境有关3.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认识、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六节工作压力一、压力的性质个人对工作环境中新出现的或不良的因素做出的反应。二、压力来源三、工作压力的影响1.生理2.心理3.行为四、工作压力的调适1.个人调适锻炼、放松、倾诉、自我克制、求助于专家2.组织调适健康计划、工作再设计、减少角色冲突、良好的组织气氛讨论•如何对待过劳?2020/2/2662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 ch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9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