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教材:1.《组织行为学》(第七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组织行为学精要》[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郑晓明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3.《组织学—行为、结构和过程》(第10版)(美)詹姆斯·L·吉布森约翰·M·伊凡塞维奇小詹姆斯·H·唐纳利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4.《组织行为学》[美]弗雷德·鲁森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5.《组织行为学》[美]唐.荷尔瑞格小约翰.W.斯劳卡姆理查德.W.渥德曼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6.《组织行为学》(第十版)[美]约翰.W.纽斯特罗姆基斯.戴维斯著经济科学出版社7.《组织行为与过程》[美]德博拉夫.安科拉托马斯.科钦安毛润.斯科利约翰.范马南D.伊利安诺.韦斯特尼合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课后阅读书目1.《组织行为基础——应用的基础》2.《文化与行为》顾建光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菊花与刀》[美]本尼迪克特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4.《中国人与日本人》尚会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工作与心理学》[日]6.《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美]托马斯·卡明斯克里斯托弗·沃里著清华大学出版社7.《组织发展的实践》[美]威廉·J·罗思韦著南开大学出版社8.《知识管理》彼得·F·德鲁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基业长青》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拉斯著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10.《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著或有关学习型组织的书籍第一篇概论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及性质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什么是组织?组织的三个共同特点:◆组织是由个人和群体组成◆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什么是行为?“心理是行为的内在机制;行为是心理的外部展现。”“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连的外显的运动、动作和活动。”什么是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李剑峰编著《组织行为管理》(第二版)第8-9页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的科学。一、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一)系统论的观点(二)系统研究和一些术语(三)为什么要用系统研究代替直觉?1.系统论的观点奥地利的贝塔朗菲于1945年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系统: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系统由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组成的◆系统是整体性“整体论是哲学理论,意为所有的实体都有一个超出其各部分总和的存在状态和价值。”——《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美]F·普洛格D·G·贝茨著辽宁人民出版社第11页◆系统受环境影响2组织的系统观投入技术任务人员结构产出转换过程(二)系统研究(即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研究:指对事物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原因和结果,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据之上,也就是建立在控制条件下所获得的数据并用合理严谨的方式测量和解释结果。2.研究术语(1)变量:是能被测量的,可能在数量、强度的任一方面或两方面都发生变化的一种一般特征。(2)假设:对于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所作的试探性解释称之为假设。(3)因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4)自变量:自变量是假设中导致因变量变化的原因。(5)中介变量:可以影响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它也能被认为是权变变量。(6)因果关系:根据定义,假设中暗含着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它意味着一种预先假设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7)相关系数:表示变量间的关系的强弱程度。其变化范围从-1(表示完全负相关)到+1(完全正相关)。当两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同时,相关系数为正数;当两者变化方向相反,即此涨彼消时,相关系数为负数;若两者各自独立发生变化时,我们定义相关系数为零。没有精确的数字界限来区分相关关系的强弱;相互关联程度,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图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阶段Ⅱ组织系统水平群体水平个体水平人是输入能力传记特点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群体领导群体结构群体决策沟通激励知觉工作团队权力与政治冲突个体决策个体学习工作满意度流动缺勤生产率人的输出变革与发展技术、工作设计和压力组织结构和设计人力资源政策与实施组织文化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工作有关的情境,这一领域强调的是生产率、缺勤、员工流动和满意度有关的行为。3.研究的分类(1)定量研究:是指一类对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探索的研究过程。定量研究往往收集用数字来表示的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量化的处理、检验与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2)定性研究:是指一类对研究对象在自然情景中的各种性质进行区别的探索性研究过程。定性研究往往以非实验作为其研究手段。研究过程以观察、描述、思辩、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3.研究的分类(3)理论研究:是指一类以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建立学术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什么是理论?理论就是各种现象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已经证实的知识的系统总结。理论是唯一能将从一种情况里获取的知识用于另一种情况的途径。因此,它是人类能够做到控制环境的力量源泉。(4)应用研究:是指一类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4.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1)观察法(2)案例研究法(3)调查法(4)实验室实验法(5)现场实验法(三)为什么要用系统研究代替直觉?1.一个原因是常识并不普通。跟人有效地打交道的人只是少数。2.要研究组织行为的第二个原因是,常识要花一个长时期才能获得。正规化的知识有助于你在一个短时期内获得智慧。3.第三个原因是,组织行为的研究能使常识更深化、更准确、更加精炼。4.第四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带有许多错误的信念和常识。以下工作方面的命题有多少正确的?1.快乐的工人是生产率高的工人。2.当上司表现得友好、可信和平易近人时,工人们都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3.面试是有效的选拔手段,它可以把高绩效的申请者和低绩效的申请者区别开来。4.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份挑战性的工作。5.金钱对每个人都是激励因素。6.最有效的工作群体是没有冲突的群体。二、研究的对象我们分三个层次去理解。(一)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的规律性,是把两者作为一个统一体系来研究的。因为心理支配行为,行为反映心理,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不是抽象的研究,它区别于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因此组织行为学的分析层次为三个层次。组织行为分析的三个层次1.在追求目标中工作的个体2.相互影响的小组,群体和部门3.整个组织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阶段Ⅰ组织行为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组织如何做如何做组织?影响影响成员?成员三、研究的目的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改善组织有效性的科学。组织的有效性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组织有效性的构成•利润可以用多种方式衡量。比如,总毛利,作为总销售收入百分率的利润,付给公司中股东的金额。•增长也可以用多种不同方法衡量,比如利润的增长、收入的增长、产品数量或提供服务的增长以及新地点的增长。•资源取得组织获得资源(即投入)的能力,要求组织发挥它的功能。资源可以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或新观念、技术等形式出现。•适应性即组织适应各种条件变化的能力,这些条件变化包括供应者、顾客、竞争者以及员工方面的情况。•创新即组织在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和新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能力。•生产率指组织以最小的成本或费用支出产生最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效率。•顾客的满意程度即顾客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员工的满意及信奉组织在员工心目中的满意和信奉程度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工作有关的情境,这一领域强调的是生产率、缺勤、员工流动和满意度有关的行为。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环境因素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组织过程------------------战略报酬控制信息沟通领导决策组织结构------------结构技术规模年限组织有效性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的科学。图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阶段Ⅱ组织系统水平群体水平个体水平人是输入能力传记特点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群体领导群体结构群体决策沟通激励知觉工作团队权力与政治冲突个体决策个体学习工作满意度流动缺勤生产率人的输出变革与发展技术、工作设计和压力组织结构和设计人力资源政策与实施组织文化第二节学科性质从学科的角度讲,组织行为学属边缘性学科,行为科学运用到组织管理的结果,是行为科学的主要分支。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和人类学,这也是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心理学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有效性、工作满意度个体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员工选聘工作设计、工作压力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个体组织系统群体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群体间行为正式组织理论、官僚主义组织技术、组织变革、组织文化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冲突、权力、组织内政治行为科学贡献分析单位产出第一,组织行为学不同于行为科学美国管理百科全书给行为科学下的定义是:“行为科学是运用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的科学”-------孙彤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第35页前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它以梅约的霍桑试验开始;后期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以后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的研究工作构成了今天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基础。行为科学研究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时期:行为科学是运用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除人这高级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行为的任何一门科学。公认的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其他科学中在观点和方法上相仿的部分。——《美国管理百科全书选编》[美]卡尔·海耶尔,齐力编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84梅奥(GeorgeEltonMayo,1880-1949)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在经营方法中,只要专业化的商业不考虑人性和社会动机,我们也许可以认为罢工和怠工是伴随工业出现的正常产物.”——艾尔顿·梅奥霍桑试验(HawthorneExperiment)《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年)•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年)。•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年)。第一,组织行为学不同于行为科学第二,组织行为学不同于管理学第三,组织行为学不同于管理心理学第三节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图组织冰山图行为方面(不公开)态度冲突个性交际模式政治行为非正式团体根本性的能力和技能正式方面(公开的)技术风俗有形设施表面能力和技能财政来源正式目标规则和规定组织设计第三节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一、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第一、勒温(L.Lewin)的“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式”德国心理学家勒温(1933年移居美国)认为,行为是个体和周围环境的函数。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的不同反应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个体主观上的各种特征;二是个体所处的环境的各种特征。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个体所处的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第三节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一、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第一、勒温(L.Lewin)的“个体环境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1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9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