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一节防污染公约和法规
第二章船舶防污染管理第一节防污染公约和法规一、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1.1954年在伦敦制定了“1954年国际防止海洋油污染公约”,1958.7.26生效。此公约主要强调在公约所规定的沿岸水域范围内禁止排放石油和油水混合物,其认为100ppm以下的油水混合物对海洋环境不会造成污染。2.1967年TORRYCANYON号在英吉利海峡触礁,11.9万吨原油流入大海,引发了世界第一次大规模海上溢油惨祸,使英法两国遭受巨大经济损失。3.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各种污染物激增,54公约已过时。1973年IMO在伦敦制定了第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公约。该公约迟迟没能生效,IMO于1978年2月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对73公约作了许多修正,并补充了许多内容。因此通常将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称为《73/78防污公约》(MARPOL73/78)4.该公约于1983.10.2生效,我国于1983.7.1加入,成为该公约缔约国。到1997.7.1已有100个国家加入,总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93.47%5.现在MARPOL73/78公约共有20条,另附有两个议定书、六个附则。6.六个附则是:附则Ⅰ:防止油污规则附则Ⅱ: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附则Ⅲ: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附则Ⅳ: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其中附则III、IV、V、VI为可选附则二、议定书议定书I:关于涉及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的规定1.报告的责任:事故时,船长或相关人员应毫不迟疑地按议定书的规定,对事故详细报告。2.报告的时间:为保障船舶安全或救助海上人命,向海上排放或可能排放油类或有毒液体物质时;排放或可能排放海运包装的有害物质时;航行时油类或有毒液体物质的排放超出公约允许的总量或瞬间排放率时。3.报告的内容:船舶的特征;事故发生的时间、种类及地理位置;有害物质的数量及类别;援助和救助的措施。4.补充报告必要时对最初的报告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情况,满足受影响的国家索取资料的要求。5.报告的程序以最快的通信渠道,优先发给最近的沿岸国。三、附则附则I:防止油污规则(必选附则,同公约同时生效),共7章39条3个附录。(一)定义、使用范围1、定义油类:含油混合物:油船:(包括油/散两用船)最近陆地:特殊区域:瞬间排放率:清洁压载水:专用压载水:原油:原油(成品)油船油类:包括原油、燃油、油泥、油渣及炼制品在内的如何形式的石油。含油混合物:含有任何油类的混合物。油船:主要装运散装油类的船舶。原油油船:从事原油运输业务的油船。成品油油船:从事原油以外的油类运输的油船。最近陆地:最近的国际法划定的领海基线。特殊区域:有10个,地中海区域,波罗的海,海湾,红海,黑海,亚丁湾,南极,西北欧水域,阿拉伯海的阿曼区域,南部南非区域。西北欧区域:北海及其近海水域,爱尔兰海及近海水域,克尔特海,英吉利海峡及其临近水域,紧接爱尔兰西部的东北大西洋部分水域。油量瞬间排放率:任一瞬间每小时排放量除以同一瞬间的船速。舱柜:船舶的永久结构形成的设计为装载散装液体的围蔽处所。污油水舱:专门收集舱柜排出物,洗舱水及其他含油混合物的舱柜。清洁压载水:排出的是清洁的压载水,含油量小于15ppm。专用压载水:与其他如燃油舱等各种舱隔绝并固定用于装压载水的舱里的压载水。ppm:百万分比,按体积的百万分之比计算的油污水的含油率。2.适用范围:除有特殊规定外,适于所有船舶(二)检验与证书凡150总吨及150总吨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400总吨以上的其他船舶,应进行初次检验、定期检验、期间检验、不定期检验、或强制性年度检验。检验合格后由主管机关签发《国际防止油污染证书》(IOPP证书“国际纺织油污证书”)有效期5年。IOPP证书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行失效:(1)未经主管机关许可,对所要求的结构、设备、各种系统、附件、布置或材料做了重大修改(直接更换这种设备或附件除外)(2)未进行本附则规定的期间检验(3)船舶改悬另一国国旗(三)控制操作污染的要求1、油船货油舱处所的含油污水(污压载水、洗舱水、泵舱舱底水)排放规定(1)不在特殊区域内(2)距最近陆地50海里以上(3)船舶正在航行中(4)油量瞬间排放率不超过30升/海里(5)排入海中总油量不得超过上航次载油量的1/30000(6)排油监控系统及污油水舱的装置正在运行2、非油船和油船机器处所的舱第含油污水排放规定见11页表2-13、油类与压载水分隔和首尖舱内不得载油40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新船,150总吨及以上的新油船,不得在任何燃油舱内装载压载水,首尖舱和防撞舱壁之间的舱内不得载油。4、专用压载舱及原油洗舱(1)凡载重量为20000吨及以上的原油油船和载重量为30000吨及以上的成品油船,均应设专用压载舱。(2)20000吨及以上的原油油船,均应装原油洗舱系统,并必须设置惰性气体系统。5、油船双壳体、双层底6、排油监控系统和滤油设备(1)4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10000总吨的任何船舶应装有经主管机关认可的滤油设备,保证不超过15ppm.(2)凡10000总吨及以上任何船舶还应有超15ppm的报警装置及自动排放的停止装置。(3)专在特殊区域内航行的船舶,可不设上述设备,但必须有储存装置。(4)小于400总吨的船舶应尽可能设有储存装置。7、油类记录薄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要有《油类记录薄》第一部分(机舱作业记录)和第二部分(货油及压载作业记录)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要有《油类记录薄》第一部分。1)机舱作业(1)燃油舱的压载或清洗(2)燃油舱污压载水或洗舱水的排放(3)残油油泥的处理(4)机器处所积存的舱底水向玄外的排放或处理。2)货油和压载作业(1)货油的装载(2)航行中货油的内部转驳(3)货油的卸载(4)货油舱和清洁压载舱的压载(5)货油舱的清洗(6)污压载水的排放(7)污油水舱水的排放(8)污油水舱水的排放后,阀门的关闭(9)残油的处理(10)SLOP舱排放后,为清洁压载舱与货油和扫舱管路隔离所需阀门的关闭。《油类记录薄》由负责作业的驾驶员或轮机长签字,每页由船长签字,用完后在船上保留3年。任何事故性排油都应记录。《油类记录薄》使用船旗国官方文字记录,还应用英语或法语记录(四)接收设备各缔约国应在相应的港、站设置接收设备,保证船舶上的油污水的排放。(五)防止油污事故造成污染(1)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其他船,必须有经主管机关批准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2)该计划用工作语言编写,内容包括:(a)报告油污事故的程序(b)油污事故中,联系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的通讯录(c)为减少或控制事故溢油,船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d)在溢油应急反应中,与国家和地区协作行动所的联系程序和要点等。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共14条5个附录。1987.4.26生效,我国1983.7.1加入。(一)定义、使用范围1.定义a.化学品液货船b.液体物质c.有毒液体物质d.特殊区域(波罗地海、黑海、南极区域)2、适用范围除有特殊规定外,适用于所有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二)检验证书所有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都应进行初次检验、定期检验、年度检验。检验合格后由主管机关签发《国际防止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证书》(NLS证书),有效期5年.NLS证书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失效(1)未经主管机关许可,对所要求的结构、设备、各种系统、附件、布置或材料做了重大修改(直接更换这种设备或附件除外)(2)未进行本附则规定的期间检验或年度检验(3)船舶改悬另一国国旗(三)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分类A类——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有重大危害,对海上休憩环境或其他合法利用造成严重危害,有必要对其采取严格的防污措施。B类——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有危害,对海上休憩环境或其他合法利用造成损害,有必要对其采取特殊的防污措施。C类——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有较小危险,对海上休憩环境或其他合法利用造成较小损害,有必要对其采取特殊的操作条件。D类——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有可察觉的危害,对海上休憩环境或其他合法利用造成轻微损害,有必要对其操作条件给予适当注意。(四)有毒液体物质的排放标准1、A类有毒液体物质A类有毒液体物质,或含有这类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或其他残余物及混合物,禁止再一切海域排放。当排往接收设备的排出物中的物质浓度等于或低于附录II对该物质所规定的剩余浓度,且该液货舱完全排空,随后加入该舱的水,在下列条件下,可直接排放入海:(1)航行途中,自航航速不小于7节,非自航航速不小于4节(2)在水线以下排放(3)距最近陆地不少于12nmile,和水深不小于25m2、B类有毒液体物质B类有毒液体物质,或含有这类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或其他残余物及混合物,在特殊区域以外,下列条件下可排放入海:(1)航行途中,自航航速不小于7节,非自航航速不小于4节(2)在水线以下排放(3)距最近陆地不少于12nmile,和水深不小于25m(4)船尾迹流中该物质的浓度不超过1ppm(5)从每一个液货舱排放的最大货量,不超过1m3或1/3000之中的大者在特殊区域内(1)航行途中,自航航速不小于7节,非自航航速不小于4节(2)在水线以下排放(3)距最近陆地不少于12nmile,和水深不小于25m(4)船尾迹流中该物质的浓度不超过1ppm(5)液货舱已经过预洗,预洗程序是以IMO制定的标准为基础,并经主管机关批准,产生的洗舱水已排入接收设备。C类有毒液体物质C类有毒液体物质,或含有这类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或其他残余物及混合物,满足下列所有条件可以排放:(1)航行途中,自航航速不小于7节,非自航航速不小于4节(2)在水线以下排放(3)距最近陆地不少于12nmile,和水深不小于25m(4)船尾迹流中该物质的浓度不超过10ppm(特殊区域内不超过1ppm)(5)从每一个液货舱排放的最大货量,不超过3m3或1/1000之中的大者(特殊区域内不超过1m3或1/3000)D类有毒液体物质D类有毒液体物质,或含有这类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或其他残余物及混合物,满足下列所有条件可以排放:(1)航行途中,自航航速不小于7节,非自航航速不小于4节(2)该物质与水之比(即浓度)不大与1:10(3)距最近陆地不少于12nmile(五)港口接收设备船舶装卸港、站、修理港、卸货港、站都应设有接收有毒液体物质残余物和混合物的设备。(六)货物记录薄凡适用于II的船舶都应有一本《货物记录薄》记录内容包括:装货;货物在船内转驳;卸货;液货舱的清洗;液货舱的压载;液货舱压载水的排放;残余物排至接受设备;残余物按规定排放入海或用通风程序清除残余物。事故排放无论有意或无意都应记入《货物记录薄》。《货物记录薄》记录内容用船旗国官方文字和英文或法文书写,由负责作业的驾驶员签字,每页完后由船长签字,用完船上保留三年。(七)程序与布置手册(1)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必须备有一本认可的适用与本船的《程序与布置手册》(2)作用是为船长、船员明确本船为执行附则II,必须遵循的有关货物装卸、液货舱清洗、污液处理及液货舱压载和卸载等方面的确切布置和作用程序,同时也是主管机关进行检查和认可的依据。附则III: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是MARPOL73/78的任选附则,1992.7.1生效,我国尚未加入该附则。该附则适用于所有装运包装的有害物质的船舶。附则III主要内容有:(1)包装应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使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底程度。(2)有害物质的包装件,要耐久的标以正确的学名(不仅仅商业名称),并加上耐久的标记或标志,以指明该物质为海洋污染物。(3)船上应有一分清单和舱单,列明有害物质及其位置。(4)正确积载和加固有害物质,减小危害至最低。(5)某些有害
本文标题:第一节防污染公约和法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