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精神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集体制作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内涵(一)法律的产生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法律产生后,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当代中国法律属于社会主义历史类型的法律。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法律的一般内涵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对该法律内涵的把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主要方式:制定,即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创制出新的规范;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法律由国家保证实施,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首先,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意志,即“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指: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四种生活关系对应四种法律的历史类型。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规定性人民性:体现和反映工人阶级领导下广大人民意志。科学性: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先进性: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价值:人民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权力制约与监督,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效率。民族性;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构成。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法律部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宪法法典,即《宪法》。二是与宪法相关的法律,如国家机关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等。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商法法律部门: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商法:调整平等的公民、法人之间的商事关系、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行政法律部门:调整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经济法法律部门:是指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一、维护市场程序法二、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法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社会法法律部门: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刑法法律部门: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诉讼与非诉讼法律部门:是调整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立法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政府——地方规章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治区、州、县人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中央军委——军事法规中央军委各总部、各军区——军事规章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守法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包括:一、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案例一公开处理卖淫、嫖娼行为日前,深圳市福田警方召开两场大会,对百名卖淫女、嫖客等进行公开处理。据报道,公处大会吸引了千余名当地群众前来观看。在一个法制社会里,一切都应按照法律行事,《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卖淫嫖娼行为采取拘留、罚款措施,却没有赋予公安机关“公开展示”的权力。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三)执法执法: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四)司法司法:指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活动。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至上法律良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司法体制与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固有内容和重要特征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自由平等观念(一)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三、公平正义观念(一)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二)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四、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法律权利:是指人们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义务:人们必须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数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一、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一般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秩的状态。传统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新国家安全观首先,主要侧重“跨国家”的安全互动和国家内部产生的安全威胁;其次,重视“非国家行为体”所带来的安全挑战;再次,更为关注“非军事威胁”对国家和国际安全造成的影响。最后,更多地将人作为对安全观念进行解释的核心。新国家安全观中的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安全等。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国防安全法律制度经济安全法律制度文化安全法律制度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接受国家安全的教育提供便利条件的义务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保持国家秘密、不得非法持密的义务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一)法律思维的含义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法律思维的特征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讲证据。以证据为根据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讲程序。从程序出发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讲道理。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论证与理由。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三)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与必要性法律权威是指法律获得人们普遍信任和服从的状态。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外在条件)和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内在基础)。必要性:法治建设,长治久安。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措施提高立法质量改善法律实施状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全国首例侵犯受教育权案原名齐玉玲的齐玉苓与陈晓琪均系山东滕州八中1990届应届初中毕业生。陈晓琪中专预选被淘汰,而齐玉苓则被济宁商校录取为财会专业委培生。在陈晓琪之父陈克政的一手策划下,陈晓琪冒名顶替“齐玉玲”入校就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工作至今。1999年2月,齐玉苓察觉事实真相后,将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告上枣庄市中院,后又上诉至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1年8月26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终审判决,被人冒名顶替上学的齐玉苓被判胜诉,获得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共计9.8万余元。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一、讲法律。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二、讲证据。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三、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程序出发。四、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三)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不知法、不懂法,何以用法?一个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元素。参与法律实践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意义(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谢谢!
本文标题: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精神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