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母狼的智慧》—教学设计第二小组成员:洪萍萍(20071101046)娜仁(20071101047)王慧(20071101049)程琛(20071101050)李小翠(20071101051)支海霞(20071101052)《母狼的智慧》—毕淑敏“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一位老猎人,在大兴安岭蜂蜜般的黏稠的篝火旁,对我说。猎人是个渐渐消亡的职业,他不再打猎,成了护林员。我说:不对。是大猩猩。大猩猩有表情,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甚至能在互联网上用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我没见过大猩猩,也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我只见过狼。沙漠和森林交界地方的狼,最聪明。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熟睡的狼崽子喷出的热气,在夜空中凝成弯曲的白线,渐渐升高…”“狼多么聪明!人把狼训练得蠢起来,就变成了狗。单个儿的狗绝对斗不过单个儿的狼,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老猎人望着篝火的灰烬説。后来,我果然在资料上看到,狗的脑容量小于狼通过训练,让某一动物变蠢,以供役使,真是一大发明啊。内容梗概《母狼的智慧》是毕淑敏的一篇短文。她通过一位老猎人之口向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母狼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告诉我们母狼怎样借助动物的胃,依靠水的浮力,带小狼过河的。母狼又是怎样摆脱猎人的追捕,在危急时分临危不乱,用冷静而从容的心态,利用地形,为保全自己的孩子赢得时间,把生存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文章中显露出来的母狼的智慧让我们惊叹不已,对地形的判断,对人的判断,对周围环境的利用,完全可以和人的智慧相提并论。更让我们惊叹的是一直以来在人们印象中残忍、狡猾的狼的身上居然隐藏着如此无私伟大而充满智慧的母性。教学目标—洪萍萍•(总指导思想: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系)•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全体学生识记“篝火”﹑“黏稠”﹑“筏”﹑“蒂”﹑“灰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识字要求中指出:使学生掌握汉字认读书写的基本知识,能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通过对全文的讲解使全体学生都能领会“悬念”这种写作手法,并使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该写作手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表述到: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够顺畅地运用基本写作手法。)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全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阅读目标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口语表达目标为: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晰、连贯)•联系实际让全体学生体会母亲之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得到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教学内容—程琛•重点: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是学生体会母狼的智慧(本文以母狼的智慧为行文线索)•难点:掌握“悬念”这种写作手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表述到: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够顺畅地运用基本写作手法)学生分析—支海霞•一﹑语文学情分析:•1﹑独立识字:能够顺利自觉地查阅文章中不认识的字词,能够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初二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三千左右。•2﹑朗读课文: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的课文。•3﹑语言表达:能够用普通话比较流利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4﹑语法知识:能正确识别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能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二﹑学生心理:初二的学生年龄约为14岁,属于少年期,这时他们的心里发生巨大变化,具体来说有:•1﹑情绪方面:情绪高坑、充满激情和热情,但情感的两极性非常明显,易受暗示。•2﹑思维方面:抽象逻辑思维已占绝对优势,但是仍然属于“经验型”,即思维活动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三﹑学生对情感方面于狼的习性﹑本性了解不多,本课文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新鲜感.教学方法—娜仁•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及启发性的设疑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该方法的使用贯穿全文,着重体现在对“悬念”这一写作手法的讲解上。•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教师使用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保持学生兴趣和注意力,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能及时获得反馈。(位置:导入和6~7段课文分析)•讨论法——由于初二学生的逻辑思维已具有一定优势,为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教师可选用讨论法。使用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深他们对重点部分的理解。(位置:文章结尾处)教学过程(一课时)—李小翠•一﹑通过提问导入(3~5分钟)1﹑最聪明的动物是什么?2﹑你心目中的狼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引出文章关于狼的智慧的内容,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狼已有的认识。教学过程•二﹑分析课文(25~30分钟)•(一)整体感知•让全体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概括文中关于狼的智慧的故事,教师强调字词“篝火”﹑“黏稠”﹑“筏”﹑“蒂”﹑“灰烬”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对字词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对字词的要求。(二)分段解析•1、分析第一段中“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激发学生求实的态度)2、猎人职业的转变—学生想到什么?(调动学生对于人和动物关系认识。)3、教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段,想想渡小狼过河的其他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体会狼的智慧。教学过程•4﹑请学生朗读6~7段课文,通过问题,分析“悬念”的“设疑”.(1)﹑狼在危急情况下逃生的两种方式?见第6段“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2)﹑这次狼选择哪种逃跑方式?着重讲解“奇怪”、”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等反应狼奇怪行为的语句。(3)﹑总结:狼选择不利于自己的一种逃跑方式的行为很奇怪,而两只小狼又不见了。疑点出现。教学过程5、请学生朗读8-11段,情节陡变,解开悬念。(1)母狼的奇怪行为,小狼的失踪引起老猎人的好奇,这驱使他返回查看,发现”两道青烟“。(2)解开悬念,母狼奇怪的行为是为了保护幼崽,而牺牲了自己。着重讲解开始老猎人以为是一只傻狼,后来老猎人的新发现,分析第10段“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让学生了解母狼使用什么方法瞒过老猎人的眼睛。突出狼的智慧。(3)让学生体会母狼对小狼的爱,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谈谈自己感受到的母爱。教学过程•6﹑请学生朗读12~13段课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讨论人和动物的关系如何?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举一些人和动物关系的例子(升华文章主题,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三)教师小结•整体感受悬念的写作手法,教师串讲,并给出悬念的定义。(教学目标中让学生掌握悬念的写作手法)•三、作业(3~5分钟)•(1)在以后的阅读中体会悬念的写作手法。•(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课后写一篇随笔。教学评价—王慧•课堂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字音(考核学生朗读能力)2.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学生回答(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聪明的动物是什么?你心目中的狼是什么样的?)3.理解重要句子-教师评价(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1〉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2〉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3〉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4.让学生举一些人和动物关系的例子(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人与动物关系的情感)•课外评价•1.专项练习(让学生掌握文中部分成语,把握文章主题思想)•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一览无余(2)多此一举2〉本文以《母狼的智慧》为题,着重叙述了两件事一是_,二是_。其中详写了_,这样安排为了_,使文章详略得当。•2.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情感暗示)•3.在下一篇课文《狼王贝蒂的忏悔》中找出关于悬念写作手法的句子(学生了解悬念写作手法的技能)
本文标题:母狼的智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