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课题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本节着重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反应过程、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将放在回眸历史的材料探究上,这对光合作用概念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实验及其结果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时以经典的实验为主,创设情境力求使学生体验科学家所经历的“怎么知道”和“如何求证”的过程,逐步构建光合作用的产物、场所、原料一步步“发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拓展理性思维,促进理性探究,并培养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探究步骤及要求,并尝试设计探究实验。学情分析学习科学发展史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思路的好方法,学生能看得懂过程和结论,也很容易记忆结果,这是浮于表面的学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挖掘科学家经典实验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汗水,帮助他们建立一套科学探究的基本理论知识框架,这才是学习光合作用发现历史的最大目的。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接触过很多的实验,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框架,这正是这节课要达成的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从中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分析、讨论,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分析、讨论,真正领会实验中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并运用到设计一些简单实验的过程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提出疑问:1.生物生长都离不开各种物质——无机物、有机物,动物可以通过食物获得这些物质,那么植物是问题1:能迅速回答出光合作用。问题2:通过不同的同学补充完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如何获得所需的各种物质?2.请大家回忆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3.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光合作用的?整。究欲二、学习新课实验一:通过多媒体展示范·海尔蒙特柳树实验(补充课本实验过程,提供实验前柳树及土壤质量数据、实验后柳树及土壤质量数据)提问:1.通过这个实验,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想说明什么问题?2.范·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是否完全正确?3.你的结论是什么?通过讨论,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目的、实验结论,并指出范·海尔蒙特在下实验结论时忽略的因素——光照、空气等。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概括实验目的,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实验二:通过多媒体展示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补充完善课本实验过程)提问:1.为什么没有植物的玻璃罩中蜡烛很快熄灭,小鼠很快死亡?2.为什么普利斯特莱要用有、无植物的两组实验装置?3.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4.很多科学家在重复普利斯特莱的实验时,总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请大家试分析原因。通过讨论,能分析正确的实验过程,知道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还需要排除无关变量;能大胆推测问题4的答案。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问题4为接下来的经典实验作铺垫实验三:通过多媒体展示扬·英根豪斯和萨克斯的实验。(重点介绍萨克斯的实验过程)提问:1.为什么萨克斯要将实验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2.萨克斯实验是否存在对照组?若有,请指出单一变量。3.请分别写出扬·英根豪斯的实验结论和萨克斯的实验现象(即结果)和通过思考、讨论、教师讲解,能理解做实验要排除无关变量,掌握单一变量(即自变量),区别出结果与结论的不同。预计个别同学能发现,萨克斯实验其实有2个结论: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寻找自变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的方法结论。实验四:多媒体展示恩吉尔曼的实验(重点展示水绵的叶绿体——细长且成带状,螺旋状分布,便于观察;介绍好氧细菌)提问:1.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2.这个实验有四个巧妙之处,请试说出。经过讨论、分析、教师讲解,较易得出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预计巧妙之处需要教师提示才能完整回答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介绍水绵和好氧细菌,拓展学生眼界,巩固之前掌握的实验基本方法和技巧。为后面学习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打下基础实验五:多媒体展示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的动画。1.请大家完成这道题(见板书设计)预测题目中实验的结果和结论。2.请简要写出鲁宾和卡门证明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的实验思路。通过讨论和分析,可以预测到含有18O的水的试管,出现的氧气中也含有18O,结论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问题2基本可以模仿科学家经典实验过程完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六:阅读课本62页卡尔文实验,提问:该实验的设计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很快回答出问题了解二氧化碳也是光合作用必须的物质三、课堂小结提出问题: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和,产物是和。条件是,场所为,氧气的来源是。2.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及分析—得出结论—交流应用。通过学习能迅速回答出来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四、拓展运用课后作业:实验六卡尔文运用了同位预计在书写实验过程时,容易巩固已学知素标记法来证明CO2被用于合成糖类等有机物,那么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请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实验材料为若干株同种植物、若干个同体积的玻璃罩、1%碳酸氢钠溶液、1%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水、灯泡、碘液、培养皿、若干个大烧杯等。忽略单一变量原则,比如在取材时,要取相同条件的健康植株;所取溶液要取同体积的等量溶液;易遗忘在实验前需将植物“饥饿”处理等这些。还有书写实验结果及结论时,容易把实验现象当成实验结论。识,认识实验探究过程都必须依据一定的方法步骤,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步骤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实验五:实验如图所示,请同学们推测A与B分别为什么物质?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和,产物是和。条件是,场所为,氧气的来源是。2.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找到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找到自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寻找观察指标,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观察及分析(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现象下结论)—交流应用(形成书面报告等)。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课堂评价:学生自评及教师点评。2.课后评价:教师评价、展示优秀作业教学反思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通常是一笔带过,因为这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最多讲一下实验思路和知识点,并没有充分挖掘探究科学发展史的内涵,在经过新课程改革培训后,我想其实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定要真正去做实验才能体现,分析经典实验,一样也能给学生体会探究学习的过程,所以我设计这节课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这样不仅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怎么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等知识,以此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科学素养,体会发现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想一定会碰到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的学情不同,课本没有的知识、生活中没有碰到的现象都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仅靠课本提供的材料,是没有办法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我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多媒体、学案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材料及动画,必须给他们修好“小台阶”,才能使他们自己走到胜利的彼岸。
本文标题:《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1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