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章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第一节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基本原理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的犹太人。心理分析(又称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的创始人。一、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心理分析的诞生1881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96年在维也纳开设了私人诊所,治疗神经症。催眠——自由联想——心理分析二、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一)意识——无意识理论意识:是人能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无意识:静态的:指潜藏的、无法被察觉的思想或观念。动态的:指潜在的、无法被察觉的心理活动。无意识的内容大多与人的本能欲望、非道德的冲动相联系。前意识:存在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前意识的内容可以通过仔细回忆、提醒进入到意识中去。在意识的入口处有个“监察官”,由超我担任。本我2、人格结构理论自我超我自我本我超我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弗洛伊德人格构成与意识划分示意图本我(id)来源:与生俱来内容:一切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最重要的是性欲望和攻击欲望。作用: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行事原则:“快乐原则”,追求直接的、绝对的和立即的满足。性质:属无意识。超我(superego)来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对道德规范、社会要求的内化。内容:良心、自我理想。作用: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监督控制。行事原则:“理想原则”。追求完美,严厉的,苛责的。性质:大部分属无意识。自我(ego)来源: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内容:理性和审慎作用:反映客观现实和内心世界的要求。行事原则:“现实的原则”。“一仆三主”:超我、本我和现实。性质:属意识结构部分。本我、超我、现实矛盾冲突自我焦虑降低焦虑心理防御机制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无意识)①压抑:将一些为超我所不容的冲动、欲望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不能意识到其存在。(逐出、遏制)②投射:把自己的不良动机或恶意加到别人身上,断言别人有此动机,以免除自我责备的痛苦。③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从未发生过。④退行:当受到挫折和应激无法对付时,放弃已经习得的成熟的行为应对模式,转而使用较幼稚的方式来对付挫折并满足欲望。⑤固着: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发展水平。⑥合理化:不承认自己行为的真正动机、需要和欲望,找个看似正当的理由来辩护,以免除内心的焦虑。⑦置换:以不致引起焦虑的对象或行为替代会引起焦虑的对象或行为。⑧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允许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⑨抵消: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抵制一个人的真实的感情。⑩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的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的行为。⑾代偿:身体或心理上有缺陷的人在其他方面力争得到发展,以解除这些缺陷带来的痛苦。⑿转化:即躯体化,指把心理上的痛苦焦虑变为躯体症状,从而避开了直接的焦虑痛苦体验。3、人格发展理论(心理—性欲理论)1)性的含义(泛性论)广义的,不仅指两性的性生活,还包括广泛的身体快感。追求快感是一切生物的天性,而一切快感都直接间接地与性有联系。2)性力(力比多)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动力。3)性发展五阶段说①口腔期(又名自恋期,0一1.5岁),婴儿通过唇、口的吸吮、咬、吃等口部的动作获得快感。固着:口唇期性格特征口欲综合型性格:嗜好口唇活动(吃喝、抽烟、接吻等)及相关的象征性活动(收集、好听众等)。口欲施虐型性格:嗜好咬嚼及相关的象征性活动(贪吃、挖苦、妒忌等)。②肛门期(1.5~3岁),幼儿喜欢通过延迟或延长排便时间来获取性的愉悦。肛门性格特征:整洁吝啬固执③性蕾期(又名性器期,3—6岁),儿童开始把性爱转向外界,产生了对异性父母的爱恋,即俄迪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对同性双亲的嫉妒。初期——爱母亲男孩-阉割焦虑-去势恐惧-放弃爱母亲女孩-阴茎羡慕-恨母爱父-害怕失去母爱④潜伏期(6—12岁),此期中儿童性欲倾向受到压抑,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⑤生殖期(又名他恋期,12岁至成人),该时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有了成年的性欲和自觉的性意识。小结:1)性欲要求与养育方式相互作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强调婴幼儿期(前生殖器期)的发展情况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第二节心理分析治疗的原理、方法一、心理疾病的致病原理根本原因:无意识的心理冲突,自我过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二、心理分析治疗原理寻找症状背后无意识的动机,使之走进意识的层面。揭露防御机制的伪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产生意识的领悟,从而摆脱症状。即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三、心理分析治疗方法(一)自由联想“到达无意识的康庄大道”(弗洛伊德)要求:观察流过头脑中的任何思想并报告出来。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寻找无意识的症结。(二)释梦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化装的实现。(弗洛伊德)梦是愿望的达成。显梦梦隐梦“梦的工作”的基本形式:(1)压缩作用(2)转移作用(3)象征描述(4)再修饰3、阻抗的破除阻抗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产生阻抗的原因——两级获益第一级获益(内部获益):症状满足了病人的无意识欲望,使无意识冲突得到变相虚幻的满足。第二级获益(外部获益):借助生病,获得他人的支持、同情、安慰,从而减轻应激压力。意义:提示分析进入实质性阶段,接近问题症结。破除策略:借助病人的两种积极的力量:康复动机和理智。认知调整:1、告知康复的关键2、告知有能力处理问题4、移情即患者把对自己父母、亲人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具有性爱的基本色彩。类型:正移情、负移情本质:是过去情感经历的重演,情感的置换。发展:移情神经症意义:是原来神经症的翻版。治愈了新的,等于治好了旧的。治疗策略:建立关系——引发移情——解决移情。5、解释揭示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消除阻抗和移情的干扰,促使患者对其产生症状的内心矛盾冲突的领悟。治疗过程:1、开始阶段2、移情发展阶段3、修通阶段4、移情的解决阶段治疗策略与技术第三节心理分析疗法评价贡献:1、第一个对人类的无意识现象做了系统的探讨。2、揭示了人格结构中的生物学动力作用。3、心理治疗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治疗体系。局限:1、理论体系—太过强调性本能的作用2、研究方法—不科学3、疗法—费时、花费大,对病人有较严格的选择,疗效不确定。第三节心理分析的发展一、新弗洛伊德主义美国一些学者在继承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社会、时代、文化的新学说与方法。其代表人物有霍妮(K.Horney)、埃利克森(Erikson)、萨利文(H.Sullivan)和弗洛姆(E.Fromm)等人。二、钟友彬和他的认识领悟心理疗法对心理分析在中国应用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是钟友彬和他的认识领悟心理疗法。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2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