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小学语文教材中送别诗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小学语文教材中送别诗教学方法作者:丁红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年第10期[摘要]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主题之一,此类诗词通过一些常见意象,描绘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离情别绪的体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在送别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在送别诗的常见类型上,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中所饱含的情感,让学生通过送别诗的学习使情感得以升华。[关键词]小学语文;送别诗;情境教学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送别往往意味着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因此,古人将思念惜别之情寄托于诗词之中,使情感得以宣泄和升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的离别诗也占了较大的比重。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珍惜,能够尽可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古人的感受。学习送别诗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友情,这是送别诗教学所要完成的重要目的。一、小学语文中送别诗的类型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送别诗类型还是比较多的。从送别诗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和历史生活背景。送别诗看起来是在表达送别的心情,仔细品读,却发现因诗人的性情与遭遇不同,送别诗思想倾向于情感格调往往有别。因此,大致可以分为谢别、恋别、惜别、壮别和阔别等类型。1.谢别谢别,顾名思义,是为了感谢别人而写的诗。如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为了感谢汪伦多日热情款待,离别之时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与汪伦两人原本并不认识,可是汪伦却非常仰慕李白的才华,所以盛情邀约,李白到了之后又非常热情地款待。因此,临别之时,李白内心充满感激之情。诗人李白非常自然地作诗一首,表达了内心的感谢之情。正如前面所讲,本来陌生的两个人却能像故交一样相处,这真的非常难得,所以,李白对汪伦就倍加感激。在这首诗里,李白用一个比喻“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汪伦对自己的热情招待,非常形象地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情谊之深。2.恋别什么是恋别呢?在这里,恋别并非恋人之间的分别,而是诗中传递出的浓浓依恋之情。一般出现在送朋友远行之时,诗中寄托着诗人对朋友的牵挂。这方面的作品不少,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此方面的佳作,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全都寄托于杯酒之中,再多喝一杯吧,你龙源期刊网远行以后,我们就很久不能一起喝酒啦。所以,我们作为读者,也可以试着想想作者和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场景,你一杯,我一杯,不舍得让友人离去,这种情感寄托在诗中表达的是依恋之情。3.惜别什么是惜别呢?所谓惜别,就是说珍惜相互之间的友谊,但不依恋,在分别时给予美好的祝愿,甚至有些羡慕之情。这方面的代表作正如李白所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认真分析这首诗,第一句话将送别的地点交代清楚了,同时也表明了朋友远去的方向。第二句将友人出发时间交代清楚,下扬州表明西去的具体地点是扬州。第三、四句交代送别时的场景,一片孤舟远远而去,表达出诗人李白长时间驻足观望的惜别之情,甚至还有些无奈的情感。4.壮别壮别诗重在一个“壮”字,把临别的赠言用豪言壮语表达出来。壮别诗的代表作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朗朗上口,充满了无限豪情,给了友人以莫大的鼓励,告诉对方未来不可怕,要相信自己,勇往直前。5.阔别阔别诗,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壮阔豪放之气自然喷涌而出,让人有豪迈激昂之感。二、送别诗的教学措施1.营造教学情境古时候通信和交通不发达,对于出生在如今信息时代的小学生来讲,那些离别诗可能显得太矫情。学生在品读离别诗时,如果不能设身处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怀,也就只能从诗作当中收获寥寥。因此,除了跟学生介绍古代特殊的社会生活条件背景之外,教师还要借助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离别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都说说自己第一次上幼儿园时候是什么心情,如果自己忘了,可以回家问问父母,自己第一天上幼儿园是什么表现,孩子离开妈妈那种复杂的心情远比离别诗中更强烈更复杂,而送别诗中却表达得更为深沉和含蓄。两者虽然有着本质的不同,却可以让学生粗略感受一二。小学生阅历较浅,教师应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来进行渲染。同时,教师要注意精心锤炼自己的语言,语言本身是有魔力的,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就能感受到一种情绪,从而受到感染。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或音乐作品,让学生静下心来去看、听,找到其中的共鸣。龙源期刊网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深意诗作都有创作的背景,而这些往往是无法从诗作本身读出来的。而创作背景对于学生理解诗作本身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在背景介绍方面下足功夫。创作背景的介绍把诗作本身加以扩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好像听故事一样,加深对诗作本身的理解。教师应对诗作的创作背景信息进行整理。首先,教学参考书中一般都有背景介绍,学生对于需要扩展的知识点可以搜集相关信息,如今有了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帮助,教师备课也越来越快捷,输入某个诗作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出来很多的信息。互联网将众多的古典文学爱好者聚在一起,缩短了大家的距离。教师在这个环节让材料呈现在小学生面前,理解诗作的深意,感受诗中的情感。3.加强学生诵读和仿写能力语言文字本身除了在意识层面传递情感等信息之外,也会在人们无法察觉的无意识层面进行信息的传递。教师在讲解送别诗时,如若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意境,也应让学生学会静心品读,感受到诗词所传递的情愫。因此,送别诗一定要多读,反复读,读的过程中反复斟酌品味,体会其中的精妙之处。另外,为了锻炼学生的文笔,加强对诗作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对诗作进行改写。小学阶段所学到的诗作往往非常精练,丰富的情感、优美的画卷在短短几句诗词中展现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词中精练的句子加以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作中的画面和双方的对话描述出来,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将这些内容画下来,在绘画的过程中体会诗作中的美好。这种主动加工方式的送别诗的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最重要的是再加工的过程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将送别诗的教学功能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不仅学会朗朗上口的诗句,而且能够从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价值观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从这些送别诗中感受伟大的人间真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送别诗的创作背景,借助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有更细致的了解。教师也要借助诵读和诗作改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徐思颖.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送别诗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5,(09):99-101.[2]葛月.中学语文送别诗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3]石玉红.“赋得体”中的绝唱——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8):66-67.[4]陆丽萍.以文学诗,发掘诗歌的魅力[J].江苏教育研究,2011,(20):33-35.[5]周昌武.谈谈中小学诗词教学[J].贵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04):103-106.龙源期刊网责任编辑吴晶晶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材中送别诗教学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2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