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市政府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市政府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一、2017年农业工作总结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农业工作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十三五”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推进各项农业工作,加快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1.农业经济总体平稳。1-3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44亿元(可比价),同比增2.7%,超过泰州市要求(2.5%)。小麦单产372.7公斤,同比增17.7公斤,接近五年平均亩产(384.7公斤);水稻亩产预计621公斤,同比增加25.4公斤,比五年平均亩产(612.8公斤)增8.2公斤。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0.9万亩,总产将超过26万吨,同比增14%以上。全年生猪饲养量66万头,家禽饲养量260万只,分别同比增3.4%、1.6%。水产养殖面积2.39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1万吨,同比增7.7%。2.结构调整初现成效。编制《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指导清单》,推动30个农业结构调整整体推进村建设,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万亩以上,粮经比调减13.4%,超过目标(10%)的要求,建成14个结构调整整体推进村。粮食上,建成9个水稻绿色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和1个省A级高产创建示范片。推广优质食味稻米品种22.26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72.9%(目标70%)。建成马桥祖师、季市花家、生祠老港等百亩以上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1个,稻田综合种养总面积4217亩。园艺业上,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通过省农委组织的第三方验收。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1万亩,新建横河、宁泰、思江、聚德等高效规模设施园艺基地15个。成功引进芡实、树葡萄、红心猕猴桃、鹅耳枥等特色新品种10个以上,新建设施韭菜、芡实、水生蔬菜等千亩园艺项目基地4个。畜牧业上,生猪中大型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4.8%,蛋禽、肉禽、奶牛、肉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3.7%、90.5%、100%、61.4%。林枫生猪、健杰山羊、兴嘉畜牧等3个养殖场创成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水产业上,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推广长春鳊、鲈鱼、鳜鱼、青虾等特色品种,组织实施河蟹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520亩,新增微孔增氧设施2000亩。3.招商选资成果丰硕。进一步充实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量,明确职能科室,配备4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助服务全市农业项目招引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督查,建立健全月度报告、季度核查、半年评估、全年考核的工作评价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地农业项目招引建设相关动态。编制《XX现代农业投资指南》,为各地对外开展项目招引提供必要的支撑。举办XX(南京)现代农业项目投资推介会,推介生祠苑艺小镇、孤山智慧生态农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8个重点项目,现场签订农业投资合作项目11个,签约总金额3.6亿元。全年实际利用“三资”总额18.5亿元(目标18亿元),新开工永硕新能源科技渔光互补、郭璞生态园乡村旅游、中也公司休闲生态园等规模以上农业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21.8亿元,本年度实现投资9.7亿元。4.产业融合取得进展。一是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建成生祠鲲鹏自动化蛋鸡养殖、西来普福水产养殖自动增氧、马桥润丰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农业项目7个,物联网应用总面积800亩。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160个村级益农信息社正在加紧建设中。二是推进创意休闲农业建设。起草《关于加快推进创意休闲农业建设的意见》,新建创意休闲农业点9个,分别申报江苏省和泰州市休闲农业示范村1个、3个,大美徐周休闲养生创意主题农园获批省级主题创意农园。举办西来桃花节、马桥草莓节、东兴梨花节、生祠荷花节等农业节庆活动5次。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平台建设。49项新江平线现代农业集聚带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生祠七彩利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西区)、季市红枫林休闲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通过泰州市验收,生祠省级园区通过省考核。5.农业生态持续改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上,市级以上农产品监测抽检合格率实现100%;新申报泰州市农业地方标准2个,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单位;新认证“三品”45个(目标22个),种植业、渔业“三品”占比分别达52.8%、90.8%。与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夏季秸秆还田率达到97%,秋季秸秆还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在林业绿化上,全市成片造林5500亩(目标3000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2万亩(目标1.2万亩)。在畜禽粪污治理上,治理限(适)养区养殖场2018家、关停拆除禁养区养殖场295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治理省定非禁养区规模场49家,超过年度目标要求。在投入品控减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占比达90.2%,农药使用总量同比减少11.2%。6.农业发展基石不断夯实。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各类新型农机具350台(目标300台),建设5亩以上连片育秧秧池面积2140.27亩(目标2000亩),水稻机插秧占比达到91.2%。申报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4个、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个。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培育科技示范户820户,分别培训种养殖大户和农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年新增新型职业农民4800人。四是农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双挂双服务”挂钩联系活动,推广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XX农委”微信公众号,具有XX特色的为农服务品牌进一步彰显。二、2018年度工作计划2018年,我们将认真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的创新思路,以优化供给、转型升级、促进增收为目标,走创新、绿色、融合道路,着力做大新产业、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实现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民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加快转型,为全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2018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业增加值(可比价)增幅达3%;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总产达到近五年平均水平;菜、肉、蛋、水等供应充足,产品结构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新增高效农业2万亩,粮经比缩减10%;结构调整整体推进村、现代农业园区、新江平线集聚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农业发展质态不断优化。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互联网农业、创意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比较效益进一步提升。四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进一步改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途径进一步拓展,农业投入品使用强度进一步下降,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重点做到四个“着力”,实现四个“新”。(一)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供给新体系。顺应市场需求,优化生产、产业、经营体系,扩大适销对路农产品生产,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1.调整农业品种结构,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在种植业方面,稳定粮食产能,推广节本降耗、绿色增效技术,推进绿色高产增效创建,确保优质食味稻米和专用小麦种植比重分别达到75%、80%。推广名、优、新、奇、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品种,引导发展应时鲜果、精细蔬菜、高档花卉、名贵苗木等特色产品,力争建成2-3个千亩以上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规模设施基地和标准园建设,力争建成规模设施园艺基地12个以上,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18%,创建江苏省园艺作物标准园2个。在养殖业方面,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严格落实疫病监测和防控措施,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自动饲养等养殖模式,稳定生猪、家禽生产,提高牛羊肉和优质奶生产能力,推行适度规模化生产,力争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6%,建成2个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1个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壮大特种水产,加快发展特色渔业、精品渔业、智能渔业,特种水产养殖比重提高到75%以上。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围绕构建X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优质粮食、高效绿色蔬菜、应时鲜果、花卉苗木、工厂化食用菌、特色生态畜禽养殖、特色水产业、复合种养、循环农业、休闲创意农业,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一是提升主导产业。切实加强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规模集中连片,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的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园和家庭农场集群。二是做大复合产业。因地制宜推广多种形式的稻田种养结合模式,利用林地发展林下养殖、间套复种等立体种养模式,推广粮经(菜)轮作、特粮特经多元多熟等复合经营模式,营造农业多元复合经营新局面,力争复合经营面积达到1万亩,其中稻田综合种养规模超过5000亩。三是做强特色产业。切实做大香沙芋产业,做强芦笋、水生蔬菜(芡实)、河蟹、彩叶苗木、桃梨等特色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打造XX农业新名片。3.调整农业服务结构,优化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着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实现服务的规模化,来解决“田怎么种”“结构怎么调”的问题。一是发展多元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统一规划,科学布点农机库、烘干、仓储、农业配套用房等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农资、育秧、植保、收储、烘干、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农技员、农机手、种田大户、农资经营户等领办创办多元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包装销售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广全程承包防治服务模式,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二是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形式,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代耕代种代储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对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指导和服务,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支持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三是建设镇村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学习借鉴推广“桥头模式”,以村为单位或5000亩为一单元,创建镇村为农服务综合体,组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集中提供农技、气象、信息、培训等公益性服务,以及农机、育秧、植保、农资配供等市场化服务。加强益农信息社建设,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内涵,增强可持续运营能力,将益农信息社建成“互联网+”在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着力推进农业跨界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新业态。发挥农村资源优势,着眼农业全产业链收益,着眼全社会生产要素整合,着重推进跨界融合平台建设,做好“四个+”,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1.做好“旅游+”,加快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借力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园区打造等工作,在农业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培育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农业和旅游业两者相互交融、互为促进、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新局面,全年新增创意休闲农业规模项目10个以上。一是丰富创意农业产品。培育新奇特农产品,改变农产品形状、色彩、口味,让农产品由“土”变“洋”。开发农业休闲产品,增加休闲体验、农业疗养、农业科普等功能,实现农旅结合、农卫结合、农教结合。二是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提升农事节庆活动内涵,指导乡镇做强西来“桃花节”、生祠“荷花节”、东兴“梨花节”、马桥“草莓节”、“岳文化节”等特色品牌,提高活动的创意水平。三是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全年力争创建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各1个,建成泰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2个、泰州市创意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积极争创全国创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是提高服务接待能力。重点扶持生祠苑艺小镇、大美徐周创意休闲农园、青宁芦笋主题基地、紫藤彩色植物观光园等休闲农业示范点,改善观光道路、河道、供水设施、标识标牌和游
本文标题:市政府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3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