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环境质量包括综合环境质量和各要素的环境质量。例如:城市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表征环境质量优劣或变化趋势常用环境参数表征:如:pH、COD、DO、有毒有害化学元素浓度、农药含量、细菌菌群数等三、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根据不同环境要素,环境容量又分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和土壤环境容量。环境影响的特征:有利影响、有害影响;显著影响、潜在影响;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原发性的环境影响、继发性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的时空分布;……环境影响评价按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现状评价、影响评价、回顾评价(后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20世纪中叶,环境污染由局部扩大到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人们意识到不能无节制开发利用环境,要尊重自然规律,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1950年代初,核设施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影响开始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1960年代,英国总结出环境影响评价“三关键”即关键因素、关键途径、关键居民区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1日施行,随后瑞典(1970)、加拿大(1973)、澳大利亚(1974)、德国(1976)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立法目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类别、范围及评价要求:第7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的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草案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问题的若干意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证书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权限问题的通知》等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三、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评技术导则-总则环境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大气、噪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方规范特殊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五、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的建设程序评价对象偏重工程项目分类管理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一、环境标准的定义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二、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环境标准体系1、环境标准体系定义体系:在一定系统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间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构成了环境标准体系。2、环境标准体系结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国家级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以及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保护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地方环境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保护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毒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特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等)(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分为: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DB):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出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能够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3)标准之间的关系国标与地标的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环境标准体系的体系要素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3)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功能区分类:二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农村地区;标准分级: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第四章水环境影响评价1、水体污染定义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使水的感观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组成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现象。p602、水体污染源的含义和分类水体污染源:指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指向水体排入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污染物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水体天然污染源:自然界自行向水体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人为污染源:由人类活动形成的污染源,是环境保护研究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对象。(1)点污染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2)非点污染源水体污染物有P65二、水体自净水体自净的概念和过程水体自净:水体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收纳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恢复的过程。、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物理过程:只对水中污染物存在位置变化产生作用,而不对其性质变化产生作用。包括:移流(推流、对流)、扩散(紊动扩散、离散等)、沉降或再悬浮,以上作用通常称为稀释混合。化学过程:水中污染物在不同化学反应过程下,其污染物性质发生变化,包括:氧化还原、中和、分解化合、溶解或再析出、混凝及吸附等生物过程:在水中生物作用下,性质或存在位置(状态)发生变化。好氧、光合作用2、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对流:对流是溶解态或颗粒物质随水流的运动。可以在横向、垂向、纵向发生对流。在河流中,主要是沿河流纵向的对流,河流的流量和流速是表征对流作用的重要参数。横向混合:横向扩散指由于水流中的紊动作用,在流动的横向方向上,溶解态或颗粒物质的混合,通常横向扩散系数表示。在横向混合区内,对流和横向扩散混合是最重要的,有时纵向混合也不能忽略。纵向混合:纵向离散是由于主流在横、垂方向上的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溶解态或颗粒态质量的分散混合,通常用纵向离散系数表示。3、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水,一般是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淡水。它的密度都比海水小,入海后一面与海水混合而稀释,一面在海面向四周扩展。污染物好氧生化过程p67污染物的混合和衰减模型1、完全混合模型(零维)p71适用条件:河流是稳态的,定常排放污染物在整个河段内均匀混合。废水的污染物为持久性物质,不分解也不沉淀河流无支流和其他排污口进入2、一维水质模型适用条件:(1)河流充分混合段(2)非持久性污染物(3)河流为恒定流(4)废水连续稳定排例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为0.15m3/s,苯酚浓度为30ug/L,河流流量为5.5m3/s,流速为0.3m/s,苯酚的背景浓度为0.5ug/L,苯酚的降解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10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忽略纵向弥散3、二维稳态混合模型:岸边排放非岸边排放lugC/28.15.05.55.05.53015.00lugC/19.1)]3.0)10)864002.0(411(102100003.0exp[28.120LugC/19.1)864003.0100002.0exp(28.1]4)2(exp[)4exp(2),(22xMyBuxMuyxuMHQcCyxCyyypph其中:H,平均水深;B,河流宽度;a:排放口与岸边的距离;My:横向混合系数;u:平均流速;ch:上游来水浓度;完全混合距离的计算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经过混合过程段,达到完全混合(断面任一点的浓度介于平均浓度的95%-105%之间)。此时:B:河流宽度,a:排放口距近岸的距离,H:河流平均水深,I:河床坡度4、S-P模型p75适用条件;(1)
本文标题:环境影响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3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