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水的营养水在人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如果一个人不给任何食物,只供饮水,最长能活59天。相反,如果不供水,只给食物(食物中的水去除掉),一般5天即死亡。人体内含水量丧失10%时,人就会出现剧渴、尿少、发烧等症状,继续发展就会出现幻觉、精神失常。如果体内含水量丧失20%时,人就会很快死亡。植物植物体水分含量在5%~95%之间。不同种类植物含水量不同。一般水生禾本科植物籽实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不同栽培条件下含水量不同。动物动物体含水量变化不大,占体重50%左右。随年龄、营养状况、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但变化不大。动物体组织部位不同,水分含量不同。血液含水80%肌肉72%~78%骨骼45%左右,肥肉基本不含水。水的生理功能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能促进食物消化3、水起着运输功能4、水能调节体温5.水有润滑作用6、水是许多物质的溶剂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分在血液中约占80%,肌肉里约占70%,骨髓约占30%。总之,人体的各脏器及组织细胞内外,到处都有水的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水在体内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体内水分减少过多(如大量出汗、长时间缺水、流血等),就会破坏体液平衡,引起口渴、皮肤干瘪等脱水症状。但体内水分过多(如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肾功能障碍等),则又会产生水肿、血液稀薄等症状。各组织器官的含水量组织器官水分(%)组织器官水分(%)血液83.0脑74.8肾脏82.7肠74.5心79.2皮肤72.0肺79.0肝脏68.3脾75.8骨骼22.0肌肉75.6脂肪组织10.02、水能促进食物消化食物的消化主要依靠胃肠道的运动及消化液的作用,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食物在它的作用下进行分解,生成结构简单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没有水,就无从分泌消化液,食物就不能分解、消化、吸收。3、水起着运输功能血液在人体内进行周身循环,把食物中的营养和吸入的氧气,输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去,以供给活动能量;同时,又把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4、水能调节体温水具有导热能力,它能借助血液循环,把体内热量通过体表发散。夏天气温高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量增加、汗腺分泌汗液,通过发汗散热。冬天温度低时,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减少,热量从尿液排泄出。人体各器官分泌的粘液(眼泪、鼻涕、唾液、关节腔骨囊液、性器官分泌液等),起着润滑作用,以保护机体、发挥各器官正常生理机能。5、水有润滑作用6、水是许多物质的溶剂进入体内许多电解质(如钾、钙、镁、铁、氯、磷等)和水溶性非电解质(如各种酶、激素等)溶于水后,随体液分布于细胞内外和组织器官之间。正是这样,才保持了体内各种物质的双度、酸硕度、渗透压等条件的相对稳定,保持了电解质的平衡状态。合理地补充水分体内水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水是通过饮水、食物和体内代谢产生的。同时,又通过尿液、呼吸蒸发、皮肤蒸发、大便等排出体外。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应是动态的平衡。其中,物质代谢内生水300毫升是恒定的,一日三餐的食物约1200毫升也较恒定(当然,随菜汤多少、饭之干稀而有所波动,这里是指一般情况)。二者加起来约1500毫升。而饮水量是个变量,与饮水习惯、气侯、运动、工作性质、健康状况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水摄入总量是食物中含水、物质代谢内生水及饮水量之和。水排出总量是由肺呼吸蒸发、皮肤蒸发、大便含水及尿液量之和。其中肺脏呼吸排出约300毫升,排泄大便时约带走100毫升均是恒定的,皮肤蒸发水(不知不觉蒸发)约600毫升也较为恒定(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高低、运动及高烧等而有所波动,这里指非出汗的情况),三者相加约1000毫升。而尿量则是个变量,与饮水、气候、健康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与饮水成正比关系。如没有饮水,尿量则约500毫升左右。体内每天在代谢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约35克上下,每克至少需要15毫升尿量将其徘出体外。所以,每天尿量不得少于500毫升。如尿量在500毫升以下,将会导致尿中毒。为减轻肾脏负担,每天应适当饮水,使尿量增加,以利排出毒素。然而,对饮水也要辩证地看,如果说不喝水或喝水过少对身体有害,那么饮水过多过快对身体同样不利,这是因为大量快速饮水,会增加人体心脏、肾脏的负担,引起水肿、血液稀释症状.甚至于水中毒。所以,每日饮水量要适当控制,既要足量补充,又不可过量。保持体内最佳水平衡根据上述各个途径排出的水量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正常成人每日水的生理需要量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保证好一日三餐而不另喝水,能达到这个最低限度。但这样新陈代谢不利,长期将危害身体。为了保持体内最佳水平衡,水的摄入总量维持在2500毫升左右.也就是说,正常成人每日应饮水约1000毫升较为理想。当然,此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根据运动量的大小来决定自己饮水量的多少。对于剧烈运动、高温环境、高烧等情况下的人员,应增加饮水量。对于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等病人、应根据医嘱行事。水过多及水中毒如果水摄入量超过肾脏排出的能力,可引起体内水过多或中毒。这种情况在正常人极少发生,多见于疾病状况,如肾脏疾病、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水过多时会引起体液浓度降低,血浆Na离子浓度减少等一系列变化,进而发生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死亡。合理的饮水方法科学饮水是缓慢多次少饮,不是一次大量快速地饮水;饮水量及时间可以这样安排:清晨锻炼前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约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各饮水约400毫升。这是因为用餐后,蛋白质在体内经通代谢分解后会产生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尽快从尿排出可减少对机体的不良作用。试验证明,一个人2—3天不小便,毒性物质就会在体内蓄积。继而进入脑内刺激脑组织。引起神志上的改变,发生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科学研究表明,每日以1000—1500ml为宜、也不宜过多,以免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尤其是有心脏病和肾脏病的老人,如发生水肿,饮水更要节制。老年人每天饮多少水较适宜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相对含水量在不断下降,新生儿高达80%,婴儿为70%、学龄前为65%,成年人为60%,而到60岁时则下降到50%左右。由于老年人缺水感觉比年轻迟钝,大多数老年人饮水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年龄愈大的人,每日饮足够量的水就越显得重要。这样不仅能维持身体各组织的健康:而且能维持适当的肾功能,使肾脏能发挥清除代谢产物的作用。水分也是维持消化液分泌量和避免便秘所必需的。水分还是血液的基本成分,血液内水分减少,会使增加血液粘稠度,容易引起血栓、诱发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水的来源大多数人以为:水越纯净对人体健康越有益,尤其是近几年来.一些广告宣传、商品说明的误导。给人们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水越纯越好。矿泉水、蒸馏水、太空水、净化水、超净水、纯净水等。不管名称怎样更新,其实质就是高纯度的纯净水。目前国内采用如下3种工艺技术获得纯净水1)蒸馏法。此法是将水加热,使其产生蒸汽,然后将蒸汽通过冷凝系统.再变成水,便成蒸馏水,这叫一级蒸馏水.将一级蒸馏水再加热使其产生的蒸汽再冷凝而制成二级蒸馏水,再加热就可制成三级蒸馏水。二级和三及蒸馏水又叫重蒸馏水,医院里用来配药。2)离子交换法。此法是将水通过阴离子交换柱和阳离子交换柱后把水中的一切阴阳离子都除掉,只剩下纯水分子。再经过杀菌而制成纯净水。3)膜分离法这是近年来发展的高新技术。此法就是将水在很高的压力下,通过多层膜(十几层到几十层)过速后制取的超纯净的水。这种膜的孔径只有大肠杆菌的1/6000,只有病毒的1/3000,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膜,可以把所有的微生物和其他杂质都过滤掉。目前国内大厂家,采用的是离子交换——膜分离联合工艺技术,生产纯净水。这样,把水中的各种杂质连同一切无机盐(能溶于水和不涪于水的)都除去,成了名副其实的纯净水。1)纯净水不但除掉了所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也除去了许多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锌、镁、碘这3种元素。这几种元素,虽然在水中含量极微小,但它们本来在食物中就很缺乏,而今又把水中这一点微量元素除干净,这就成了雪上加霜。这3种元素都跟生殖发育和智力发育直接有关,缺乏时,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甚至影响子孙后代。人如果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是有害无益的。2)纯净水并不纯净纯净水的制配是极复杂的,它既然是高新技术成果,当然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非谁都能生产的。这些离子交换器和膜过滤器需要经常进行技术处理和清洗,这叫离子交换器和膜过速器的再生技术。但大多数的纯水厂,都不掌握这种再生技术。结果在交换器和过速器中,富集了大量的细菌和污物。用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细茵和污物就越多,最后从这里过滤出来的水,反而比自来水中细菌和污物的含量要高很多。换句话说,这个过滤器已成了污染源。所以.据有关检测部门公布数据来看,每年检测纯水的合格率都不高。矿泉水关于水中含有元素和矿物质多少,取决于岩石成分及运流条件、时间、温度等客观因素所决定。我国有上亿人口生活在地方病分布区,在地方病调查研究中发现,不论哪种地方病的产生都与当地的土壤和水质有关,这充分说明水中的各种元素和矿物质十分重要。食物中的水蔬菜含水量在90%以上。水果含水量在80%以上。肉类含水量在70%左右。面包和馒头含水量在40%左右。米和面含水量在12%左右。饼干、糖果、奶粉等食品的含水量在8%以下。
本文标题: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5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