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1章 法治与法律的演进
第1章法治與法律的演進一、申論題1.何謂民主?並說明民主原則。2.何謂法治?並說明法治原則。3.說明法律的起源?為緩和私人復仇,形成何種法律制度?4.說明民法立法原則及其轉變趨勢?5.說明公法的發展趨勢?6.何謂法系?並說明中國法系主要特色。7.何謂大陸法系?何謂海洋法系?試比較其法系的特色。二、選擇題(B)1.法律源於塔布塔布者其意義為(A)傷心(B)禁忌(C)復仇(D)恐懼。(B)2.復仇係源自人類的什麼心理而形成規範(A)恐懼心(B)洩恨心(C)感激心(D)同理心。(C)3.我國土地法規定:國家因公共需要,得徵收私有土地,係何原則的表現(A)契約自由(B)過失賠償(C)所有權限制(D)所有權絕對。(B)4.我國勞動基準法對勞工傷害係採(A)過失責任(B)無過失責任(C)推定過失責任(D)契約自由。(B)5.公平交易法禁止不公平競爭係何種趨勢(A)私法化(B)公法化(C)自由化(D)民主化。(B)6.契約違反公序良俗無效顯示(A)契約自由(B)契約限制(C)契約民主(D)契約神聖。(A)7.羅馬法原則「無過失者不負賠償責任」稱為(A)過失責任(B)無過失責任(C)推定過失責任(D)無責任。(D)8.英美法系之特徵是(A)以成文法為主(B)以強行法為主(C)以特別法為主(D)以習慣法為主。(B)9.以羅馬法糸為基礎,其特點為成文法典之具備,民刑訴訟與行政訴訟之分隸及訴訟程序之重視,而裁判機關定型者是(A)海洋法系(B)大陸法系(C)英美法系(D)回回法系。(A)10.我國、日本及歐陸諸國所實行之法以成文法為主,稱為:(A)大陸法系(B)英美法系(C)中國法系(D)印度法系。(D)11.大陸法系國家與英美法系國家,就司法制度上不同之點而言,英美國家原則上:(A)有行政法院之設置(B)行政訴訟歸眾議院管轄(C)行政訴訟歸參議院管轄(D)無行政法院之設置。(A)12.古代社會,對於逃入「避難市」之犯人,如認為其無避難受保護之資格者,應如何處置?(A)逐出市外,交付復仇(B)格殺勿論(C)不加過問(D)予以終身監禁。(D)13.損害賠償始由私力救濟,而漸進於(A)自力救濟(B)財團力之救濟(C)社會力之救濟(D)團體之公權力救濟。(B)14.(A)大陸法系(B)英美法系(C)中國法系(D)日本法系其特徵是以判例法為主要法源。(D)15.大陸法系之國家,習慣之效力:(A)可以排斥刑法之效力(B)可以補充刑法之效力(C)無法律上效力(D)祇有協助補充成文法之效力。(D)16.締結契約須不違反法律上之規定,謂之:(A)契約不自由(B)契約自由(C)私權力之限制(D)契約自由之限制。(D)17.法律社會化後,反映於私法上者,其自由原則趨向於:(A)公務原則(B)教化原則(C)絕對原則(D)限制原則。(B)18.法律社會化後,反映於私法上者,由權利觀念的私法,趨向於:(A)義務觀念(B)職分觀念(C)公務觀念(D)自由觀念。(B)19.二十世紀以來,刑法趨勢,已由應報觀念趨向於:(A)公務觀念(B)教化觀念(C)客觀觀念(D)民權觀念。第2章法律的基本觀念一、申論題1.何謂法律?並說明法律的功能。2.我國是否只有成文法源?不成文是否構成法源?在不同法系有否不同?3.試說明法律位階理論?舉現行法關於法律位階的規定說明之。4.何謂違憲審查制度?試申論之。5.何謂習慣法?習慣如何發生法效力?6.何謂判決?何謂判例?二者有何差別?二、選擇題(B)1.何者非屬法律的功能:(A)保護人民權利(B)宗教的建立(C)公平的維護(D)秩序的建立。(A)2.法律位階理論是那位學者所創立:(A)凱爾遜(B)康德(C)薩維尼(D)狄驥。(D)3.違憲審查制度源於(A)日本(B)法國(C)澳洲(D)美國。(A)4.法律效力最強為(A)憲法(B)法律(C)命令(D)判決。(B)5.憲法、法律、命令何者規定最抽象:(A)命令(B)憲法(C)法律(D)相同。(A)6.指腹為婚的民間習俗:(A)無效(B)有效(C)父母同意則有效(D)父母反對則無效。(C)7.判決的效力:(A)拘束下級法院(B)拘束一般人民(C)拘束案件當事人(D)以上皆是。(B)8.須經國家之承認,始發生效力者,如習慣、法理、判例、學說等,謂之為:(A)直接法源(B)間接法源(C)重要法源(D)效力法源。(D)9.下列何者屬於直接法源:(A)習慣(B)法理(C)判例(D)法令。(C)10.下列何者屬於間接法源:(A)憲法(B)法律(C)法理(D)條約。(D)11.習慣法之所以成為法的淵源,是由於它具有何要件?(A)須經國家的承認(B)須有規範的力量(C)習慣作為的事實(D)以上皆是。(C)12.法理之法源以民事法為限,但刑法是否亦可作為論罪科刑之根據?(A)可以(B)有時可;有時不可(C)絕對不可(D)可依判例。(A)13.法律與條約相牴觸時,就理論言,下列何者為適當:(A)條約批准在前,以法律之效力為優(B)不論條約批准在前或在後,均以法律為優(C)不論條約批准在前或在後,均與法律效力同(D)條約批准在法律之後,原則上以法律之效力為優。(E)14.法院對於訴訟案件所為之判決,以後遇有相同或類似之案件,仍引用此判決而為判決,則此一判決,即成為:(A)法律(B)法理(C)習慣法(D)成文法(E)判例。(C)15.判例之目的在於:(A)創制法律(B)拘束法律(C)補助法律之不足(D)拘束下級法院(E)保障民權。(B)16.就判例效力而言,英美法系國家(A)以成文法為主(B)以判例法為主(C)以特別法為主(D)以行政規則為主。(B)17.「判例」在大陸法系國家之法源價值如何?(A)無價值可言(B)只有補助價值(C)可否決法律(D)可創制法律。(A)18.大法官會議對憲法所為之抽象解釋,其效力(A)與憲法條文效力相同(B)等於法律(C)等於命令(D)視具體狀況而定。第3章法律的制定與變遷一、申論題1.說明立法程序?與三讀會制度有何差別?2.說明法律保留原則?舉現行法關於法律保留的規定說明之。3.說明法律的公布程序及其限制。4.何謂法律施行?說明同時施行主義及異時施行主義,並舉例說明。5.何謂法律修正?並說明法律修正原因。6.何謂法律廢止?並說明法律廢止原因。7.何謂法律的失效?是否得延長之。二、選擇題(B)1.法律案經立法院通過,尚須何種程序始得施行?(A)司法院院長公布,大法官之副署(B)總統公布,及須經行政院院長副署或行政院院長及有關部會首長之副署(C)總統公布,副總統副署(D)總統公布,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副署。(D)2.我國法律之公布機關為:(A)行政院(B)立法院(C)司法院(D)總統。(A)3.法律之制定應具有何種形式,尚無明文,惟自成文法意義及立法慣例而言,法律應具有:(A)條文式及其定名(B)有條文而無名(C)分篇、章、節(D)條款、項目。(D)4.總統於收到立法院通過之法律案後,應於幾日內公布:(A)三日(B)五日(C)七日(D)十日。(D)5.法律之效力於何時生效?(A)三讀會時(B)於法律案通過移送總統時(C)於立法院決議通過時(D)於公布施行時。(A)6.法律明定自公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日起算至何日始發生效力?(A)第三日(B)第五日(C)第七日(D)第十日。(A)7.法律定有施行期限者,主管機關認為有延長之必要,應於期限屆滿前幾月以前,送至立法院審議?(A)一個月(B)二個月(C)三個月(D)四個月。(B)8.以全國各地距離之遠近,為施行日期之標準;或以公布之日施行;或以登載法律之公布到達之日施行;或經過一定期間後施行,謂之:(A)同時施行主義(B)異時施行主義(C)共同施行主義(D)異地施行主義。(A)9.機關裁撤,或法律規定之事項執行完畢,或有關法律廢止,其依據或同一事項另有新法規定之各種法律,應:(A)廢止(B)修正(C)繼續施行(D)留作參考。(D)10.法律之廢止程序與制定之程序同,但於立法院討論時,毋須經:(A)出席委員提議(B)行政院提案(C)表決(D)三讀會程序。(B)11.法律於五月一日公布問何時生效:(A)五月一日(B)五月三日(C)五月四日(D)五月五日。(D)12.國家賠償法於民國六十九年七月二日公布問何時生效:(A)民國六十九年七月二日(B)民國六十七年七月三日(C)民國六十九年七月四日(D)民國七十年七月一日。(A)13.機關裁撤,或法律規定之事項執行完畢,或有關法律廢止,其依據或同一事項另有新法規定之各種法律應:(A)廢止(B)修正(C)繼續施行(D)暫時保留。(B)14.我國就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如窒礙難行時,移請覆議權屬:(A)總統(B)行政院(C)司法院(D)國民大會。(B)15.就法案之審查意見或原案要旨作廣泛討論,係於(A)一讀會(B)二讀會(C)三讀會(D)四讀會進行。(D)16.法律定有施行期限者,其期限屆滿,該法律效力(A)俟第三日失效(B)俟一個月後失效(C)俟法院宣布失效(D)當然失效。(A)17.命令之效力,除緊急命令外:(A)低於法律(B)可代替法律(C)高於法律(D)相當於法律。(D)18.某種事項,僅能以法律規定,而不能以命令規定者,稱為:(A)法律位階(B)法律優越(C)法律主位(D)法律保留。第4章法律與其他社會規範一、申論題1.何謂規範?社會規範有幾種?請詳述之。2.何謂道德?道德與法律如何區別。3.說明法律與道德的關係。4.何謂宗教?宗教與法律有何不同?5.說明法律與政治的關係。6.說明經濟與法律的關係7.何謂實力?如何形成實力。8.為何法律規範政治活動的運作?請舉例說明。二、選擇題(C)1.法律與其他社會規範最大的不同:(A)目的差異(B)功能差異(C)強制力差異(D)並無不同。(C)2.見人溺水自動救助屬於(A)法律(B)宗教(C)道德(D)習慣的範疇。(C)3.拾得遺失物得請求遺失物價值(A)十分之一(B)十分之二(C)十分之三(D)十分之四的報酬。(B)4.道德強調(A)權利(B)義務(C)權利義務相對(D)以上皆是。(C)5.道德制裁力量主要來自(A)強制力(B)武力(C)自發的譴責(D)神的念怒。(A)6.對殺人者科處死刑是(A)法律排斥實力(B)實力排斥法律(C)實力利用法律(D)法律影響實力。(C)7.警察合法配備武器是(A)實力利用法律(B)法律排斥實力(C)法律利用實力(D)實力排斥法律。(D)8.殺人者應受處罰,毀人財物者應賠償損害等均屬強制性質,是下列何者之特色?(A)宗教(B)習慣(C)道德(D)法律。(D)9.法律與宗教之關係,下列何者為正確:(A)均以強制方式使人向善(B)宗教範圍大於法律範圍(C)法律與宗教無關(D)宗教之所戒亦當為法律所禁者,其目的均在維持社會秩序。(C)10.道德祇講義務不講權利,法律對權利義務之關係為:(A)法律講義務、不講權利(B)法律講權利不講義務(C)權利義務相對待(D)法律先權利而後義務。(D)11.道德由於人類社會繼續不斷及無形之意識產生而來,法律則由國家經過一定之手續而制定者,其區分是:(A)制裁不同(B)作用不同(C)觀念不同(D)產生方法不同。(B)12.道德是使人盡其在我,祇講義務,不求權利:法律則動輒講求權利,義務僅是與權利對待而存在,其區分是:(A)內容不同(B)觀念不同(C)作用不同(D)制裁不同。(D)13.耶內納克所謂最低限度的道德即是:(A)宗教(B)禮儀(C)習慣(D)法律。(D)14.法律與宗教之關係,下列何者為正確:(A)均以強制方式使人向善(B)宗教範圍大於法律範圍(C)法律與宗教無關(D)宗教之所戒亦當為法律所禁者,其目的均在維持社會秩序。(B)15.法律與實力之關係為:(A)法律排斥實力,不利用實力(B)法律排斥實力,且利用實力(C)法律即實力(D)實力高於人法律。第5章法律的分類一、申論題1.試述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的意義及其優劣。2.何謂公法?何謂私法?說明區分公私法的特質。3.說明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係。4.如何區別普通法與特別法?試舉例說明。5.詳述特別法優於普通法適用原則。6.公法是否均屬強行法?私法是否均屬任意法
本文标题:第1章 法治与法律的演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