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建筑 24
第二章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一、建筑的产生:大约在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人为的生活空间。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南方为躲避潮湿与虫蛇而构木为巢;北方却掘土为穴,以防严冬的风雪。⒈南方,巢居南方,巢居南方,巢居⒉北方,穴居北方,穴居二、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⒈仰韶文化早期建筑遗迹:⑴.1933年在黄河中游,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村落遗址,发掘出了许多石器、骨器和陶器,其中有一种陶器表里光滑,表面彩绘,十分精美,因之又叫“彩陶文化”,距今5000─7000年,属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制,以从事农业为主,定居,有房屋和聚落。⑵.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占地面积达五万m2,有五座大房子,围绕中心广场呈圆形排列;每个大房子又各有一群(14─15个)小房子,其房门都朝向各自的大房子。遗址外围有三条防护沟;遗址西为制陶区,东为墓地。(教科书3页图1-3)⑶.西安半坡古建筑遗址,占地面积达五万多m2,中间大房子的面积160m2,周围46座小房子,门口是心非向大房子,或方或圆,供对偶家庭使用;大房子为未婚男女及老人使用的公房。房外有窖穴一百多个,以藏储公共财物。遗址周围有深5m宽6m的防护沟,北为墓地,东北为窑场。半坡村大房子遗址平面【半坡村方形、圆形小房子】面积为20─40m2,半穴深度为500─800mm。门口斜梯通向室内;木骨泥墙内木柱密排,编制、捆扎,敷以草泥;中有四柱支持屋顶,柱底穴内土夯实;屋顶有采光孔、通气孔,屋面敷以草泥;室内中央火塘,门内两侧有短墙;室内墙面、地面抹细草泥,或烧烤表面使之陶化以防潮。(书4页图1-5、图1-7)圆形小房子遗址圆形小房子方形小房子⑷.在关中、晋南、豫西河谷台地上,属于5000─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大部分是半穴居;财物为氏族公有;氏族首领、老、幼、病、弱、残都住大房子,对偶夫妻住小房子。半穴居,平面方形,园角,直壁,穴深800mm,室内对称地支上二~四裉柱子,中央有个圆形大火塘。⑸.浙江余姚河姆渡干栏建筑遗址,为距今6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河姆渡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与慈溪南部山地之间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遗址西面、南面紧临姚江,过江是四明山麓;东面、北面是一片平原,穿过平原是慈溪南部山地。(教科书2页图1-1)干栏建筑遗址长25m,进深7m,朝水一面有1.3m的前廊,通向各个房间。有直棂栏杆,墙壁用木板、竹笆和芦席做成,并可抹泥;地板是活的,上住人,下养畜。建筑下部用方、园、板桩三种尖桩,打入地下,形成排桩,桩上架梁,铺厚板。梁柱间开榫、卯与销钉连结,墙板用企口搭接。(书2页图1-1)⒉仰韶文化晚期建筑遗迹:与早期比较,建筑技术改进极大。⑴.陕县庙底沟房屋基址,室内柱洞下用扁平砾石作基础。⑵.河南洛阳王湾的墙基,先挖沟槽,内填烧红土块,或铺一层块砾石为基础,再作墙;室内有炕,炕面的草泥上用白灰面作成坚硬、光滑的居住面,入口处也是白灰地坪,清洁、美观、干燥、耐用。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多为一次葬;有迁葬,其中一女性为一次葬,其他男女迁葬──一个氏族合葬墓;说明没有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关系。二、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1928年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发掘的陶器中,多为灰陶和黑陶;农业与畜牧业都很发达,开始了产品交换。墓葬为夫妻合葬,并出现了女尸屈肢葬。父系社会已确立,经济发展,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财产已私有,一夫一妻制家庭,住宅面积较小。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门联通;内室有柱洞和火塘,外室有柱洞、灶、壁炉和窖穴。出现了少量土坯;陶场,位于某些家宅旁。(教科书4页图1-8)长安县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平面图三、原始社会的解体:由于农、牧业生产发展,出现了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男人成为主要劳动力;出现了红铜工具,商品交换,已形成“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的早期市场;屈肢葬,随葬品增多,财产私有并引起部落战争。著名的战争有: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炎黄联军与蚩尤的涿鹿之战;舜与共工、三苗的战争。禹之后,帝位由揖让改为世袭;战争中的胜者为君,败者为奴;于是,原始公社瓦解了。
本文标题:2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建筑 2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7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