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IMC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章国际分工IMC【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国际分工的含义以及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制约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国际分工的理论和学说•了解国际分工的成因、发展和形式技能目标•对国际分工的理论和学说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对不同理论与观点能够进行比较分析。第二章国际分工IMC通过这次事情,T公司认识到W公司的价格已高过市场行情,并且还会不断地借机提价,任其发展下去,对公司的营利目标相当不利。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当务之急是推动整机厂尽快增加新供应商。但整机厂庞大的机构和拖拉的作风,新供应商的认证工作迟迟不见有实质的进展。T公司再次建议,根据整机厂工艺手册上的材料规格对应一个同等的或更高的行业标准,将这个标准写入工艺手册。由此一来,只要符合这个行业标准并取得该认证的众多厂家就可以自动地获得该整机厂合格供应商的资格。从而解决了唯一供应商的问题。这也省去了整机厂认证新供应商的手续。为了给整机厂施加压力,T公司表示如果整机厂没有在日程内完成相应的事项,T公司会在将来的合同中收取相应附加费以转嫁W公司的提价。分析:IMC第一节国际分工的概述一、国际分工的含义、类型和作用(一)国际分工的含义(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1、:劳动者从事各种不同的而又相互联系的工作。例如有人生产粮食,有人缝制衣服,有人制造飞机,有人教书,有人演电影等,劳动者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分工的发展史。2、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的出现3、: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IMC(二)国际分工的类型1、垂直型国际分工(Vertical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它是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2、水平型国际分工(Horizontal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ur)它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Mixed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ur)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把“垂直型”和“水平型”结合起来的国际分工方式,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就是指参与分工的国家既存在产业间分工,又存在产业内分工。IMC(三)国际分工的作用1、积极作用•各国可通分工来扬长避短,发挥,以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运用•可以节约全世界的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2、消极作用•国际分工使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经济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IMC二、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以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为开端,伴随着殖民地的开拓,使市场大大地扩展了,促进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资本主义进入了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形式。•国际分工的三个特点:1.国际分工的过程伴随着。2.分工的主体是。3.对强迫参与分工的另一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了严重的。IMC1420年1620年IMCIMC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资本资本商品白银奴隶IMCIMCIMCIMC(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使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工厂制度,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国际分工的三个特点:1.机器大工业是国际分工形成的。2.成为国际分工的3.世界贸易的发生重大的变化IMC1.机器大工业是国际分工形成的第一,使生产和消费超越了国界第二,新技术的运用,消除了世界大范围生产分工的时空障碍第三,创造了冲破国内分工壁垒的重型武器——物美价廉的商品第四,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迫使各个国家按照世界市场的要求进行生产IMC珍妮纺织机和改良蒸汽机18IMC1825年,史蒂文斯发明的火车机车19IMC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我们的资源的进贡者。北美大平原和俄国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傲德赛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地海的诸国是我们的森林;我们可在澳洲牧羊;我们可在美洲牧牛;秘鲁把他们的白银提供给我们;加利福尼亚和澳洲把自己的黄金提供给我们;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印度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法国和西班牙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从北美合众国以及其他国家获得棉花。”————【英】史丹莱·杰温斯2.成为国际分工IMC图3-81850~1870年英国主要产品出口值(单位:万英镑)05001000150020002500煤及焦炭钢铁各种机器1850年1870年3.世界贸易发生重大变化---农产品和工业品代替了奢侈品由奢侈品转向小麦、棉花、羊毛、咖啡、铜、木材IMC(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前)第二次产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新的国际分工体系迅速发展。•国际分工的四大特点:1、进入国际分工的。2、发达国家出现。3、亚、非、拉美国家。4、变成世界性的。IMC(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后)(一)的工业分工迅猛发展,居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原因:推动产业细分和现代工业品的高技术要求•发达国家对国际经济贸易政策的,使得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自由化程度高于其他产品。•发达国家推动特点:IMC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主体•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目前世界有45000家跨国公司(约有280000个子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贸易的50%-60%、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技术专利的80%。中国某家用电器集团现已在海外发展了60多个经销商、3600个经销点,在海外设立成品生产工厂13个,在中国建工业园10个,产品批量出口到世界十大经济区域。IMC(二)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垂直型国际分工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国际分工•相对于二战前工业品和初级产品的分工而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工业部门的分工是“脑”和“手”的分工。•发达国家获得了国际贸易的主要利益IMC(三)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产品内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如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二是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进行。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等。IMC8家日本厂商生产机身、机门和机翼;1家新加坡厂商供应机头和起落架3家意大利公司供应机翼阻力板………波音777飞机有132,500个零件,由全球545家供应商生产IMC(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形成了全球生产网络,程度不断加深。IMC(四)内部分工加强•战后,区域性经济集团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经贸集团内部通过贸易和投资等的自由化协调成员内部产业之间的分工。•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内部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IMC(五)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指垂直型和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IMC(六)分工逐步形成1、发达国家居于国际服务业分工的主导地位2、在服务业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金融、信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而发展中国家以建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参加服务业国际分工。有形商品领域服务业领域IMC第二节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一)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还导致国际分工日益多样化和细分化。4、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构成。IMC(二)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三)影响国际分工的(四)影响着国际分工的(五)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关键(六)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七)对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八)可以促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IMC第三节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一)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三)国际分工影响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四)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五)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六)国际分工影响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七)国际分工影响各国的对外贸易的依存度IMC二、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实现的条件(一)国际贸易推动国际分工的发展(二)国际贸易影响国际分工功能的实现(三)国际贸易的规模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四)国际贸易促进参与国际分工主权国家的分工利益(五)国际贸易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IMC三、国际分工理论(一)成本理论(1)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的提出者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IMC背景知识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AdamSmith(1723-1790)IMC•绝对成本:•即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斯密将导致各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取得贸易利益的绝对优势区分为“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IMC•绝对优势的衡量办法:•1.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2.生产成本•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IMC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英国1512080.1255100200.05美国10120120.08310100100.1世界240200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IMC国际分工后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0020400美国2024000世界产出240400IMC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小麦消费量布消费量英国120200美国120200IMC(2)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的提出者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IMCDavidRicardo,1772-1823根据绝对成本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71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背景知识IMC从理论上看,比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对绝对优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从实践上看,比较成本理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IMC•比较成本的衡量:•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利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定义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IMC•“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些。不过制帽时
本文标题:2第二章 国际分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7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