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国内大型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大型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研究——以北京南站和天津站为例报告内容一、背景二、铁路客运站发展历程三、北京南站简介四、天津站简介五、经验借鉴一、背景(一)全国客运专线规划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有36条铁路客运专线投入运营,总里程达一点三万公里。其中:时速300~350公里的有8000公里;时速200~250公里的有5000公里。一、背景以“四横四纵”为骨架的客运专线网。此外,构建了区域的客运专线,和主要城市群的城际客运专线。四纵:北京—哈尔滨北京—上海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四横:上海—昆明上海—成都青岛—太原徐州—兰州一、背景(二)考察目的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哈大快速铁路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沈阳交通枢纽中心的地位。北京天津沈阳二、铁路客运站发展历程我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上百年历史,但真正得到快速发展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以北京南站、新广州站、武汉站、上海虹桥站为代表的新型综合枢纽站陆续开工建设、投入使用。二、铁路客运站发展历程第一代北京站布局特点:1、地面铁轨2、二层候车3、一层进出站换乘进出站方式:单层单项进出站候车方式:按旅客类型分类候车、集中候车。优缺:进站人流分类清晰,与出站人流不交叉.缺点:1、进站步行距离长。2、出站人流在站前广场与进站人流,换乘人流互相干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不便。3、集中候车造成经常性拥挤、环境差。二、铁路客运站发展历程第二代上海站布局特点:1、地面铁轨2、二层候车3、一层进出站换乘公交、出租车及地铁。进出站方式:单层双项进出站候车方式:按旅客类型分类候车、集中候车。优缺:1、双向进出站缩短步行距离,疏散人流。2、分厅候车,候车环境有所改善。缺点:1、候车未完全分离,单个候车厅仍存在拥挤现象。2、各交通方式之间换乘不便。二、铁路客运站发展历程第三代北京南站新武汉站上海虹桥站优点:1、多方向多层次进站,人流分类更加清晰明确,从安检到候车室距离大大缩短。2、消除进出站旅客在广场上交叉可能。3、候车厅更加舒适,布置灵活。不仅按旅客类型分类,还按照线路不同进行分类。缺点:1、从候车室检票上车路线仍然较长。2、部分车站的出站流线仍旧较长3、候车厅概念没有完全突破。新武汉站上海虹桥站二、铁路客运站发展历程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客运站的规划建设逐渐明确了一个新的概念:新型铁路客运站不再是一个对外交通插入城市中的孤立点,而是寻求与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一体化的城市功能单元。铁路客运站由单一工具的载体发展成为铁路换乘其他交通方式的城市交通转换中心。这个过程中,铁路客运站将容纳多种交通工具及使用者,换乘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进出站流线更加复杂。三、北京南站(一)北京铁路枢纽规划为适应北京城市发展的需要,北京铁路枢纽规划采用多客站模式布置,最终形成“四主三辅”的客运格局。即北京南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四个主要客站,北京东站、丰台站、星火站三个辅站。北京市铁路枢纽规划图三、北京南站(二)北京南站北京南站坐落于北京市丰台区开阳桥南开阳路(原永定门火车站西南),地处宣武区、崇文区及丰台区交界处,南二环、南三环、马家堡东路、马家堡西路之间,凉水河北侧。北京南站区位图2008年8月1日投产使用,是集铁路、城市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是目前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先进技术运用最多、建设规划最大的铁路客站,也是我国大型客站的示范性工程,对全国铁路客站的建设具有标杆价值。三、北京南站北京南站平面图三、北京南站北京南站效果图北京南站建筑外观为椭圆结构,长轴500米,短轴359米,高40米,沿长轴方向两翼部分为容纳24条铁轨的钢结构通透雨篷站台。中间为椭圆形主体建筑承担候车换乘等功能。国铁——京山铁路、永丰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站台为岛式13台24线的地上站台。其中,京沪高速车场内设到发线12条,6座站台,城际车场内设到发线7条,4座站台。三、北京南站在功能布局上,改变以往平面布局模式,采用上下五层立体化布局模式,将地铁、公交等市内交通引入车站内部,较好地解决了车站与市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和地下空间的统筹利用等问题,实现了车流的无缝衔接。在流线设计上,采用“上进下出”和“下进下出”相结合的流线设计方式,使得车站内部各种流线便捷顺畅和路径最短,实现了客流的“零距离换乘”。三、北京南站三、北京南站北京南站效果图四、天津站天津站位于天津城市中心,地处天津市和平、河东与河北三区交界处,坐落在天津市中心的海河之滨,是天津市最主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天津站站址在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天津站原称老龙头车站、天津北站,天津西站建成后,改称天津东站。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高速铁路站。北京南站区位图四、天津站天津站交通枢纽是集普速铁路、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津秦客运专线、地下直径线、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以及其他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天津站交通枢纽拥有五大功能分区:铁路客站(普铁站、城际站)、后广场(交通广场)、前广场(景观广场)、站后公交广场、站前公交广场(副广场)。各分区不同层次间均设置上下联系通道。站场总规模为10台18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京津城际车场,4台7线;津秦高速车场,3台6线;普速车场,3台5线。四、天津站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于2010年全部竣工,工程范围以天津站前、站后广场为核心,新客站外围,南北广场改造景观,东侧重建李公楼立交桥,西侧新建五经路地道,站场中部新建南北广场联系通道,形成围绕新客站的环形交通疏解通道。建成后的天津站交通枢纽,将以轨道交通集中换乘为核心,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结合前后广场的改造工程的实施形成“行人优先、人车分流”的综合换乘枢纽。五、经验借鉴各种不同的交通形势在车站内部被组织到不同的层面,形成三维立体式的交通枢纽。1、进站方向由单一方向发展为双向甚至多项,由单一层面进站发展为多层次立体进站。2、候车厅至车厢的距离逐步缩小,舒适度逐步提高,管理更加方便。3、出站设置在站台层面一下,由单项出站变为多方向出站,随着火车站的更新换代,出站人流和进站人流将最终达到互不干扰。4、候车方式由第一代的中央集中候车,发展为第二代独立的候车厅。至第三代车站,候车厅的面积开始收缩,舒适度逐步增加,管理也更加方便5、换乘方式由出站换乘向站内“零换乘”方向发展。
本文标题:国内大型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7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