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具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或“使宾语干什么”的意思。《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使动用法是用动宾关系表达了现代兼语式的内容:《史记·孙膑》:“齐威王欲将孙膑。”“齐使田忌将而往。”使主谓宾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上了宾语,一般是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出某个动作。①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②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④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⑤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⑥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⑦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但从特定的上下文关系,可以补足宾语。《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使动,但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在结构形式上与使动用法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所表达的意义不同。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活用。《左传·宣公二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武。”《左传·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有些使动用法通过改变读音和本义加以区别。《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墨子·公输》:“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贾谊《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序八州而朝同列。”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宾语也有省略的情况。例如:《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草,粗恶;具,馔具,指饭食)“食以草具”即“食之以草具”,意为“用粗恶的饭食让他(冯谖)吃”。(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形容词经常用作使动。《战国策·赵策》:“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聊斋志异·促织》:“昂其值,居为奇货。”形容词用作使动时,它的宾语有时也可以省略。《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韩非子·说林下》:“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充当谓语,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就是“使动用法”。①尔欲吴王我乎?“吴王我”是说使我成为吴王那样的人。②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臣子”是说使伊尹为臣。③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肉白骨”是说使白骨生肉。④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列传》)“将孙膑”是说使孙膑为将。1《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3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4《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把他当做臣子来看,群臣也不把他当做朋友看待。)现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美你发廊迷你裙舒肝片快胃片清脑丸独善其身祸国殃民沉鱼落雁这件事真笑人。这孩子真气人。活跃市场经济。丰富词汇。留学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主语〕益奇之以为主意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一般来说,常规动词不用作意动。谓宾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同一个词既可用于意动,也可用于使动,二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含义上。使动用法是“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实际上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改变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总之,使宾语变得跟以前不一样。而意动用法是“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主观看法,强调主语所代表的人的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看法、主观认识同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客观状况也许相符,也许不相符;但不论相符与否,都没有改变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这是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因此,在确定一个词究竟是用作使动还是意动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体会上下文的意思,不可含糊。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人的认识人的行动变化者:主语变化者:宾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1《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2《战国策·齐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老子》:“……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4《汉书·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5《论贵粟疏》:“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6《史记·淮阴侯列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7《庄子·秋水》:“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9《韩非子·难三》:“夫差智太宰嚭而愚子胥,故灭于越。”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意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1《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2《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3《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因为国君称她为夫人,我怎么可以不称她为夫人呢?之:他称代词,指代“夫人”,可译为:她。夫人之:是名词“夫人”加指代“之”构成名词活用的意动述宾短语,用“意动用法”解读,其语序可理解为:称之为夫人。可翻译为:称她为夫人。4《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践踏、蹂躏)吾弟;令我百年后,皆鱼肉之矣。”5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6苏轼《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7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名词意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用作意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淮南子·汜(四)论训》:“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君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现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不远千里自惭形秽不耻下问老王是一个重农业轻工业的领导干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比较相同处:结构相同,都是特殊的动宾关系。均可用形容词、名词的活用来表达。不同处:意念不同: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的含义是“认为宾语怎么样”。动词只有使动用法,没有意动用法。《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战国策·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本文标题:使动用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0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