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内容提要:本章讲授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包括语音的演变,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语法演变中的类推作用,词汇和词义的演变。•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一、语音的演变•1、研究语音演变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有两个: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二是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三是古代的借词。•我们可以从方言中尖音和团音是否合流探索语音的演变。•尖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组合叫做尖音,如祭念/tsi/是尖音。•团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做团音。如基念/tɕi/是团音。•尖、团合流:如果齐、撮二呼前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也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擦音,那就说明尖、团合流,语言中不分尖、团。•以苏州、上海和宁波为例,宁波话尖、团先合流,上海话次之,现在还没有完成合流的全过程,而苏州话还分尖、团两套。•2、语音演变的主要内容是音位系统的演变,它包括聚合群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组合关系的变化。•以浊音清化为例:汉语北方话浊音清化的规律是:平送仄不送。古仄声包括古上声、古去声和古入声。中古汉语现代汉语北方话例词/b/(平)/ph/蒲、爬、皮、菩(仄)/p/步、部、备、倍/d/(平)/th/徒、桃、头、谈(仄)/t/杜、道、豆、但/g/(平)/kh/狂、逵(仄)/k/共、柜/dz/(平)/tsh/慈、曹、层(仄)/ts/字、造、增•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地区性。•(1)条件性•语音演变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例如:•浊音清化的条件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和边音,更与元音无关;其中浊塞音和浊塞擦音清化时还按声调的平仄而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2)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例如:•现代宁波方言的/ki/、/khi/等音位组合是在腭化规律起作用的时期以后产生的语音现象,所以不受这一规律的支配。•(3)地区性•语言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例如:•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其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4、语音的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1)语音的对应关系•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而使各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例如上海话与北京话的双唇塞音有如下对应:•1.上海话的p对应北京话的p•2.上海话的ph对应北京话的ph•3.上海话的b对应北京话的p和ph,其条件是古仄声字对应p,平声字对应ph。•有的方言随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也一定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像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这些拉丁系语言,英语、德语这些日耳曼语言之间,都分别存在着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2)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这种方法同样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说明。•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就有好多韵书记录了不同时代的语音面貌。但是,由于古人缺少有效的标音工具,韵书只能反映音的类,未能指明每类的音值。通过方言的比较,我们就能为古代的音类提供拟测的音值。•请大家看下面的表格,比较一下“纳、擦、百”三个字的韵尾在北京话、苏州话和广州话中的表现。•通过比较,大家可以发现广州话的入声字韵尾有[p]、[t]、[k]三种,苏州话的入声字韵尾只有[ʔ],北京话入声字失去了辅音韵尾。•通过这三种共存的状态,我们可以构拟出入声字韵尾演变的三个阶段:最早出现的[p]、[t]、[k]韵尾,[p]、[t]、[k]韵尾后来合并成[ʔ]韵尾,[ʔ]韵尾后来又脱落,变成北京话的开音节。纳擦百北京natshapai苏州nɤʔtshaʔpaʔ广州na:ptshatpak二、语法的演变•语法演变包括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演变中的类推作用。•1、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例如: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系语言大多由“宾-动”型变成了“动-宾”型。•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宾语的代词放在动词之前变为放在动词之后。偏正结构在完全定型以前,经历了一个“偏正”、“正偏”并存的阶段。•2、语法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原始印欧语富于形态变化,据拟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这些形态变化在现代英语中基本上消失了,只有一些留存的遗迹。名词的性的范畴已经消失;数的范畴剩下单复数的对立,双数已经消失;格只在表示有生物的名词中还剩下一个属格的形式-’s(如people’s,student’s)。代词中还保存着三个格(如he,him,his)。至于第三人称单数的性的区别(he、she、it)已和自然性别一致,不起语法作用。•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比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等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了,-着,-过)。•3、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例如: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先是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ed,这就形成了一股力量,把不规则的swollen也拉到和规则的行列里来。类推作用铲除了这个例外,让swelled代替了swollen。•汉语代词宾语从前置变成后置,也是类推作用的结果。古汉语中,“动-宾”是占优势的结构格式,“宾-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动-宾”替代了“宾-动”。•强调:类推的效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三、词汇和词义的演变•1、词汇的演变•(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例如:“马褂、顶戴、朝珠、黄包车、杠房”等词语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2)词语的替换•例如:薪水和工资——俸禄,看见——见,践踏——践,逐渐——渐,脚——足,脸——面,眼——目,嘴——口,红——赤,走——行,闻——嗅,房——舍。•(3)词义的演变•2、词义的演变•词义演变中的扩大、缩小、转移,基本上可以概括词义演变的各种结果。•(1)扩大•例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菜”原来指蔬菜,后来连肉类也包括进去,到菜市场买菜,或者在饭馆里叫菜,都是荤素全在内,否则得特别声明要“素菜”。•“墨水”原来只指作为书写工具的黑色液体,现在则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人们可以说“红墨水”、“蓝墨水”等等。•英语的“toarrive”原来是“靠岸”的意思,现在泛指到达,不管是经由水道、陆路或航空线的达到。•英语的“place”原来只指“大街”、“广场”,现在泛指一切“地方”。•(2)缩小•例如:“瓦”原来指一切烧过的土器,现在只指屋顶上盖的一种。•“丈人”原来是年长的人的通称,现在专指岳父。•“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和臭味,现在只指臭味。•“谷”原来是谷类的总名,现在北方只指粟,南方专指稻谷。•英语的“meat”原来指食品,现在只指肉。•英语的“deer”最初的意义是动物,现在只指鹿。•(3)转移•例如:汉语中的“步”原来指“行走”,后来指“脚步”。•“涕”原指眼泪,西汉后转指鼻涕。•英语的“book”原来是一种树木的名称,它的皮在古代曾经用作书写的材料,现在用来表示写成的书。•英语的“pen”原指羽毛,因为人们用它来作为书写工具,因而后来就用来指钢笔。思考与练习•一、填空•1、研究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和()。•2、语音演变主要包括()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的变化。•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和()。•4、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的。•5、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法的()、()的演变和语法发展中的()。•6、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改变;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改变,()的消长和()的发展。•7、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8、词汇系统的演变具体表现在()、()和()方面。•9、声调的平仄是汉语实现浊音清化规律的重要条件,()指上声、去声和入声。•10、“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11、汉语为了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用()为主的格局来取代()为主的格局。•12、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的()规则的变化。•二、选择•1、语音演变主要是指()。•A.音位系统的演变•B.音素的增加•C.浊音清化•D.词的读音变化•2、古汉语声母中有/b/、/d/、/g/在现代北京音系中按声调的平仄分别归入/p/、/t/、/k/和/ph/、/th/、/kh/,这条语音规律叫做()。•A.腭化规律•B.清音浊化规律•C.浊音清化规律•D.浊音送气规律•3、汉语中古音的浊音音位/b/,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p/、/ph/,这属于()。•A.语音音变•B.条件音变•C.无条件变体•D.音位的对立•4、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女)成为一个词了。这是()。•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5、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了现代已成为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这是()。•A.词序的变化•B.类推•C.异化•D.新的语法范畴的形成。•6、古英语中“book”的复数形式是bec,到现代变成了books。这属于()。•A.形态的变化•B.类推•C.异化•D.新的语法形式的形成。•7、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A.语音•B.词义•C.词汇•D.语法•8、“社稷、太监、丞相”等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它属于()。•A.词义的演变•B.旧词的消亡•C.新词的产生•D.词语的替换•9、英“barn”原指储存大麦的地方,后指储存谷物等农产品的地方;“mice”原指愚蠢的,后指美好的;“deer”指哺乳动物,后指鹿。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A.扩大、缩小、转移•B.转移、扩大、缩小•C.缩小、转移、扩大•D.扩大、转移、缩小•10、“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现指报怨;“脸”原指脸颊,现指整个面部;“行李”原指行人、旅客,现指出门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A.转移、缩小、扩大•B.缩小、转移、扩大•C.缩小、扩大、转移•D.扩大、转移、缩小•1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方面的变化。•A.语义•B.语法组合规则•C.语法聚合规则•D.形态•12、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B.地理上邻近•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三、判断•1、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2、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是无限的,可推而广之,无一例外。•4、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
本文标题: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1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