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留白美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延伸
浅谈留白美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延伸【摘要】“留白”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历经岁月,日臻成熟,这种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逐渐从绘画领域延伸到当代文学、室内设计、书籍设计等艺术创作领域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审美的境界,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智慧。【关键词】留白;表现手法;当代;艺术创作白,是最常见颜色,也是世界上最单纯的色彩;白是天然,象征起源、开始。白,在设计的范畴里,不仅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设计理念。大到城市规划,小到一张名片,随处可见设计在生活中的印记。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只有那些真正的美才能进入轮回,只有经典的才会有恒久的价值。国画的留白之美也是经典之一。一、书籍设计借鉴中国画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留白”,激发读者的联想与创造起初,在学包装设计的时候我曾设想,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色的世界里会是多么的枯燥,心情是何等的沮丧。然而,当我再一次密切接触艺术的浩瀚海洋,我终于体会,“白”原来诠释的是含蓄之美。在中国画中没有笔墨的地方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华琳在《南宗诀秘》中提到:“白即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在这里华琳表明没有施墨的白,不是空白无物,而是给观者留有想象空间,画中的留白可以是某一自然现象的替代,可以是烟、云、路、光、雨、雾。由此看来,留白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白,任何颜色都无法调制、无法取代;白,在画面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的作品长野冬奥会开闭幕式节目表册,以其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他对“留白美学”的独特见解。有颗粒质感的白色无反光纸上采用了凹凸压纹工艺深深的印刻上了文字,仿佛在空旷的银白色雪地里留下脚印,在欣赏视觉盛宴的同时,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她,凹凸压纹增加了触觉上的体验,唤醒了人们对踏雪的记忆,撼动了人心,完美体现了冬奥会举办环境和主题。褪去了华丽色彩,纯粹的使用白色,简约的凹凸纹设计体现了当代日本的“少即是多”设计理念。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论述:“一个物体用尽可能少的结构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我们说这个物体是简化的。”特征是事物的结构特质,结构特征因总体式样而确定,局部成分的特征越少,其总体结构的特征的数目反而会越多,换言之,局部越简单,整体反而越复杂。这就是“极少主义(Minimalism)”的美学宗旨。消除多余物质,回归本原。日本视觉符号往往设计得非常精简,因此显得异常纯净,用最少的元素表现出丰富的内涵。通常用暗喻的手法绕个弯让读者自行揣摩,展现设计师巧妙构思,引人入胜。就像电影里导演在结局留下悬念,埋下伏笔,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二、把握虚实,运黑为白,利用“留白”的动态美营造轻松氛围“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清代张式在《画谈》中说道。中国画最重视空白处,无形的留白是画面的特殊组成部分,它不但起到衬托画面元素的作用,使画面具有透气感,同时也为画面预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白石老人的名画《虾》,寥寥数笔,画家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简练的笔墨,把虾描绘得栩栩如生。古人云:“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生”,整个画面,只有右下角的几只虾,整幅画卷保留的大量的空白空间,给观者提供了想象空间。水中虾,水未见,然观者心中生。留白是“虚”的特殊表现手法。虚空间的形式、大小、比例、决定着整个版面的质量。留白的动态美在版式设计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和价值。《蚁呓》这本书,有效运用版面的虚实对比,利用留白的动态美给读者营造轻松的读书氛围。它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封面上没有署名作者,除了书脊处的书名,没有其他文字,95%以上的空白面积,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遐想空间。封面上仅有几只安排得错落有秩的小蚂蚁,书脊处两只小蚂蚁将书名文字笔画当作食物进行搬运,妙趣横生。打开内页,延续了封面的整体设计风格,仍然是大量留白,接下来你将要看到的极具趣味性和震撼力的一幕,一大群密密麻麻的蚂蚁军队从书页中缝处涌出,第一反应想将书来回晃动,拂去这些小而强大的不速之客。仔细一看,原来,书籍设计师跟我们开了个玩笑,读者不由得会心一笑,阅读的乐趣油然而生。当我们看到蚂蚁时,抬手、拂袖,从那一刹那起就已经开始掉进作者的“圈套”,在设计师虚拟的空间里,与小动物的互动就这样开始了。省略了场景,大量的留白给读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这又是一则传统的形式法则在现代的书籍设计中巧妙运用的经典案例。版面中只保留最精炼的视觉图形,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描述读这本书的奇妙感觉,需要亲身亲历才好。《蚁呓》留白的美,营造了轻松阅读的氛围,读者在轻松的状态下愉快的进行联想和创造。三、善于把握黑白对比,引导视觉“笔固要矣,亦贵墨与白合,不可用孤笔孤墨在空白之处,令人一眼先觑著他。又有偏于白处用极黑之笔界开,白者极白,黑者极黑,不合而合,而白者反多余韵。”华琳告诉我们黑白相互映衬,视觉空间上黑白安排对视觉起到引导作用。在无印良品《地平线》系列宣传海报中,原研哉将海报主题定为“虚空”:不同于以往的常规比例横向构图,整个版面为狭长型,背景是广袤的苍穹和盐湖全景图,遥远的地平线将画面平分为二,画面上的人物变成了一个细小的黑点出现在画面右侧地平线以下,白色的“无印良品”文字纵向编排出现在小黑点右侧视平线上,没有任何多余的元素,整个画面传递了一种虚无的意境。无,即是有;空,方能容。设计不该是刻意做作,而应该不着痕迹。海报准确、明晰的传达了无印良品的设计观。抛开抽象的意境,我们视觉所能感受到的版面布局,仍然让我们获益匪浅。设计师的成功,仅仅因为一个渺小的“点”以及一条毫不“醒目的线”。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却是画面的点睛之笔。海报中的人物,跟整个画面的色彩对比最强,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的时候,视觉重心会集中在这个点上,而他所处的位置也绝不是随意为之的,它打破了构图中被地平线绝对分割的画面,完成了动与静的对比,同时让“空与容”的意境得到了更完美的诠释。当我们看到点后,人的视觉习惯会将视线移向对比稍弱、位于画面右边偏上的白色文字“无印良品”,完成了整个视线的运动轨迹,通过设计师对画面黑白对比的准确拿捏,完美诠释了品牌的理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今世界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本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设计文化发展道路。参考文献:[1]邵阳.郁舒兰.孙琦.“白”:日本设计的美学观.大众文艺.2012第12期[2]刘海帆.当代日本设计中的三种美学观.中国书画.2005第六期[3]苏苗.计白守黑——从“中国(世界)最美的书”看书籍设计中的留白.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4期[4]白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及其渊源.齐鲁艺苑.2008第1期
本文标题:浅谈留白美学在书籍设计中的延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3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