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川师大四中初2018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2.在历史剧“半坡居民的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A.居住干栏式房屋B.种植水稻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青铜器3.产生于原始农耕时代的“耒耜”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耒耜”是A.播种工具B.翻土工具C.收割工具D.运输工具4.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应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5.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这里赞扬的是A.女娲B.黄帝C.炎帝D.大禹6.北京的先农坛是为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他应该是A.嫘祖B.炎帝C.黄帝D.蚩尤7.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合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A.涿鹿B.牧野C.马陵D.巨鹿8.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9.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A.盘庚迁殷B.商汤灭夏C.国人暴动D.牧野之战10.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11.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得分评卷人2A.陶器B.瓷器C.青铜器D.铁器12.以下是“象”字的各种字体,其中出现最早的是A.B.C.D.13.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农器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4.孔子曾经编写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秦始皇统一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D.韩赵魏三家分晋1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朝贡周天子B.周天子依附于诸侯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D.周王室的地位衰落16.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诸侯兼并争霸B.奴隶制的瓦解C.生产力发展D.封建制度确立17.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修建的时期为A.春秋B.秦朝C.西汉D.战国18.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温故知新19.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20.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B.数学钱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C.英语孙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颇有道家风范D.政治李老师鼓励互利互爱,生活节俭,深受法家影响21.秦朝咸阳有位粮商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他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22.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请问秦统一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3A.甲骨文B.隶书C.钟鼎文D.小篆23.贾谊《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遂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国人暴动D.大泽乡起义24.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技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起义时间是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3世纪晚期C.公元2世纪早期D.公元3世纪晚期25.率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的是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情景分析(14分)情境一:一日,秦王嬴政无事,到民间微服私访。在饭馆吃饭时,听到一人口中咒骂声不断,便让随从去打听。随从打听回来禀报说:“陛下,这人是秦国人。他到临淄做布匹生意,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布。然后他又到郢,由于秦楚两国的尺寸不一样,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又到邯郸,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还是没有买到。而且由于各国车轨不同,又没有贯通各地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最终空手而归,因而骂声不断。”1、分析:上述情境中的老秦国人买布时遇到了哪些问题?(4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4分)情境二:生活在关中地区的赵二在公元前350年后发迹的故事: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几年后,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2、分析:赵二的发迹与秦国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2分)他直接受益于哪些具体的国家政策?(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后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6分)材料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4(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核心主张?(4分)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3)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国家得以实现?(6分)28.(20分)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4分)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4分)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2分)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4)据材料四,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4分)(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得分评卷人5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BDBBABDACA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ADCAABDD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l4分,共50分。26.情境一:(1)货币、度量衡、文字不统一,各地车轨不同,没有贯通各地的道路。(2分)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为小篆(2分,答出两点)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2分)情境二:事件:商鞅变法(2分);政策: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分,任意两点即可)27.(1)背景: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共同问题:如何治理国家。(4分)(2)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分)(3)重视严刑重罚(重视法律、法治);秦国。(4分)28.(1)禅让制(2分);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2分)。(2)夏启继承王位(或禹传子启)(2分)。(3)分封制(2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或巩固政权)(2分)(4)郡县制。(2分)(5)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文标题:七上历史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3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