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说教师的使命感所谓使命感,即人对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在使命感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陶继新先生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在自序中提到,作为一个教师应有一定的使命感。而这也是贯穿全书陶先生所要提示我们、教会我们的因素之一。这使命感听起来很大很空,其实它的内容也可以是很小很具体的。陶先生认为,“也许有的人因了我的讲课,在某一方面有了一点儿进步,特别是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就会感到特别的愉悦。我并不是救世主,但我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使更多的人幸福起来。”因此他把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自欲达而达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句话也恰好说明了使命感。使命感通俗的说,也是一种社会需求,当某种社会需求震撼你,你必须下定决心,用你的努力才达成,通过你来满足这种需求,进而改善大家的生活,这种方式叫做使命感。做为教师的使命感具体是什么,而这使命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从小的方面来说,著名作家张晓风的文章《我交给你一个孩子》曾感动许多人。文中是这样说的:“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作为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存方式传达给他的学生,尽他所能,让孩子们纯真些、高尚些,但不止如此,教师这个职业这样的崇高,是种被需要与使命感,作为一名教师,肩上担负的是一个孩子的未来与其父母的殷殷希望。从大的方面说,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梁启超的名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国家的传统是重老年轻少年的,重经验轻创新的,因此在经历了种种艰难之后,先进的中国人终于意识的,孩子才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因此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引导者教师来说,他所肩负的任务是非常重大的。说到这,我想起余秋雨的《千年庭院》中写到的朱熹,“朱熹是一位一辈子都想做教师的大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之高,可以用伟大诗人辛弃疾称赞他的一句话来概括:‘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作为如此的大学问家,他又是怎样看待教育的呢,为何要一生坚持在教育事业上呢?余秋雨分析道,“他把教育看成是恢复人性、改变素质的根本途径,认为离开了这一途径,几乎谈不上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和发展。‘若不读书,便不知如何而能修身,如何而能齐家、治国。’在这位文化大师眼中,天底下没有任何一种事业比这更重要。这位大师、大教育家却受到了封建朝庭的迫害,他的弟子蔡元定因他而死朱熹也不畏迫害、讲学不辍,至死方休。余秋雨评道,“这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之死”。“他和他的学生面对磨难竟然能把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看似普通的称呼背后所蕴藏的职责和使命,表现得如此透彻,如此漂亮。在我看来蔡元定之死和朱熹之死是能写出一部相当动人的悲剧作品来的。他们都不是死在岳麓书院,但他们以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走向死亡的步伐是从岳麓书院迈出的。”我们中国古代的教育家道德和言行都令人如此感动,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也应该思考点什么吗?
本文标题:说教师的使命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3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