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园林规划设计第4章解析
第四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4.1生态学原理一、生态学概念从字义上讲,生态学是研究“生活所在地”的生物,即研究生物和其所在关系的一门科学。《普通生物形态学》里,对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指动物有机体育其他动植物之间的互惠或敌对关系。二、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一)园林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园林植物生态学时研究有关园林植物与环境,园林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项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关于园林植物同人类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相互关系及其技术调控手段的生态工程。研究的内容包括园林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园林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园林植物的作用。(二)园林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目的园林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园林植物和环境之间正常或失常的关系,研究城市绿化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植物引种,植物种类、布局、结构与改善气候之间的关系,以掌握自然规律,营造良好的植物生境,改善环境,形成美丽的视觉景观,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三)园林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内容1、园林植物生态系统的组成园林植物生态系统由园林生态环境和园林植物群落两部分组成。(1)园林生态环境(基础)A、园林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气候和自然物质两类。自然气候:指光照、温度、湿度、降水、气压、雷电等,为园林植物提供生存基础。自然物质:指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需求的物质,如自然土壤、水分、氧气、二氧化碳及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等。B、园林半自然环境:指经过人们适度的管理,受人类影响较小的园林环境。通过各种人工管理措施,使园林植物等受到的各种外来干扰适度减少,在自然状态下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C、园林人工环境:指人工创造的,并受到人类强烈干扰的园林环境。这种环境下植物必须通过强烈的人工干扰才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温室、大棚。(2)园林植物群落是园林生态系统的核心之一。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闲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植物统称为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包括各种园林树木、草本花卉,是园林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为园林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提供物质、能量基础。2、园林植物生态系统结构(101页)(1)物种结构(2)空间结构指园林植物生态系统中各种植物的空间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时间结构a、季相变化:指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外貌随季节的更替依次出现的改变。b、长期变化:指园林植物系统经过长时间后的结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园林植物系统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演替变化;另一方面是通过园林的长期规划所形成的预定结构表现,这需要以长期规划和不断的人工抚育为基础。(4)层次结构3、园林植物生态系统功能(1)能量流动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流动途径:主要包括自然降解和人工控制途径流动特点:园林植物的枯枝落叶及修剪枝叶,一部分由微生物分界者将营养物质还原给园林生态系统,另一部分经人类辅助处理,能量消耗于系统外部。(2)物质循环园林植物个体内养分的再分配园林植物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3)服务功能三、景观生态学原理(一)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将生态学研究垂直结构的纵向方法与地理学研究水平结构的横向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结局、过程与尺度之间的关系、景观变化及人类与景观关系的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二)研究内容内容包括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景观生态监测与预警,文化与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及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斑块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2、廊道是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道路、河流、农田防护林、树篱、动力线、管线、堤坝或沟渠等均是走廊。3、本底4、相互作用包括斑块——本底、斑块——斑块、斑块——廊道以及廊道——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四)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2、生物多样性原理3、物种流动原理4、营养再分配原理5、能量流动原理6、景观变化原理7、景观稳定性原理七、生态学原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一)园林植物生态学的应用1、尊重植物群落的自然特点2、考虑植物他感作用的影响(1)植物生化的相克作用许多植物都能产生有毒物质,从而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如抑制林地杂灌和苗圃杂草。(2)植物生活的相生作用3、考虑生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二)景观生态学的应用1、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景观规划(1)景观异质性就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导致城市景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景观多样性(3)城郊景观建设2、景观生态学与农村景观建设(1)农村景观功能评价(2)农村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功能规划(3)农村景观中的结构设计一、园林美1.园林美的含义园林美是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的或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与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综合艺术的美。4.2园林美学原理一、园林美2.园林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一)山水地形美(二)借用天象美(三)再现生境美(四)建筑艺术美(五)工程设施美(六)文化景观美(七)色彩音响美(八)造型艺术美(九)旅游生活美(十)联想意境美(一)山水地形美包括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等,形成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为园林植物种植、游览建筑设置和视景点的控制创造条件。(二)借用天象美借日月雨雪造景。如:观云海霞光、看日出日落、设朝阳洞、夕照亭、月到风来亭、烟雨楼、听雨打芭蕉、踏雪寻梅等意境。(三)再现生境美效仿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创造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花草树木永远是生境的主题。(四)建筑艺术美风景园林中由于游览景点、服务管理、维护等功能的要求和造景需要,要求修建一些园林建筑。建筑不可多,也不可无,要古为今用,外为中用,简洁便用,画龙点睛。(五)工程设施美园林中,游道廊桥、假山水景、电照光影、给水排水挡土护坡等各项设施,必须配套,要注意艺术处理区别于一般的市政设施。(六)文化景观美风景园林常为宗教胜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的景门景序、门楹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等无不浸透着人类文化的精华。(七)色彩音响美风景园林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天然图画,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粉墙黛瓦、雕梁画栋、风声雨声、欢声笑语、百籁争鸣。(八)造型艺术美园林中常运用艺术造型来表现某种精神、象征、礼仪、标志、纪念意义、某种体形、线条美。(九)旅游生活美园林是一个可游、可憩、可赏、可居的综合活动空间,满意的生活服务,健康的文化娱乐,清洁卫生的环境,交通便利与治安保证,都将怡悦人们的性情,带来生活的美感。(十)联想意境美联想和意境是我国造园艺术的特征。丰富的景物,通过人们的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达到见景生情,体会弦外之音的效果二、现代形式美法则各种景物都是由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外形式由景物的材料、质地、体态、线条、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构成;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不同规律组成的结构特征。(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1、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轮廓的基本因素。长条横直线代表水平线的广阔;竖直线给人以上升、挺拔之感。(109页)2、图形美图形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一般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也有混合式的。自然式图形的特征是流动、不对称、活泼、抽象、柔美和随意。规则式图形特征是稳定、有序,有明显的规律变化,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庄重,秩序井然。3.体形美体形是由多种界面组成的实体,表现与山石、水景、建筑、雕塑、植物等。4、光影色彩美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反射,能引起人心理感应获得美感。5、朦胧美是形式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能使人产生虚实相生、扑朔迷离的美感。常用烟雾、半隐半现。(二)形式美规律与应用1、多样统一律基本法则,主要是要求在艺术形式的多样变化中,要有其内在的和谐统一关系,即显独特性又显整体艺术性。(1)形式的多样统一局部形式是统一的,整体上是变化的。(2)局部与整体的多样统一各景区景点多具特色,但就总体而言,其风格造型、色彩变化应保持与整体基本协调,在统一中求变化。(3)风格的多样统一(4)形体的多样统一主体的主要部分统一次要部分,各次要部分服从或类似主体,起到呼应主体的作用。对于某一群体空间而言,用群体统一个个体或细部线条以及色彩、动势。(5)图形线条的多样统一(6)材料与质地的多样统一(7)线形细纹的多样统一2、整齐律整齐律的美学特征是创造庄严与秩序感。3、参差律各风景要素和要素中的分部分之间,有秩序的变化与组合关系,一般是通过景物的高低、起伏、大小、前后、远近、疏密、开合、浓淡、明暗、冷暖、轻重、强弱等连续变化,是景观波澜起伏,丰富多彩。4、均衡率是人体平衡感的自然产物,指景物群体各部分之间对立统一的空间关系。(1)静态均衡——对称均衡(2)动态均衡——不对称均衡静态均衡动态均衡5、对比律对比是比较心理学的产物。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适于对比的场所:园林入口突出别致的景观建筑物突出渲染情绪获得对比的方法:水平与垂直对比体形大小对比色彩明暗对比布局对比开合对比疏密对比体形大小对比色彩的对比明暗对比虚实空间对比挺拔的塔矗立在开阔的水边,产生明显的方向对比,体现了空间的深远、开阔苔藓与天然石材搭配,突出刚与柔的对比动静对比,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6、和谐律和谐是指各物体之间形成矛盾统一体。在园林中,和谐是在景观的差异中强调统一。创造和谐的方法:(1)相似协调法(2)近似协调法(3)局部与整体的协调•7、比例比:由两个数组成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比例:由两个比值相等的比例组成的等式,表示四个数之间的关系。园林中的比例是指园林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体形、体量的关系。•比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园林景物整体或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比例;二是园林景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比例能够反映事物相互映衬的关系恰当的比例给人美感,超出一定比例就让人感到不协调。只要能产生美的比例都可使用。1:1具有端正感1:1.68(黄金比例)具有稳健感1:1.414具有豪华感1:1.732具有轻快感1:2具有俊俏感1:2.236具有向上感景物本身宽与高的比例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8、尺度是指人与物的对比关系。物体、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建与人或人所习惯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关系•比例与尺度比例只能表明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尺寸。比例寄于良好的尺度之中,景物恰当的尺度也需要有良好的比例来体现。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正确的比例、尺度应该和功能、审美的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相协调。•比例和尺度直接影响园林绿地的布局和造景。某些几何形体本身即具有良好的比例,在园林中的应用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园林的整体或某个园林景物的整体和局部之间往往也需要遵从一定的比例方可获较好的艺术感染力,如小园中的建筑、水体往往体量也较小•1、建筑空间与外部空间1:10理论:指建筑一层空间与室外庭院空间之比至少为1:10.•2、景物高度与场地宽度的尺度关系:一般1:3~1:6为好。•3、地与墙的比例关系:地面宽与墙高为D和H,当D:H小于时为夹景效果,空间通过感快而强;D:H=1时为稳定效果,空间通过感平缓;D:H大于1时具有开阔效果,空间感开敞而散漫,没有通过感。•4、墙或绿篱的高度在空间分隔上的感觉规律:当高小于等于0.3m时有图案感,但无空间隔离感,多用于花坛花纹、草坪魔纹边缘处理;当高等于0.5m左右时,稍有边界划分感,多用于台边、建筑边缘的处理;当高为0.9~1.2m时,具有较强的阻断感,多用于安静休息区的高篱处理;当高度大于1.8m,即超过一般人的视点时,则产生空间封闭感,多用于障景、隔景。比例与尺度在大空间里赏景会有雄伟、壮观之感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雕塑体积与体育馆的规模相协调小桥不足一米半,与小溪相称9、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指的是同一图案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中,重复
本文标题:园林规划设计第4章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4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