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二地理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崎岖岭表……故就国史上观察广东,则鸡肋而已。”(《广东九章》梁启超)厦大著名学者易中天在《读城记·广州市》中写道:“对于中央的政策,一定要用够、用足、用好、用活。具体来说,就是只要没有明确规定不许做的,都可以做或理解为可以做”。所以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提倡改革,允许实验,允许失败,中央对于许多地方许多省份,其实是“睁一只闭一只眼”的。广东人看着的那只“闭着的眼睛”,福建人盯着的是那只“睁着的眼睛”,上海人琢磨下一回“哪只眼睛睁哪只眼睛闭”,北京人则在议论“应该睁哪只眼闭哪只眼”。结果广东上去了,福建滞后了,上海在徘徊,北京则不停地说话。所以,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基于与珠江流域相连、与大珠三角相临、经贸关系密切等三方面因素,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九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1/5,人口的1/3,经济总量的1/3。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定义和范围“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7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约占全国的2.5%),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8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29745.58(4342.843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从经济方面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思考: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发展探秘国际背景因素A:产业比重的变化B:工业内部的变化(点击可放大)3.区位因素2.政策因素4.人文因素纬度位置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便利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劳动力丰富广交会又称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最初目的是冲破封锁,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对外交往的通道),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50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是区位、侨乡;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是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1979-1990):第二阶段(1990年后):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增长迅猛1990年后第二阶段增长相对较慢(原因?)1979-1990第一阶段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主导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发展的不利条件时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比较1979年至1990年丰富_________优势改革开放初期主导产业___密集型产业____、技术、_____引进__________加工厂建立外商投资规模___附加值__吸引外资额增长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____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生活消费品较慢劳动较慢劳动力低资金设备小侨乡__________的优势丧失高新技术产业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已不明显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_____________产业不能支撑该地区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抓住机遇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_____________。迫使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优势劳动力成本低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密集型全球化、信息化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转变成为城镇,城镇数量猛,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总结:上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有利的地理条件是什么?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2.国家的对外开放的政策3.珠三角良好的区位条件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城市化的动力工业化的原因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位置在浙江南部山区丘陵地区,交通闭塞,资源缺乏.与内地相比,唯一的优势是沿海但是又远离经济中心,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了国内国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特点。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与“珠江三角洲模式”不同,“苏南模式”是一种依靠“内向”型经济起步,既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生产因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国外,而是依靠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其外向性是在区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为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补缺起步,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铁矿资源、森林资源的开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工业为主的城市。1949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的大庆等,化工为主的辽阳等。城市化水平为46.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庆伊春鹤岗鸡西本溪鞍山抚顺森林、矿产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工业化城市化东北模式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左图)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右图)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较小较弱薄弱受南岭阻隔腹地小珠三角大强雄厚大长三角人才队伍科技实力产业基础经济腹地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⑵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对策:(产业结构调整)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图4.26),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008年广州全市共生产汽车88.16万辆,汽车产量第一次跃居全国第一位,比上海多7.51万辆;广州乘用车产量也领跑全国,成为中国乘用车“第一城”。2010年,整个石化工业区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将达到1600亿元人民币(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珠江三角洲共有26个县市,2200多万人口。但30多万以上的大中城市只有6座(不包括香港在内),也只占珠江三角洲城市数的不到25%。与此相反,2~10万人口却从原来的5座增加到24座,建制镇达到432个。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盲目的土地、项目、龙头之争影响了珠三角整体竞争力。特别是广州、深圳、香港三大城市之间的竞争。物流业之争是刀光剑影。珠三角地区机场、港口密度之高令人咋舌。三城之争不仅表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旅游业、会展业、金融业等诸多方面。三地产业结构,特别是支柱产业日渐趋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且基本上只有竞争,谈不上合作。汽车本是广州的“独门暗器”,但最近深圳领导放言,深圳也要搞汽车。旅游业方面,香港有迪斯尼乐园,顺德则搞史努比缤纷世界乐园。会展业方面,广州有广交会、深圳有高交会、东莞有电博会。金融中心之争更是没有停止过。恶斗的结果,便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整体力量的削弱,区域竞争优势大打折扣。因此,从中央到民间要求珠三角城市群整合的呼声很高。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对策:(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圈)(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城市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加强规划与管理)读右图回答课本78页活动内容各题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模式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型,而珠三角是双核模式3.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4.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要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指城乡)格局。其次要经济开展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综合示范性,京津塘的高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本文标题:高二地理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4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