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周法律制度第一节西周的立法概况一、西周的法律思想二、西周的宗法制三、法律形式和立法概况一、西周的法律思想(一)西周的德治与礼治1、西周德治与礼治思想的发展(1)夏商的神权法思想——天命与天罚所谓天命就是王权神授。《尚书·召诰》:“有夏服天命”,“有殷受天命”。《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所谓天罚就是奉天罚罪。《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命。”《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2)迷信的殷人及神权法的困境商朝的天帝——天神和祖宗神的结合。《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夏商简陋的神权法面临的困境是无法解释政权更迭的合理性。(3)从以德配天到明德慎罚以德配天的思想诗经·大雅》:“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引《周书》“德”的要求:敬天、敬宗、保民。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上天和祖宗的教诲,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康诰》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明德慎罚”主张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实际上就是强调将教化与刑罚相结合。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理论体系下,“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4)德治、礼治思想的产生以德治国落实到具体就是以礼治国。“礼是由德的客观方面的节文蜕化下来的,古代有德者的一切正当行为的方式汇集下来,便成为后代的礼。”——郭沫若:《青铜时代》礼治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要按照礼的秩序去生活,以礼来维持等级名分制度。其核心是亲亲和尊尊。2、西周之礼(1)西周之礼的渊源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2)周公制礼作乐(周公)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位》(周公)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史记》卷四《周本纪》A.礼的内容周礼实际上是西周典章制度与礼仪规范的总和。它范围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国家的政制法度。2)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3)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记·曲礼上》A.礼的内容五礼(一):吉、嘉、宾、军、凶。——《周礼·春官·小宗伯》五礼(二):朝觐、聘问、丧祭、乡饮酒、婚姻。——《礼记·经解》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礼记·王制》八礼:冠、婚、丧、祭、射、乡、朝、聘。《仪礼》九礼: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大戴礼记·本命》B.礼的分类调整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上》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国富》C.礼的功能与作用预防违法犯罪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礼记·坊记》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礼记·经解》C.礼的功能与作用D.礼的特征:宗法性与等级性(3)“礼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内容“亲亲”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亲属。亲亲父为首: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尊尊”下级必须尊敬和服从上级,特别是一国之君。尊尊君为首:名位不同,礼数亦异。《左传》“长长”小辈必须敬重长辈“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和同姓不婚A.“礼治”的基本原则B.“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此指西周礼和刑适用的对象不同。2、“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意为奴隶主贵族所享有的特权、所配享的礼仪,平民和奴隶不得享受。周朝统治者也制定了一些规范平民生活的礼,平民之礼与贵族之礼有本质区别,平民既无荣誉也无特权。礼是辨明其身份,使其承担义务的枷锁。礼的交流从礼与俗的关系上说,上层贵族的礼仪,逐渐影响到下层民间风俗,如祭祖、祭社、蜡祭等;而有些民间礼俗也被贵族所吸收,变成国家的正式祭典,如祭灶、祭户、祭关帝等;形成上下交流,使得传统国家礼教具有民间风俗的社会基础,因而能够盛行不替。2、“礼治”的基本特征“刑不上大夫”是因为刑罚的制定主要不是针对大夫以上各级贵族的,而是百姓为了防范庶人以下平民的。“刑以治野人。”《左传·庄公二十三年》2、“礼治”的基本特征“刑不上大夫”指不同等级的人实行同罪异罚原则,不含有贵族犯罪一律不受刑罚处罚的意思。“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周礼·秋官·小司寇》“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周礼·秋官·小司寇》“公族无宫刑”《礼记·文王世子》区别:第一,礼与刑的作用不同。“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第二,礼与刑的适用原则不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礼则入刑。”《礼记·曲礼上》联系:第一,礼是刑即法的基础和渊源“律出于礼”第二,礼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本身就是广义的法。“寓刑于礼”二、西周的宗法制天子→嫡长子→天子→嫡长子→天子→嫡长子→天子(天下)↘庶子→诸侯→嫡长子→诸侯→嫡长子→诸侯(封国)↘庶子→卿→嫡长子→卿(采邑)↘大夫→嫡长子→大夫(氏族)↘庶子→士(家族)1.周文王(昌):在位50年。2.周武王(发):3.周成王(诵):周公旦辅政,杀武庚、管叔,放逐蔡叔。成王七年还政。周公与姜尚征东夷三年,灭飞廉,阉奄人。4.周康王(钊):作《康诰》。5.周昭王(瑕):南狩,卒于江。(怀疑是楚人暗算)6.周穆王(满):作《谲命》,征犬戎,立《甫刑》。在位55年。7.周共王(繄扈):灭密国。8.周懿王(歖)9.周孝王(辟方)10.周夷王(燮):(王室渐衰)11.周厉王(胡):国人暴动,王逃于彘(霍县)。共国(共县)共伯和执政十余年。12.周宣王(静):宣王中兴,在位46年。13.周幽王(宫瑆):幽王三年岐山崩,废申后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宜臼引犬戎破镐京。(一)宗法制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庶子为小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嫡长子称宗子,或宗主。(二)社会等级享有特权的阶层:王,公、侯、伯、子、男,士平民阶层:以郊为界,分为乡、遂两个区域。贱民阶层:鬲,臣妾等。三、法律形式和立法概况1、法律形式(1)礼。基本法律形式,内容广泛。(2)刑。基本法律形式,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3)誓,即誓词,为周王或诸侯所发布的战前动员令,属于军令。如《尚书·牧誓》(4)诰。即训诫之辞,为周王对诸侯发布的命令。如《尚书·大诰》(5)命,即王命,为周王对某一具体事务临时发布的命令。三、法律形式和立法概况2、立法概况(1)周公制礼周公制礼,使礼成为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制,内容庞杂,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行政、司法、宗教祭祀、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2、立法概况(2)《九刑》《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逸周书·尝麦解》:“刑书九篇。”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律令》:“此成王之四年,大正盖司寇也。正者,概修改之。曰授、曰举、曰藏,实有书在,是周之律令有书矣。”“以刑统罪”,是指先列刑罚,再将有关的具体犯罪表现逐一罗列于后。三、法律形式和立法概况三、法律形式和立法概况2、立法概况(3)《吕刑》《吕刑》,它制定于西周中期穆王时,由于国势渐衰,财政困难,穆王命吕侯重定刑书,以使四方归附并确立赎刑制度,对于没有确凿证据的犯罪允许缴纳钱财抵赎刑罚,以此来缓解国家财政压力。以“明德慎罚”为其指导思想第二节西周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民事主体二、所有权(土地及无主物等、取得及消失)三、契约(内容、种类及形式)四、婚姻和继承(婚姻成立及解除;身份和财产继承)一、民事主体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的取得和消失身份取得:奴隶主贵族、平民(庶人)、商人、奴隶年龄取得:《周礼·秋官·朝士》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之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于郊野,邑其男女,岁登其死生。”一、民事主体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正义云:“以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又疏云:“许嫁,则十五而笄,未许嫁,则二十而笄,亦成人之道也。”《礼记·内则》:“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三十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二、所有权(一)周王的土地所有权《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二、所有权(二)无主物所有权的取得西周对无主物实行一定条件下遵循先占取得原则。《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周礼·秋官》:“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大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三、契约1、契约种类:交换、买卖、借贷契约为主,租赁与雇佣契约较为少见。2、契约的内容:一般包括立约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双方的姓名、标的、证人和盟约之辞等。三、契约3、契约的形式(1)傅别,就是借贷券书,是调整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契约,是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法律依据。《周礼·天官·小宰》载:“听称责以傅别。”郑玄注:傅别,谓券书也。……傅,傅著约束于文书,另,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周礼·秋官·朝士》载:“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判,半分而合者。”三、契约3、契约的形式(2)质剂是商品交易关系的买卖契约,是处理买卖纠纷的法律依据,有两种不同的形式,长的称“质”,短的称“剂”。三、契约3、契约的形式(2)质剂《周礼·天官·小宰》载:“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为两书于一札,同而别之,大事以质,小事以剂。”贾公彦疏:“质剂谓券书,有人争市事者,则以质剂听之。”《周礼·质人》郑玄注:“质剂者,为之卷,藏之也。大市人民、马牛之属,为长卷。小市兵器、珍异之物,为短卷。”四、婚姻与继承(一)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西周的婚姻平民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贵族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礼记·曲礼》记载:“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白虎通·嫁娶》:“妻者,齐也,与夫齐体”。婚姻关系要件内容婚姻关系的成立实质要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达到法定婚姻年龄婚姻禁止同姓相婚、禁止不同等级之间通婚、禁止父母丧期结婚)形式要件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婚姻关系的解除解除条件“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限制条件“三不去”(“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四、婚姻与继承四、婚姻与继承(二)婚姻的成立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滕文公下》《诗·齐风·南山》称:“取妻如何?必告父母。”《礼记·坊记》曰:“男女无媒不交。”《诗经·豳风·伐柯》云:“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周礼·地官·媒氏》言:设“媒氏”之官,“掌万民之判合。”四、婚姻与继承(二)婚姻的成立2《周礼·地官·媒氏》:“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礼记·内则》:“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三十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四、婚姻与继承(二)婚姻的成立3.婚姻的禁忌(1)禁止同姓相婚同姓不婚主要是基于政治联姻和宗法伦常和优生需要。《礼记·曲记》“娶妻不娶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礼记·郊特牲》:“夫昏礼,……娶
本文标题:西周的法律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