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闻的真实性范畴一、新闻报道的真与假二、新闻真实的三种状态新闻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由本源到记者完成文本制作,是一个真实模拟事件的过程。新闻一旦离开本源,便成为虚构或假设,顷刻化为谎言。“生产”出来的新闻真实吗?从新闻本源到新闻的形成,涉及的是真实性问题,表现为记者的认识和事实原貌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假新闻多吗人们通常认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如果用编造的故事冒充新闻,虽然媒体上的事实可能历历在目,人们受到的却是欺骗。因此,真实不等于逼真,只有再现真实的原型,才是判断新闻是否发生过的准绳。卫生部一负责人:卫生部无权制定婚检制度但鼓励婚检2005年9月2日中国青年报案例一本报北京9月1日电(记者吴珊)8月31日,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一次会议上提及“中国有可能重新设定婚检制度”,并表示“(政府)比较倾向于重新做决定”。由于《婚姻登记条例》是由民政部制定的。因此,卫生部副部长此番话一时激起人们“强制婚检”还是“自愿婚检”谁说了算的疑问。记者今天致电卫生部办公厅主任毛群安。毛群安答复说,婚检制度是国务院颁行的,执行也是民政部门的事情,卫生部并不参与。卫生部称有关卫生部鼓励婚检的报道严重失实2005年9月3日中国新闻网真相中新网9月3日电中国卫生部3日发表声明称,9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载文“卫生部一负责人:卫生部无权制定婚检制度但鼓励婚检”。经核查,该文严重失实,是一篇虚假新闻。声明说,该报记者通过其他媒体的报道,错误理解卫生部领导讲话精神,认为卫生部要重新设定婚检制度。同时,记者又错误地将《婚姻登记条例》这一由国务院制定和颁布实施的国家法规,当成是由某一部门制定的,由此而产生了所谓婚检问题“谁说了算的疑问”,找出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新闻由头。该报记者在通过电话与正在外地出差的卫生部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联系时,并没有表示要就上述问题进行采访。毛群安副主任向该记者阐述了一些对婚检工作的观点,但记者就此断章取义,蓄意编造了“卫生部办公厅主任”接受采访并答复问题的新闻。记者甚至连发言人的职务都没有搞清楚。声明强调这是一起严重的、情节恶劣的失实报道,将作进一步责任追究。宝石山上真有宝石2005年8月23日杭州日报案例二西湖边有座宝石山,有人便开玩笑说:如果宝石山上真有宝石就好了。昨天,省地质专家方起东教授还真透露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给西湖博物馆采集岩石标本的过程中,专家们研究后发现:“宝石山”发现了红色的宝石,从地质学的角度称之为“碧玉”。方教授说,碧玉是玉石的一种,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照理说应该是白色的,但由于含有氧化铁的成分,因此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映出美丽的红色。宝石山上有宝石,这一消息让杭州的地质界与地理界都很重视。专家们说,这为考察杭州的地质演变与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还极大地提高了宝石山的旅游观赏价值。今后,去宝石山登高的市民可要亲眼瞧瞧名副其实的宝石了。哗众取宠引出恶果2005年9月1日文汇报真相一教授称杭州宝石山上有宝石导致众多市民游客凿山寻“宝”这一周,对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的干部员工来说,犹如经历了一场劫难:成百上千的杭州市民和游客随带榔头、凿子、老虎钳等工具,来到西湖新十景之一的“宝石流霞”宝石山上凿石寻宝。尽管岳庙管理处的30多位干部员工以及宝石山管理办、北山派出所派员上山阻拦,但这方圆2000多亩的山体石峰防不胜防,管不胜管。短短几天时间,宝石前山的许多石峰及寿星石、宝石流霞、馒头山和蛤蟆峰等主要景点已被挖得千疮百孔,令人十分心疼。杭州那家披露“宝石山上有宝石”的媒体,赶紧于8月27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再登一则《宝石山上的“宝石”不能随便挖》的消息,还是以专家的口称“宝石山上的‘宝石’既无欣赏价值更无经济价值”,并配发了短评《弄错啦》,杭州的其他媒体也同声谴责那些上山挖“宝”的市民。岳庙管理处和公安部门加派人手在山上巡逻管理,但每天依然有市民上山挖“宝”不止。补救报道无力回天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假新闻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每出现一次,都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假新闻的产生并不完全是记者主观捏造的(如果这样,就涉及到职业道德问题了)。正因为这样,研究新闻的真与假,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闻报道的真与假新闻真实,是记者的认识和客观事实的统一,是生活本源被反映的结果。新闻真实是一种静态化的结果,而不是事实本身。请注意(一)、新闻报道的主客观范畴(3)新闻真实是第二性的东西,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前提,永远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包含主客观分离与统一的两种因素,前一种因素随时都可能出现,炮制出假新闻。1、新闻报道属于记者的主观范畴:(1)没有记者的采访、分析、综合这些主观行为,就无法再现事实的原貌,“事实”本身不会直接跑到广大公众那里。(2)不同的记者,认识能力有很大差别,对客观事实真实的把握是否精确,取决于记者的能力和主观努力的程度。甘肃特大交通事故3死8伤监察厅厅长因公殉职案例三中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从今天上午甘肃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14日晚10时许,甘肃109和312两条国道交叉处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甘肃省纪检委一辆车号为甘A-00231别克小车和武威市运输公司一辆车号为甘H-06549的豪华轿车相撞,造成小车3人当场死亡、轿车8人严重受伤的后果。据人民网报道,被撞碎的小车是甘肃省委纪检委的车辆,车上坐的是甘肃省纪检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厅厅长王润康和甘肃省纪委常委、秘书长韩豫平,包括其司机在内3人当场死亡。甘肃监察厅厅长身亡报道系捏造2005年9月17日《新京报》真相本报综合报道昨天上午,有关方面从甘肃省公安厅获悉:甘肃省9月14日没有发生3死8伤的特大交通事故。至于甘肃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厅厅长王润康和省纪委常委、秘书长韩豫平,以及司机等3人遇车祸殉职一事纯属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捏造。甘肃省有关部门正在对捏造者进行调查处理。2、新闻报道主客观统一的困难(1)、作为记者认识的内容,新闻中的真实与生活中的事实是两种不同的对象,阅读新闻和报道新闻是不同。前者是间接的、后者是直接地接触事件。(2)、新闻是现实本源的反映,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被报道,经过了记者大脑的加工,而不是从现实中直接搬到媒体上的。(3)、从新闻的反映特点看,它是客观对象的主观映像,通过记者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才能表现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过程。案例然而,在新闻报道中,个别记者肆意歪曲事实本源,刻意追求轰动效应,哗众取宠,这类假新闻不胜枚举。河南老寿星一百六十岁1998年11月29日《楚天都市报》说明:该照片系吴云青82岁时所拍摄。报道时已经去世。农妇身上奇迹般“长”字2005年8月18日左江日报案例近日读者来电反映,(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一位农妇胡玉芳的皮肤上竟“长”出“花好月圆”、“恭喜发财”的祝福语,村民对此十分诧异。8月16日中午,笔者来到榆中县甘草店镇好地岔村,见到了胡玉芳。提及胡玉芳第一次“长”字的经历,她和丈夫都唏嘘不已。据他们讲,7月25日下午6时许,他们一家人正在吃饭,孩子突然发现胡玉芳的胳膊上有一行字,细细一看像几个印在皮肤上的血字。左胳膊为“发财”两字及“ABCD”的英文字母,右胳膊和腹部上是“恭喜”、“888”的字样。当时他们并未太在意此事,不料此后的日子里,胡玉芳的身上每天都“长”出内容不同的字句来,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笔者带着满腹疑惑,就胡玉芳皮肤“长”字的现象,咨询了省皮肤性病学会常委、省人民医院专家门诊部皮肤科专家王国玉。王国玉解释说:此事他是第一次听说。假如患者用物品划擦皮肤后出的字,就是人工划痕症,而这位妇女不划不擦皮肤就会“长”字,确实令人称奇,王国玉怀疑该妇女有特异功能。(二)新闻真实的含义一是指新闻对所报道的事件、人物、数字、思想观点等都必须准确可靠;1、新闻真实的含义(两重含义)一是引文、史料及背景材料同样准确有据。而是指准确地报道全面的事实。新闻中不仅某个具体事实符合实际,而且反映全面事实的真相。新闻真实的定义一条新闻,不仅要如实反映事物的面貌,还必须再现事实中的关联内容。新闻的意义可以超出事实的时空范围,但报道的事件本身却不能超越它存在的时空。回避事实中的重要情节,尽管新闻中的事实是准确的,而报道本身仍可能是虚假的(1)采访报道迟缓,丧失了抓取真实事实的时机。采访报道距离事实发生的时间越远,搞清楚情况就越困难,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2、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2)记者采访的区域狭小,采取的往往是事实的局部情况。(3)因为强化新闻的意义而拔高了事实的重要程度,改变了事实原有的意义。(4)策划新闻,导致新闻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二、新闻真实的三种状态(一)、真实地概述事况任何一件新闻,如果不反映现实生活的实体,缺少事概真实,就不能引导受众正确地认识生活、看清现实。1、什么叫事概真实记者的概述和事件的概况一致,对事实整体的概貌作出真实的反映,叫做事况真实。动物过年也领到“红包”2002年2月16日北京晨报案例据新华社电一对出世半个月的黑熊娃娃在春节期间也领到了红包,上海野生动物园日前推出了“新春万人不食野生保护动物大行动”,吸引了众多热心市民。截止目前,已经有小老虎、白袋鼠、火烈鸟等野生动物收到了红包,分别被虹桥中学、吴淞二中等单位和热心市民认养,募集善款一万多元。市民给野生动物的“红包”只是象征性的认养费,如果按照正常程序,一只丹顶鹤的认养者,一年就要为它拿出2000元的“生活费”,而此次参加活动的市民,只需花费200元钱,同样能拿到荣誉证书,并且在“野生动物保护墙”上铭刻下自己的名字。2、违反事概真实的常用语大多数消息都有概述语,如:“全市人民行动起来”“纷纷走上街头”“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类概述事实往往把一部分人的情况当作广大公众的普遍现象,歪曲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抽调了事况真实的灵魂3、如何达到事概真实严格地说,事概真实是以统计和概率为前提的,局外人无法花费时间把握它的精确性,也难以指出这类虚构的事况,记者对概述语的运用,有随心所欲的倾向。只有全面系统的考察,获得全面系统的材料,对广泛的事实才能作出准确的概述。记者的陈述从个别的、偶然的事实一下子跳到普遍的、必然的结果,在没有确凿的量化前提下,往往是乱用“装饰语”的结果。(二)、真实地陈述情节探讨新闻的真实性,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意识反映事实的演变,即生活本源的详情二、是再现新闻情节的手段。记者借助具体新闻形式,再现客观事实的过程及细节,达到确切模拟客观事实情节的图景,属于情节真实,又称真实的情境真实。记者没有专业知识和采访的熟练技能,很难找到恰当的语义真实地反映具体事实。严重的,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1、情节真实的含义2、追求情节真实描述事件细节是新闻的基本表现手法,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出具体描绘,能够强烈地打动读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记者无选择或孤立地考虑细节描写,滥用夸张和渲染,就可能破坏新闻报道的目的性。事件情节的真实来自感性材料,不仅同记者的注意观察密切相关,而且同过去的经验、已有的只是也紧密相关。要使观察达到真实,必须深入采访,再现事实的动感,力求用生动的语言复制事实的可感性。(三)、真实地阐释事实在新闻中,记者对事实趋向的说明符合实际,称作阐释性真实。1、阐释性真实的含义电视新闻在谈到某地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时,说市民踊跃鲜血是爱国行动,表现出很高的觉悟。献血是好事,但跟爱国好像也攀扯不上。新闻媒介为了宣传的需要,人为地拔高宣传对象,往往扭曲了事实的趋向,失去了阐释的真实。例如2、避免阐释事实不准确新闻报道最怕的是在认识事实真相方面,记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事实发生分离。
本文标题:新闻真实性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5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