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德育(二):经济与政治常识老师的几点要求:一、关于纪律方面的几点要求:1.上课期间每个同学必须佩戴校牌;2.每个同学必须携带课本来上课;3.上课前每个同学必须将自己的手机放入手机睡袋中;4.每个同学必须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课堂安静,如有违反者将会有相应的惩罚,至于如何惩罚可由班级同学投票一致决定;5.上课禁止睡觉;6.幼儿教育专业的同学不可利用上课时间做与课堂无关的手工;二、关于平时作业与考试方面:1.定期完成配套习题册,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成绩中,如果有些同学没有完成这些作业,将会没有平时成绩,这门课就算不及格,需要再重新补考。2.期末成绩的组成:期中成绩×20%+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60%※学习经济与政治常识的必要性一、经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二、政治生活就在我们身边•第一课学会理财和消费•第一节:聚集货币•第二节:商品价格的奥秘•第三节:认识个人投资•第二课走近经济圈•第一节:了解市场经济•第二节:做现代企业人•第三节:了解税收与劳动者权利义务•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第二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四课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节: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第二节:行使公民政治权利•第五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第一课学会理财和消费•第一节:聚焦货币•★学习目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进行新课•一、货币•1、货币的本质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问题: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商品的定义:(1)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2)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问题: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关系?•用于交换•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物品非商品•非劳动产品(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教师: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产生: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说明: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2)、流通手段•直接的物物交换:商品——商品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商品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货币的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职能。•3、货币的演变(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如:贝壳、布帛、牲畜、兽角、猎器等(2)金属货币金属货币:以金、银、铜等金属为材料的货币被称为金属货币。优点: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金银是最重要的金属货币。讨论: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思考题:P5•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1、此观点正确。•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磨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优点: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制作交易成本低、比金属货币更易保管、携带和运输。如: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等(4)电子货币如:银行卡等特点:方便、安全、快捷、节约等4、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课堂练习•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了商品就有了货币B.先有商品后有货币C.先有货币后有商品D.商品货币同时存在,同时产生•答案:B•2、货币的本质是()A.一种商品B.纸币C.一般等价物D.流通手段•答案:C•3、某商店一件上衣标价150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答案:A•4、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地有()A、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B、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C、制造假币是违法的,持有、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D、纸币在流通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答案D1、信用工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1)信用卡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类别: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两类。信用卡的用途: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2)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3)汇票•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2、外汇•问题:假如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1)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2)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3)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4)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5)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1、下列关于信用卡的说法正确地是()A、任何机构都可向社会发行信用卡B、持有信用卡,可在任何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和购物C、持有信用卡,在消费时就可不受存款数量的限制D、持有信用卡,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答案:D•2、支票和汇票的共同点在于()A、其使用都避免和减少了现金交易带来的麻烦B、都能在市场上流通转让C、都用于外埠结算D、都是商品,和货币一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答案:A课堂练习•3、外汇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A、是用于同城结算的支付手段B、是用于外埠结算的支付手段C、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D、是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答案:C•4、在国际外汇市场,199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199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A、日元升值了B、美元升值了C、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D、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答案:AD•第二节:商品价格的奥妙•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一、了解商品价格•1、价格的定义:•价格就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2、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商品生产经营的成本。•(2)供求影响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3、政府指导价•是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价格。•4、商品的交换•(1)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2)商品交换的三种形式•直接的物物交换:商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商品•发达的商品流通:商业•[例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买方市场B.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C.卖方市场以卖者为主导,商品供应充足D.买方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上涨•答案:B•[例2]商品价格()•A.由供求关系决定B.是无限涨落的C.由价值决定的D.是无法确定的•答案:C课堂练习•二、学会合理消费•教学目的: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入手,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一)消费及其类型•1、消费:通常是指生活消费,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对生活资料的消耗。2、消费的类型(1)按消费对象划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2)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划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按交易方式不同划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二)影响消费的因素•1、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2、消费品价格•(1)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2)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三)消费行为•1、消费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的行为总和。•2、消费行为的类型•(1)冲动型消费行为•(2)理智型消费行为•(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面面观•(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2、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例1]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C.适度消费D.盲目从众答案:B[例2]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A.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C.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
本文标题:经济与政治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5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