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1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讲义(李海洋)-
2011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讲义(李海洋)-.txtゅ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莪不会去缠你。说好的不离不弃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大纲变化解读随着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考试大纲的发布,这门课程考查范围可能的变化也在众多猜想和预测中尘埃落定。一方面,新大纲的发布为广大考生明确复习指向提供了权威文本,另一方面,对新大纲内容的准确解读,至少要避免误读,也是考生亟需做好的一项工作。这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为切入点,谈谈考生应该如何认识新大纲、如何把握新大纲、如何利用新大纲。从新大纲对试卷形式和试卷结构的要求看,2011年新大纲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学科的分值比例依然保持在22%这个原有的水平上,对比2010年思想政治理论真题试卷,这门课程单项选择题4分,多项选择题8分,材料分析题10分,总计22分,与2010年大纲要求比例完全吻合,从这个意义来讲,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试卷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试题分布情况基本也就可以明确。从考生最关注的2011年新大纲考点变化看,属于微调性质。这是因为2010年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刚刚进行了重大改革,2010年的考试是对这项重大改革的第一次真实检验,其成果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总结。因此,新大纲考点只进行微调是合理的。今年的考试大纲以稳定为主,稳中求变,即整体上保持原有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在具体知识点的表述方式上进行调整,这既是对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成果的保持,同时也是改革路上的继续探索。新大纲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部分内容共做了5处变动,其中删除两处,分别为第七章第二节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第三节的“改善党的领导”,变更三处,分别为第三章第二节的“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变为“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第七章第二节的“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变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第八章第二节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变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考生从备考的角度如何解读新大纲的这种变化?首先,试题难度保持稳定。试卷基本结构的延续和新大纲知识点的局部微调,意味着试题总体难度不会改变,相对于2010年的重大改革,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部分内容在难易程度上将维持基本平稳的水平,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查。其次,考点设置更为合理。从已被删除的两处知识点看,这种变动的合理性在于,“社会主义改革”和“改善党的领导”这部分内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专题内容有重合之处,只是着重点有所区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这两部分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角度进行阐述,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这部分内容更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单纯从考试角度出发,这部分内容更容易结合当代中国实际进行命题。这种考点设置的合理性趋势便于复习水平较高的考生后期归纳总结。再次,命题热点初露端倪。从变动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三处内容看似只是表述方式的不同,但却暗藏玄机。第一处,原有的“真理与谬误的统一”主要侧重点在于认识,而“成功与失败”这一表述,则是侧重于实践,可以说是一次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值得重视。虽然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已经出现在2010年的分析题中,按照以往同一知识点不会连续两年出现在分析题中的惯例,这一内容不会作为2011年分析题的重点考查范围,但是由于是2011年新大纲为数不多的变化点,因此也必须引起考生的高度注意。而且,“成功与失败”具有新的命题角度,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认真领会,扎实准备,切不可大意。第二处,“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突出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抽象原理,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更加强调唯物史观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因此在实际命题时,材料的选择,切入的角度都会有所不同。第三处,原来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要求从二者的对立统一角度去理解,而“‘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好象侧重基本定义的考查水平,表面上看,似乎难度是降低了,其实不然,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改动发生在考试大纲上实际上是具有标识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结构和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绪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资本主义论科学社会主义论绪论考点群逻辑结构图绪论部分试题不多,题型为客观性试题。考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内涵:主体、性质、对象、内容、广狭二义(此考点本身理论内涵丰富,但对于公共课考生而言属纯记忆性内容)2.历史条件(重点考点理解记忆型)表层: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大工人运动马恩革命实践深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存在—社会意识3.理论来源(重点考点理解记忆型)表层: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深层:意识形态的继承性4.性质: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属难点,但非高频命题点)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主要记忆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多重含义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及主要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内涵历史条件性质唯物论考点群逻辑结构图前提性问题决定唯物论考点群分析▲物质观考点群(1)核心概念物质范畴(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重点考点①物质的存在形态:自然存在物(宏观物体、微观粒子、宇观天体、场、反物质)及其运动形式;社会存在物及其运动形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物质性的社会关系,物质性的社会活动)。②列宁物质定义的定义方式——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来把握物质(3)难点考点①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一维性)、空间(三维性),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③物质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唯物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空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无限性社会的物质性——“半截子”唯物主义——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观定义方式——根本特性——存在形态意识观实践观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正确的实践观点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阶段——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语言外壳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意识的主观性——虚假映像意识的能动作用——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生理调控性——能动作用的条件性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唯意志论——机械论——宿命论内容表述——谁明确提出几方面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性同一性含义——功能——意义(4)次重点考点①物质的特性:根本特性——客观实在性。独立性(外在性):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依赖性(可反映性):依靠意识所反映、被意识所指导的实践所改造。②时空无限性原理:无限由有限构成,有限可转化为无限,客观世界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这一原理是坚持世界物质性和确立积极的革命人生观的科学依据。(5)命题热点①“半截子”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唯物,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②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物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之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世界统一于(运动着的)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石。它是反对唯心主义、二元论及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也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意识观考点群(1)核心概念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性的同时,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重点考点①虚假映像的客观“原型”②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和对人的生理活动的调控性。(3)难点考点①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②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③意识主观性的不同主体表现(4)次重点考点①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近似的感觉特性②意识从自然界产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③意识能动作用发挥的条件: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通过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5)命题热点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承认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运用客观规律的条件。反对唯意志论、机械论、宿命论。▲实践观考点群(1)核心概念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重点考点①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感性物质活动)、自觉能动性(理性思维指导)、社会历史性(客观条件制约)。②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关系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科学实验(科学探索和精神文化创造活动)。(3)难点考点①实践的地位: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将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创造了人的特征,实践创造了人的社会结构(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性的社会性);实践在不断的改造着自然和社会(实践对物质世界改造的物质性活动),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②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命题热点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对人进行报复”、“人类同自然的和解”。辩证法考点群逻辑结构图唯物辩证法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二者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原理普遍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方法论意义两大特征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度。适度原则-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三大规律普遍性特殊性矛盾范畴-矛盾对立面-矛盾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内容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原因和结果-特性:时序性、反馈、多样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两种趋势——二者关系——方法论意义本质和现象-假象与错觉——方法论意义可能和现实-现实的含义——可能的复杂性形式和内容-方法论意义五对范畴归纳和演绎-概括一般,推论个别分析和综合-分解和整合认识对象具体和抽象-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主观对丰富复杂客观的把握与说明辩证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四个方法同一性斗争性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三段式——方法论意义辩证法考点群分析▲两大特征1.普遍联系考点群(1)核心概念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重点考点联系的普遍性(承认世界物质统一性):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整体联系、实践联系。(3)次重点考点①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之一。②联系的客观性(坚持唯物论的体现):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③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4)命题热点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在动态中考察事物出发点。普遍联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普遍联系
本文标题:2011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讲义(李海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6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