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练习题3新人教版必修3
-1-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练习题31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D2.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性昆虫,该昆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期内出现A.先减少后增多B.大量减少C.大量增多D.无显著变化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4.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诗句中表现为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地衣→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7在灭鼠时,如果我们杀死老鼠总量的一半,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老鼠总量-2-A.恢复到原来的数量B.会继续下降,然后快速增长8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A.46B.125C.88D.969.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10.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一块农田被弃耕后被松树等植物覆盖B.冰岛火山爆发后,有人发现在一些火山岩上已经长出了一些地衣C.草原上一片草地被火烧后,第二年又长出了小草D.长江源头被过度砍伐的森林,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原貌11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1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13.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3-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①B.增长型和②C.衰退型和③D.增长型和④14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问题: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头(计算公式是:N︰[a]=[b]︰[c])。A.30B.32C.64D.9615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16.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D.共生关系,实线、虚线代表两个物种彼此依赖,相互有利17.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加的个体数B.一亩农作物的年产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每平方米甘蔗地中甘蔗的数量18.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那一因素有关()-4-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19.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20.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2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雄性个体数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2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①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③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④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③④23预测某地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组成24、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总数量调查法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D.无法估测25.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A.性别比例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D.迁入率和迁出率-5-26.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境外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①有害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A.(D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7.防止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松毛虫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和互利共生B.捕食和寄生C.捕食和互利共生D.寄生和捕食29.白蚁的消化道生活着多鞭毛虫,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消化道内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被饿死。而多鞭毛虫离开了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与多鞭毛虫的关系是A.种内互助B.寄生C.互利共生D.捕食30.演替过程中乔木层逐渐取代了灌木层,其主要原因是()A.乔木的繁殖能力较强B.灌木的寿命较弱C.灌木为低等植物D.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31.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A.有规律B.有一定的方向C·可预测D.永远进行,无终止3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类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33.下列因素中对群落演替影响最大的是()A.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海外B.气候的变化C.人类活动D.大规模的地壳运动34、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重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35.、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以看做是一个A.种群B.群落C.生物圈D.生态环境36.一块面包上有一个霉菌,如果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条件下,其数量变化在一天内最可能的是A.“J”型曲线增长B.“s”型曲线增长C.“J”型或“s”型曲线增长D.无规律增长37.演替过程中乔木层逐渐取代了灌木层,其主要原因是()A.乔木的繁殖能力较强B.灌木的寿命较弱C.灌木为低等植物D.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38、引起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B.空气逐渐稀薄C。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D.云雾量增加-6-39.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总数量调查法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D.无法估测40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种群41.。1976年,科学家在某地区调查,发现一种鼠的种群密度为58.66只/公顷(ha),当年采用药物方法灭鼠。然后调查其后四年该地区鼠的种群密度变化。下图表示1976-1980年该鼠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B点后,该鼠种群呈型曲线增长,据图判断该种群的最大密度约为只/公顷(ha),达到此密度用了大约年时间。(2)鼠种群增长率在D-E段呈(增加、不变、减小)趋势,F点处种群增长率为。(3)上面四条曲线中能表示鼠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是。-7-②年份增长速率①增长速率年份增长速率年份③④增长速率年份(1)、“S”160左右三年(2)、减小0(3)④442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特性。(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3)决定种群密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值,在鱼类捕捞中常控制鱼类数量在____
本文标题:2012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练习题3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6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