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5广东专插本生态学试题+答案
广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生态学基础本试卷共4页,4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3.答题卡上选抒题选项有[A][B][C][D][E]5个信息点,考生应根据试题的实际情况填涂答案。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试题答案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按顺序作答,并注明大题号和小题号。如需改动,先画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沽,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将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分支学科,依据的是研究对象的BA.分类学类群B.组织水平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2.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效率最高的是AA.玉米地B.荒漠C.湖泊D.海洋3.具有暖窄温性生态幅的生物是CA.湖泊中的芦苇B.农田中的水稻C.温泉中的嗜温细菌D.草原上的野兔4.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最少的是DA.红光B.橙光C.蓝紫光D.绿光5.稳定型种群的年龄结构是BA.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B.老、中、幼个体比例大致相同C.幼年个体较少而中年个体较多D.幼年个休较多而老年个体较少6.下列属于K-对策者的是DA.杂草B.细菌C.昆虫D.乔木7.荔枝园养蜂应用的种间关系是B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中性作用8.数学模型dN/dt=rt表示种群C(无K值,非密度制约)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9.以种子越冬的植物是C(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A.高位芽棺物B.地下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地面芽植物10.下列属于寄生食物链的是BA.青草→野兔→狐狸B.哺乳动物→跳蚤→鼠疫杆菌C.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动物D.藻类→甲壳类→小鱼11.下列属于异养生物的是CA.草木植物B.浮游植物C.浮游动物D.光合细菌12.下列属于沉积循环的是C(磷、硫、K\CA)A.碳循环B.氮循环C.磷循环D.水循环13.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如DA.动物向体外分泌信息素B.植物以香味吸引昆虫传粉C.南瓜田边种植紫苏来驱虫D.鳗鱼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14.生物小循环的特征之一是C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循环D.开放式循环15.下列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BA.石油B.风能C.煤炭D.天然气16.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经济价值,例如森林可提供AA.清洁空气B.木材C.药材D.薪柴17.从生态位的角度考虑,下列间作效果最好的作物组合是DA.小麦与大麦B.玉米与甘蔗C.花生与大豆D.玉米与花生18.下列为描述群落时间结构的是CA.温带草原春季返青,盛夏初秋两花盛开B.池塘里不同鱼种栖息在不间的水层C.森林具有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层D.温带落叶林中各种动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19.有毒物质(如DDT)沿着食物链转移,越是后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越高,这种现象称为AA.生物富集作用B.负反馈调控C.化感作用D.水体富营养化20.酸雨的pH小于AA.5.6B.6.0C.6.4D.7.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1.生物圈的空间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土圈的上层。22.没有种间竞争和捕食胁迫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而某一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23.报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水生植物可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例如芦苇属于挺水植物,水葫芦属于浮水植物。24.依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其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25.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26.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包括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27.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28.在全球碳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陆地和海洋。海洋无机碳(DIC)含量约是大气中含碳量的50多倍,29.生态金字塔包括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30.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被植物自己呼吸消耗掉,剩余部分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31.植物在陆地上的地带性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结合状况。32.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有3种:斑块、廊道和基底。33.引起温室效应要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和氟氯烷等。34.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包含共同性质原则、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35.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该区域内物种的数量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请简述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的主要内容。最小因子定律:在“稳定状态”下(即能量的流入与流出处于平衡的情况下),当某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接近物种所需要的临界最小值时,它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37.请简述r-对策者的主要特征。r-对策者主要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不过r-对策者死亡率高,但它能使种群迅速恢复,高扩散能力使其迅速离开不利环境,有利于建立新的种群和形成新的物种。38.请简述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人类活动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等,可以使群落演替方向顺应自然演替方向并加速群落演替;消极影响如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等,可以使群落演替方向违背自然演替方向并减慢群落演替速度。39.请简述全球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的过程。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是降水、蒸发和径流,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40.请简述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槪念。原生演替,指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行为。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份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总之,原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41.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作用的含义。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2.联合国在1994年签署的防治荒漠化公约中,把荒漠化定义为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干旱、半干旱和偏干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请论述人为活动是如何引起土地荒漠化的,以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人为活动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禁止乱砍乱伐,减少开垦草地面积,大力推广新能源;(5)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6)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节约用水,发展滴灌农业。43.请陈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定义,并根据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原理,论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称为食物网。根据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原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用全局的眼光关注围绕农产品的整个食物链食物网的安全性。这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农产品的产量,还要考虑到围绕农产品的整个食物链食物网的安全性,这样才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例如为了保证农产品产量,杀灭害虫,大量喷洒农药就是不对的,因为它容易杀死害虫天敌,加剧害虫的爆发,同时残留的农药也容易危害人类自己。那么,为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药物防治的力度,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如引入害虫天敌等。
本文标题:2015广东专插本生态学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0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