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护理的支持性理论[1] 护理学
护理学导论陈明瑶周春美主编19:46护理学导论第五章护理的支持性理论李奇能19:46学习目标1、掌握:系统论在护理中的应用;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内容及需要层次理论对护理实践的意义;压力、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以及适应的概念,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沟通的技巧;健康教育的方法2、熟悉: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功能;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塞里的压力反应过程;压力防卫;与特殊患者的沟通;阻碍有效沟通的因素3、了解:需要层次论的特征19:46第一节系统理论•一、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含这样两个要素,一是要素的集合,其次是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集合。•二、系统的分类•(一)按组成要素的性质分类•(二)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三)按系统运动状态分类19:46第一节系统理论•三、系统的基本属性•(一)整体性系统是由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但系统的整体性能可以大于各要素的性能之和。•用公式表示:•系统的功能>∑要素的功能(二)相关性相关性是指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三)层次性一个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该系统本身又可看作是更大的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就构成了系统的层次性。(四)动态性系统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内部结构也可以随时间变化。19:46第一节系统理论•四、一般系统论在护理中的应用•(一)培养了整体护理的思想•1.人是开放系统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作为自然系统中的一个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2.人是一个整体整体护理的观点就是把人看作是整体的、开放的系统。•(二)作为护理程序发展的依据•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其理论依据有系统论。19:46第二节需要理论•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人脑对生理与社会需求的反应。•二、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一)生理需要生理的需要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需要。•(二)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和保障。•(三)爱与归属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属于情感的需求,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会感到孤独和空虚。•(四)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包括自尊以及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塑造的需要。19:46第二节需要理论•三、需要层次的基本观点•(一)人的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是这样的次序不是绝对固定的,人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可以发生层次超越或倒错的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二)需要的满足过程一般是逐渐上升的,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三)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低层次需要尚未满足,高层次需要就出现,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四)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的需要更强烈,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五)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哪些满足,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人的行为。19:46第二节需要理论•四、需要层次论在护理中的应用•(一)基本需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其满足的程度与健康状况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满足都有助于健康的维持与促进,在护理上应注意识别服务对象的未满足的需要,提供有效的护理帮助和解决的措施。(二)越是最底层的需要对个体越显得重要,生理需要的满足是最底层的需要,应注意首先满足最低层次的需要,然后再考虑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三)需要的满足是逐渐上升的,一般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出现并逐渐明显和强烈。但有时不同层次的需要会重叠,甚至颠倒。低层次需要尚未满足时,可能已经出现了高层次的需要而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也并为消失,而只是对人行为的影响降低。•(四)有些需要并非生命所必需,但能提高生命活动的质量,有些高层次需要并非生存所必需,但它可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如果不被满足,会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健康。19:46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一、相关概念•压力是个体“觉察”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构成威胁时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二、有关压力学说•(一)塞里的压力学说•他认为压力是生理反应包括全身适应症候群(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和局部适应症候群(localadaptationsyndrome,LAS)。塞里认为无论是GAS还是LAS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二)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学说•拉扎勒斯的压力和应对模式的主要观点:是将人和环境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互惠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三)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美国精神病学家霍姆斯(ThomasHolmes)和拉赫(RichardRahe)于1967年根据对5000人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在研究生活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中,发现生活中的变化是一种需要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进行适应的应激。19:46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三、对压力的防卫•(一)对压力的第一线防卫—自然的身、心防卫•1.生理防卫•2.心理防卫•(二)对压力的第二线防卫—自力救助•有4种方法可进行自力救助,用于减轻压力。•1.正确对待问题•2.正确对待情感当人们遭受压力源后,可表现出焦虑、沮丧、生气或其他情绪。•3.利用可能得到的支援•4.减少压力的生理诱因•(三)对抗压力源的第三线防卫—专业辅助•人一旦患有身心疾病,必须及时寻找医护人员的帮助。由医护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19:46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四、对压力的适应•(一)适应的概念•适应是机体对环境变化的调整,是应对的最终目的,可看成是长期的应对。•(二)适应的层次•1.生理层次生理适应是指发生在体内的代偿性变化,如全身适应综合症(GAS)和局部适应综合症(LAS),这些变化都是由于外界对身体的需求增加或改变而引起的。•2.心理层次心理适应是指当人们经受心理应激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情绪去认识情况和处理问题,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3.社会文化层次社会适应是调整个体的行为,使之与各种不同群体,如家庭、专业集体、社会集团等的信念、习俗及规范相协调。文化适应是指将我们的行为进行调整,与另一文化,如种族、民族、宗教、异地的概念、思想、传统和习俗相适应。如入乡随俗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适应。•4.技术层次技术适应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科学工艺和革新技术,以改变周围环境,控制自然环境中的许多不良的压力源。19:46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五、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一)医院中常见的压力源•1.环境的陌生病人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对饮食不习惯,对作息制度不适应,对负责自己的医生、护士不了解等。•2.疾病的恐惧病人感到疾病的威胁压力,如想到可能得了难以治愈的疾病或不治之症,或即将手术、可能致残等。•3.对住院与外界的隔离的不适应病人与家庭分离或与他人隔离,不能与亲友交谈,与病友无共同语言,感到自己不被医护人员的重视等。•4.信息的缺乏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不清楚,对医护人员说的一些医学词汇听不懂,自己提出的问题得不到答复等。•5.丧失独立自尊感病人因疾病而丧失自理能力,进食、洗澡、穿衣、入厕等都需别人协助,且须卧床休息,不能按自己意志行事等。19:46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二)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压力源•护士为满足病人身心需要所提供的专业性帮助,有助于病人康复,但如稍有不慎,也会给病人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必须确保护理工作质量,避免出现以下各项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压力源。•1.护士不了解病人的需要,如生理的、心理的与社会的需要。•2.护士缺乏观察能力和熟练技术,对病情变化末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3.护理工作中对环境的安排不够妥当,如有噪声、光线过强、温度不适宜等。•4.护理工作中忽视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以致影响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5.护理工作中忽略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合作。19:46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三)护理人员如何协助病人适应压力•1.评估病人所受应激的程度、持续时间、过去承受应激的经验,以及可以得到的社会支持。•2.分析病人的具体情况,协助病人找出应激源。•3.安排适宜的住院环境,使病室环境舒适安全,生活方便,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病人的影响,让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生活。•4.协助病人适应实际的健康状况,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运用有效的应对方法。如指导病人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卫机制或松弛术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和对预后的焦虑等。•5.协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与家属合作,减轻病人的陌生、孤独感。•6.护士应注意自身的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护理技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准确适当的处理。19:46第四节沟通理论与健康教育•一、沟通概念与构成要素•(一)沟通的概念•沟通就是交流,沟通是人与人交换意义、观点、情况或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二)沟通的构成要素•1.要沟通的事物•2.信息发出者•3.信息本身•4.途径•5.信息接收者•6.反馈19:46第四节沟通理论与健康教育•二、沟通的种类•(一)语言性沟通•1.书面语言:以文字及符号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即写出的字,如报告、信件、文件、书本、报纸等。•2.口头语言:以言语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即说出的话,包括交谈、演讲、汇报、电话、讨论等形式。•3.使用语言沟通应注意的问题•(1)词汇要通俗易懂•(2)保证的清晰和简洁•(二)非语言性沟通•1.非语言性沟通可改变语言性沟通所表达的意思。•2.非语言性表达比语言性表达更接近事实。•3.特定环境下的非语言性表达具有特定的意义。19:46第四节沟通理论与健康教育•三、沟通技巧•(一)倾听的技巧•1.参与•①与病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保持0.5—1m的距离,双方都能听清对方说话较为适当;•②保持放松、舒适的姿势;•③与病人保持眼神交流;•④避免注意力不集中的动作,如不时的看表;•⑤给对方及时的回应和适当的鼓励,,如轻声说“哦”、“是”或点点头等,表示你的理解和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19:46第四节沟通理论与健康教育•三、沟通技巧•(一)倾听的技巧•2.核实•①复述:将病人的话复述一遍,尤其对关键内容,但不加评论;•②意述:将病人所说的话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但保持愿意;③澄清:将病人模糊的、不完整的或不明确的叙述弄清楚,有时还可获得意外的收获;•④总结:用简要、结论的方式将病人的话复述一遍。•3.反映将对方所说的全部内容回述给对方。尤其是病人语句中隐含的意义,使对方明确你已理解他的意思。19:46第四节沟通理论与健康教育•四、阻碍有效沟通的因素•(一)引起信息曲解的因素•1.个人因素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1)生理因素任何一方有身体不适如疲劳、疼痛,或有耳聋、失语等都会影响护患沟通的效果。•(2)情绪因素双方或一方处于情绪欠佳时,也会影响信息的传递。•(3)智力因素双方文化程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及理解也不同。另外,年龄的差别也会影响沟通。•(4)社会因素不同职业、社会阶层、民族的人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表达其思想、感情和意见的方式也不一样,会造成误解。•(5)其他个体的自我概念、个性特征、沟通技巧等均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19:46第四节沟通理论与健康教育•四、阻碍有效沟通的因素•2.环境因素•(1)物理因素主要指环境的舒适度,包括噪声、温度、光线等。•(2)社会因素主要指环境的隐秘性及安全性。19:46第四节沟通理论与健康教育•四、阻碍有效沟通的因素•3.沟通技巧因素以下几种情况常阻碍有效沟通的进行:•(1)改变话题对于谈话内容中没有意义的部分,若护士很快改变话题,会阻止病人说出有意义的事情,也会给病人一种护士不愿和他谈的感觉。•(2)主观
本文标题:护理的支持性理论[1] 护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0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