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5生物一轮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项目内容考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试验证据3.伴性遗传考情分析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熟练判断遗传方式及概率计算第17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1、萨顿的假说(类比-推理法)提出假说:①内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②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观察到的现象:用蝗虫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定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考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对比项目基因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数目体细胞中来源配子中数目在配子形成时成对存在成对存在含成对基因中一个含同源染色体中一条基因在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母方等位基因分离同源染色体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类比推理法(教材28面)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易得易养繁殖快周期短易区分性状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①实验者和实验材料:摩尔根果蝇②实验过程及现象:③实验现象的解释:F2♂配子♀配子XWYXW(红眼♀)(红眼♂)Xw红眼♀XWY(白眼♂)XWXWXWYXWXw④实验验证——演绎推理:请写出相关遗传图解结论: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白眼的基因w)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联系起来,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联系: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什么是伴性遗传?考点2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都表现与性别有关?一、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性染色体:雌性与雄性个体体细胞中形态显著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对性别起决定作用。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XY型、ZW型A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较普遍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其形状大小相同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下列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蜜蜂中的个体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B.玉米的雌花和雄花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鸟类、两栖类的雌性个体都是由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D.环境不会影响生物性别的表现B(12江苏卷)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B(11福建卷)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A.雌:雄=1:1B.雌:雄=1:2C.雌:雄=3:1D.雌:雄=4:1D二、伴性遗传的类型BXYbX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伴Y:外耳道多毛症XYC伴X: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抗V-D佝偻病XBXbXY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情况女正常XBXB女携带XBXb女患者XbXb男患者XbY男正常XBY全正常XBXbXBY女正常XBXB男正常XBY女正常XBXB女携带XBXb男正常XBY男患者XbY全患者XbXb、XbY女正常XBXb男患者XbY女携带XBXb女患者XbXb:男正常XBY:男患者XbY1、实例一:人类红绿色盲常见婚配方式: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关注:可用XbXb和XBY组合子代中的表现型确定性别可用XbXb和XBY确定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C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表现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B、父亲的基因型是纯合子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是1/4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XYX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B/bA/aC/c(1)请写出相应的基因型(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2、实例二:果蝇的刚毛和截毛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性别雌雄表现型刚毛截毛刚毛截毛基因型XbXbXBXB、XBXbXBYb、XBYBXbYBXbYb(2)此相对性状遗传时,在后代不同性别个体中表现一定相同吗?3、实例三: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特点:只能从男性个体传给男性个体XbXb与XBYbXbXb与XbYBXBXb与XbYBXBXb与XBYb(07全国卷1)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_;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_,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1)XbYbXBXBXBYbXbXbXbYbXBXb⑵XbXb×XBYB截毛雌蝇刚毛雄蝇↓XbYB×XbXbF1刚毛雄蝇∣截毛雌蝇↓XbXbXbYB雌蝇均为截毛雄蝇均为刚毛(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纯合子/杂合子)。(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12福建)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l,请回答:杂合子(12福建)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l,请回答:(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3)裂翅(♂)×非裂翅膀(♀)或裂翅(♀)×裂翅(♂)(11安徽卷)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X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2)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1/23/16(2)(解法一)P:ggZtZtXGGZTW↓F1GgZTZtGgZtW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解法二)P:GgZtZtXGGZTW↓F1GgZTZtGgZtWGGZTZtGGZtW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12江苏卷)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①Ⅰ-2的基因型为;Ⅱ-5的基因型为。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③若Ⅱ-7与Ⅱ-8再生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④若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HhXTXtHHXTY或HhXTY1/361/600003/5一般步骤1.定性:确定显隐性2.定位:确定基因位置假设推论结论3.定型:确定基因型(注意性别要求)系谱图分析4.定率:计算几率常隐常显伴Y一、定核/质二、定是否为Y三、定常/X常隐或X隐常显或X显最可能: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可能: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染色体显带技术下的人类染色体组型XY型ZW型性别与性染色体形态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决定性别的时期决定性别的亲本实例2A+XYA+XA+Y1:1A+XA+ZA+W1:1A+Z2A+ZZ2A+ZW受精作用受精作用♂♀人、哺乳动物、果蝇等多数昆虫、雌雄异株植物、某些鱼类和两栖类蛾蝶类、鸟类XY型与ZW型两种主要性别决定类型的比较♀同型♂异型♀异型♂同型2A+XX22对(常)+XX(性)♀22对(常)+XY(性)♂×精子卵细胞22条+Y22条+X22条+X1:1P1:122对+XX♀22对+XY♂F1结合上图,分析性染色体的遗传特点性染色休遗传特点(XY型):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的雌性个体,Y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的雄性个体
本文标题:2015生物一轮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0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