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分析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分析、对策及案例“缩小数字鸿沟统筹城乡发展”高级研修班2009.5.26方瑜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我们在做什么性质的工作?什么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明确工作目标,实现三个融合什么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电脑+上网?不同视角下的多种目标:◦农村电脑拥有率、农村宽带普及率目标◦农业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服务目标◦农村商贸、物流、金融目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目标◦党员远程教育、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目标◦村级自治和农民自身需求目标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改善和增强农村公共事业,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农村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程相伴相随,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由于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长期存在,农村信息化决不可能一步到位。明确工作目标,实现三个融合信息化与推进农村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相融合信息化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融合信息化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相融合实现信息化与推进农村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相融合。◦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既需要得到农村制度的保障,农村改革与制度建设也需要信息化手段来创新。◦围绕经营和土地管理、农业支持保护、农村金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农村民主管理等制度的改革创新,信息化可以在制度管理、执行、监督等方面发挥有力支撑作用。◦要提倡加强信息化部门与各涉农部门的沟通与互动,促使各部门在农村制度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实现信息化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融合。◦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农产品预警监测系统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装备的智能化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控性,促进节本增效◦围绕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效果支持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围绕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动物标识、疫病可追溯系统食品安全检测控制信息系统信息化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相融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农村文化、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农村防灾减灾、农村社会管理八方面找准信息化的着力点二、体制机制问题,用什么手段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含义区分行为,不同手段推进落实责任,分工协力推进理清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含义工作体制:组织方式和保障制度。运行机制:系统中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运行的动因、规则和方式,从而决定了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区分行为,不同手段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包含多种行为,有行政行为,有公共服务和公益性行为,还有市场行为,需要以不同手段推进。行政行为:电子政务向乡镇、村的延伸◦机制创新:寓管理于服务,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公共服务和公益性行为:主要是公共信息服务,包括村村通广播电视、文化共享工程、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接入场所等◦机制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围绕公众需求,提供有效服务市场行为:家电(含电脑、电视)下乡,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农村连锁商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创造环境,保护公平竞争,政府干预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落实责任,分工协力推进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理顺部门职责理清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包含多个利益相关者群体参与,必须理清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动因约束农村居民改善生计个人能力、财力农村社区自治管理,公共服务村财,发展能力政府发展经济,社会和谐财政支出和编制事业单位工作职责,自身发展财政支持和编制电信运营商农村通讯市场市场回报率低信息服务商经营目标难以有偿服务农村商业经营目标网点分散效益低民间社会团体社会责任,公众影响力经费来源有限不同利益相关者不可能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通过博弈达到平衡。所谓“多赢”,就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利益相关者群体在整体目标最大化前提下的利益平衡。政府作为仲裁人,政策设计应更多地考虑农村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既“多予少取”,扶植弱势群体。三、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建设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关于缩小数字鸿沟行动计划不应回避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建立公共信息接入点是欧盟解决数字接入问题的重要途径公共信息接入服务应列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增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场所活力的途径关于缩小数字鸿沟行动计划缩小数字鸿沟行动计划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优先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不应回避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信息社会中操作使用互联网(包括手机上网等多种形式)是必备的基本技能。◦近年来,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2008年底已经达到8460万人,其中年内新增农村网民为3190万人,年增长率超过60%,远高于城镇35.6%的增长率。2008年全国能上网的行政村已达89%。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对已有观念和做法作出较大的调整。建立公共信息接入点是欧盟解决数字接入问题的重要途径欧盟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列出的缩小“数字鸿沟”的方案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立互联网公共接入点,由政府提供部分财政支持,在接入点可以免费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一措施使没有经济能力上网的人获得上网条件和得到信息素质教育,使没有上网知识的人知道如何通过互联网改善自己的信息环境,体现了社会公平。◦英国在线中心项目:由教育部总投资3亿英镑,在英国建设6000个基层中心(即免费互联网服务站点)目前有3000个基层中心设在公共图书馆,2300个设在社区和志愿者中心,700个设在学校。◦“农村翼”(RuralWings)项目:通过卫星通讯和Wi-Fi技术为偏远乡村和山区或岛屿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为了实现网络“落地”,在村小学校、文化活动中心和村中心的咖啡馆建设了开放Wi-Fi接入点。◦加泰罗尼亚Esplai基金会社区远程培训中心项目:远程培训中心也就是社区的公共接入点,每个中心由基金会出资配备9台联网的电脑、2台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并提供软件和更新,负责对主持人(信息员)提供能力培训。公共信息接入服务应列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从必要性上看,通过公共信息接入场所对当地居民提供计算机上网的便利,是一项对公众的普遍服务,尤其是对那些缺乏条件和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弱势人群提供的帮扶,使他们有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从现实上看,目前建立的各类信息服务站已经部分起到了公共信息接入场所的作用,为了使这些信息服务场所能够持续发挥作用,有必要明确农村公共信息接入场所的公共服务性质。从国家和地方财力上看,公共信息接入点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给予部分补贴是可行的。宁夏、成都等省、市已经出台了政府对综合信息服务站信息员的补贴办法,取得良好效果。按照以上的做法,如全国每个行政村建一个信息公共接入场所,由中央财政支付公共接入场所的上网费,地方财政对每个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员给予工作补贴,按照目前各地的一般水平计算(上网费400元/年,信息员补贴300元/人月),中央财政每年需支付2.7亿元,全国各地方配套的信息员补贴为每年24亿元。增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场所活力的途径集中多项服务功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虽然我们正在努力发展农村的各项服务事业,但分散经营、分散居住仍是农村服务事业推进中的瓶颈问题,更是解决农村各类信息服务场可持续运行的关键。面对这种现实,只有集中多项服务功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才能聚集人气,达到使用率高的目标。多方支持,委托和购买相应服务◦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的办法,在提供公共互联网接入的基础上,政府各部门的公共服务事项尽可能的向综合信息服务站聚集。◦类似城市的书报亭的做法,鼓励企业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合作,探索服务站承接诸如电信和水电代收费、农产品及农资销售、农村便利店、废旧物资回收等多项服务,以达到业务饱满,活力增强的目标。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采用市场机制与市场化并不是一个概念。在推进公共服务可以采用一些市场机制,但不能市场化,不能一切以市场为标准,完全靠市场调节。如果这样,就将失去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采用市场机制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政府要履行公共信息服务职能,为维护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提供保障。在这个前提下,可以采取一些市场机制,比如在项目运作上以招标形式购买服务和实行运行外包,用政策调动企业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对服务人员的绩效激励等等。但这不等同于完全市场化。◦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信息服务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质量,满足农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多方投入,谁投入谁受益”◦公共服务需要多元投入,但是由于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利益超过了私人利益,很难从公共服务的提供中获得足够的回报,除非政府利用税收、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预手段去鼓励私人投资。◦政府应当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否则就会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由输血转向造血,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不能把长效运行机制简单的理解为自我造血。长效运行主要靠三个方面的因素保证,第一是人员,第二是经费,第三是指导和管理。◦在人员因素上,固然不能无节制扩大全部由财政供给的人员编制,但是用购买社会服务岗位的办法扶植就业已经提到一些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在财政因素上,财政支持是保证公共服务持续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公共服务的最重要的长效机制,◦由财政提供一定的运行费,是吸引社会投入的支点。◦最重要的是管理和指导,尊重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构造发展环境。三、案例分析:曹丽萍网上充电变身乡里百事通农民无线上网谈价钱网上创业,从花农到经理成都新津县电子政务延伸到村回族村清真寺里的信息服务站世纪之村——由农民自主开发,自我管理,自身获益的信息平台案例一:曹丽萍网上充电变身乡里百事通◦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农村妇女通过在互联网上学习,不但提高了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而且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农业百事通。◦“曹丽萍现在每天都要用三四个小时在网上充电。2006年12月,曹丽萍第一次接触了电脑,为了学习电脑知识,她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往返30多公里去县城接受电脑培训。而学会上网的她也于2007年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的农民信息员。◦2007年5月,同村农民郭玉莲拿着发生吸浆虫病害的小麦来找曹丽萍,让她帮忙看看怎么治。曹丽萍从网上查询后得知,要在小麦扬花期间进行喷药,但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郭玉莲认定了“小麦扬花期间不适宜喷药”的死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只在两亩小麦田里采用了曹丽萍的方法,秋收时果然效果明显。曹丽萍一下子在村里出了名。越来越多的农民来找她帮忙。◦2007年12月,农民郭震想囤积玉米卖高价,曹丽萍从网上得知当时天津港口的玉米收购价格每公斤1.74元,而宁夏的收购价格已高达每公斤1.50元,经过运输成本核算分析,她劝说郭震和村上的十几户农民及时卖出了60多吨玉米,比现在卖多赚了4000多元。农民无线上网谈价钱◦“2007年大豆减产严重,农民出售大豆的价格越涨越高。”对于收购中的难度,九三粮油集团总经理田仁礼举了这
本文标题: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