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姓名:孙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法学指导教师:肖鹏20090601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作者:孙娟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潘丹凤跨国银行并表监管研究2007一、选题背景并表监管原则是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跨国银行组织的内在关联,以其全球业务为整体来综合评价跨国银行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状况。这一原则较好的解决了跨国银行监管的单一性、地域性与银行机构及其业务的系统性、全球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成为跨国银行监管的权威原则,日益得到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重视。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在积极引进外资机构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向外扩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对跨国银行的监管却长期处于立法不足,实践落后的状态。即使是理论界,也偏重于东道国监管,而较少涉及母国监管领域。这不但不利于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还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加强对母国监管,尤其是并表监管原则的研究,加强与其他监管当局的合作,提高监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方法与逻辑架构1、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法、归纳法和案例法进行研究分析。跨国银行的特征要求对跨国银行的有效监管既要遵循一定的国际统一标准,同时应考虑本国的国情。因此本文在系统性介绍巴塞尔委员会出台的系列建议和最低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有关并表监管的立法和实践状况进行剖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在介绍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时不仅仅详细的介绍他们的主要实践内容,还进一部归纳出其优势与不足,力求能为我国提供更好的借鉴。此外,文章还通过对国际商业信贷银行(BICC)的案例分析,使读者对并表监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2、逻辑架构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对并表监管进行研究。文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跨国银行的特征和风险,总结出其对有效银行监管所带来的挑战。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通过梳理巴塞尔委员会有关并表监管的系列文件,结合主要国家的实践成果,详细介绍并表监管的定义、特征、基本框架和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文章的第三部分,即第四章对我国并表监管的立法和实践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三、主要观点及结论1、并表监管是母国监管当局以跨国银行母行及其国内外分支机构的合并账表为基础,对银行整体的资本充足性和风险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监管。2、并表监管原则较好的解决了银行监管的单一性、地域性与跨国银行机构及业务发展的系统性、全球性之间的矛盾,是有效跨国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之一。3、巴塞尔委员会是并表监管原则的首倡者,为该原则的完善和推广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出台的系列文件形成了以并表监管为主要内容的跨国银行监管框架,并提出最低的监管标准,为各国实施并表监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4、BICC的倒闭使人们对有效并表监管存在的三打障碍——母国确定标准不一、金融隐秘权的广泛存在和非现场检查的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各国监管当局和国际监管组织一直努力消除这些障碍,但成效有限。对此各国应综合运用监管手段,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5、主要国家和组织,如欧盟、英国和美国以巴塞尔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践和创新,形成了丰富的并表监管经验,为其他国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6、目前,我国的并表监管处于立法上几乎空白,实践中零散低效的状态,不仅不利于国内银行业的稳定,也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7、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并表监管制度首先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母国确定标准,明确并表监管的对象范围;第二、将并表监管作为我国银行监管的法定原则,并明确其具体含义;第三、完善监管内容,将定量监管与定性监管有机结合;第四、丰富并表监管的手段,形成“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并重,以外部审计为补充”的有机体系;第五、加强与东道国监管当局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制度化的双边安排;第六、强化跨国银行内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其整体管理能力。四、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国内理论界重视不够的跨国银行监管基本原则——并表监管原则在理论上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对其基本框架进行了梳理。同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并表监管立法和实践中的不足,提出建立和完善并表监管制度的建议,并指出了加强我国跨国银行监管的努力方向。但是,由于接触的资料有限且作者本身缺乏银行监管方面的实际经验,许多政策建议仅提供了一个大方向,有待进一步的充实和深化。2.期刊论文周力扬.武康平依据组织结构对跨国银行进行监管-南方金融2007,(5)跨国银行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影响到跨国银行监管的职能划分与国际合作.有效的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并提高本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存款人利益等.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跨国银行监管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利用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探讨了跨国银行组织结构与银行监管的关系,并对国内外跨国银行组织结构与银行监管的实践进行了分析.3.学位论文杨扬跨国银行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中,跨国银行的地位和影响日益突出,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更加有必要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跨国银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各项业务。如今,许多国家在跨国银行监管方面都建立了明确、详细、合理的法律体系。随着我国加入WTO梦想的实现,大量外资银行的涌入,我国银行监管制度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何整合现有的法律制度,完善对跨国银行的监管,这对我国的金融体系构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跨国银行的东道国监管、母国监管和国际监管为主线,深刻剖析跨国银行的法律监管制度,并对构建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法律体系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对跨国银行监管作简要的介绍。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跨国银行的概述。介绍跨国银行发展历史、定义及特点,使读者对跨国银行有初步的了解;二是对跨国银行监管的概述。在对跨国银行监管作出经济学和法理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介绍跨国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明确了监管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第二章研究东道国监管的基本问题。东道国监管是国家单独监管,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基于属地管辖权。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银行业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各国对跨国银行的待遇标准也略有不同。该章节并对跨国银行从进入东道国,到在东道国国内开展业务,再到退出的一系列过程进行阐述。第三章论述跨国银行的母国监管。母国监管是并表监管基础上的监管,它是基于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或保护性管辖权等法学理论对跨国银行进行全面监管。通过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的实例,说明加强跨国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对母国监管与东道国监管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母国监管责任。第四章论述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管。通过对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的分析,基于国家合作与发展原则理论,说明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必要性。并且对巴塞尔协议体系的介绍,以及详细阐述《新资本协议》的基本内容。第五章是对中国外资银行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建议。首先分析了我国外资银行的现状,然后指出我国现存的外资银行法律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和相国国际监管规则,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外资银行法律监管提出相关建议。4.期刊论文陈新宇.宋俊荣.CHENXin-yu.SONGJun-rong论跨国银行的并表监管-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随着银行业务的国际化,银行系统风险不断增加.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建立起并表监管体系.有效实施并表监管,必须对跨国银行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监管责任进行划分,并统一母国与东道国的监管标准.5.学位论文蔡爽爽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之法律问题研究2007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银行的母国与东道国监管信息资源分配不均衡、两者权利义务分配不公平以及第三国没有监管义务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监管的国际合作发挥更大作用,已不能满足对跨国银行进行有效监管的要求。本文独特之处在于:从国际合作的层面研究跨国银行的有效监管,强调国际合作者、合作方式、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分配以及监管信息共享的程度对跨国银行监管效果的影响。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从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动因入手,分四个方面深入剖析目前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缺陷,提出建立三层结构的新型监管合作模式的构想,并通过补充监管合作主体、调整监管合作方式、重新划分合作者权利义务的途径,对新型监管合作模式下具体的制度构建进行完善,以期确保跨国银行处于全面有效的监管之中,并推动中国的跨国银行监管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全文共六个部分,第一至五部分论证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中的法律问题,第六部分评价中国在国际合作作出的成绩并指出未来的努力方向:第—部分“合作动因和目的”,分析了现有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模式的缺陷,论证有效的监管合作模式应满足减弱金融全球化的不稳定性、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区域化、全球化和增强跨国银行监管的力度三方面的要求,提出建立新型的国际合作模式的构想。第二部分“国际合作者”全面地分析了监管合作的三类主体,指出了新型的监管合作模式将通过三种途径,即把“第三国”纳入跨国银行监管合作的主体范围、强调区域性监管组织的重要地位以及增设国际性的银行业监管者合作组织,充实跨国银行的国际合作的主体范围。第三部分“国际合作方式”比较分析了各种监管合作方式:单边合作方式(主要是第三国对国际性监管条约的吸收)、双边合作方式、多边合作方式,提出以“单边合作为基础,多边合作为重点”的国际监管的新型合作方式。第四部分“国际合作之权责划分”分析目前国际合作中各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新型合作模式中对国家、区域性监管组织和全球性监管组织的权利义务重新分配。第五部分“国际合作走向”通过对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原则的说明,指出监管信息共享将成为未来监管国际合作的重点,并从共享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的共享方式的角度阐述了新型的监管合作在监管信息共享方面的突破。第六部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通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监管理念、监管法律法规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等方面的介绍,指出目前中国银监会在对跨国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方面以及在参与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6.学位论文邓鹏跨国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探讨2002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国际发展趋势下,在跨国银行影响日渐扩大的今天,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的主要目标,因此,对跨国银行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跨国银行的发展特点,阐述了对跨国银行监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各个国家对跨国银行监管的方法和异同点,并加以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经济、历史背景和环境下所建立的不同监管体制、监管目标、监管手段和法律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外资银行发展中的现状,借鉴国外管理上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本文即是沿此思路展开论述的。第一部分介绍跨国银行及监管的一般理论,着重分析了跨国银行经营活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和对之进行监管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的国际协调机制,将它划分为预防性监管措施、过程中监管和补救措施三个阶段中的措施。第二部分,从不同层面介绍比较各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措施,分析监管体制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不同的监管体制、目标、手段等。最后,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前提下,对比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指出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今后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建议。7.期刊论文刘婕跨国银行分支机构分别监管法律制度初探——兼论WTO与我国跨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1)本文通过对跨国银行法律性质的界定,提出对作为跨国公司特殊形式的跨国银行的监管应依据跨国银行分支机构不同形式的法律特征和地位,划分出母国和东道国不同
本文标题: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