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六章人格的全程发展人格发展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人格的决定因素;二是人格从童年期到成年期甚至毕生的发展轨迹。前者通常以某种简单的形式提出,如天性和教养的争论,即遗传与环境对人格发展的作用问题的争论。后者同样以简单形式提出,如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争论。第一节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人格发展是指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个体的人格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人格发展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其中人格发展的跨时间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以及人格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的内容和方式,即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问题,是该领域多年来深受关注的问题。人格随时间的流逝有多大的稳定性?在某一时期是否比其他时期更稳定?人格的有些方面比其他方面更稳定吗?有些人的人格比其他人的更稳定吗?如何识别人格的基本的连续性?怎样测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特征才有可能作比较?人格的变化是否是两个不同时间点上不同的行为?能否区别质的变化和量的变化?能否将人格的某一种特征或某一方面的变化和人格整个组织的变化区别开来?一、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等级评定稳定性、平均水平稳定性和人格的一致性。等级评定稳定性是指个体在某一群体内部所处位置的稳定性。平均水平稳定性是指人格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体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人格的一致性是指人格特质的外在形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但特质本身仍然保持稳定。二、人格改变当我们说人格发生改变时,有两条限定:第一,改变发生在个体内部的;第二,发生的改变能够相对持久的保持。三、分析的水平分析人在时间跨度上的发展情况有三种水平:总体水平、群体差异水平、个体差异水平。一些心理学家对人从婴儿到成人的改变进行了概括,如Freud的理论,按照Freud的观点,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口唇期到生殖期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在这种水平上做出的人格发展描述几乎适合于任何人。不同的改变会对不同群体的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差异水平。性别差异就是群体差异的一种类型。其他群体差异还包括文化差异和民族差异等。人格心理学家也会关注人格发展的个体差异。例如,我们能否根据一个人早期的人格特点来预测他今后可不可以顺利度过人生的各个转折点或者会不会更容易遭遇某种心理困扰?能否可以预测什么样的人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什么样的人会保持一致?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就是在人格的个体差异水平上展开的。第二节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许多心理学家在人格的稳定性和变化问题上存有偏见。有人相信“成人的人格可能像斑马的条纹那样不易改变”,有人则乐观得多。对于什么是稳定性和变化的答案不是直接的。存在各种不同的稳定性和变化,也有不同的方式测量它们。我们可以比较四种和人格发展有关的变化。①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②质变和量变;③表现型变化和基因型变化;④连续变化和非连续变化。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一个人可以在绝对身高和体重上产生变化但相对他人而言仍保持不变。或者一个人可能从纵向看变得更开放,但仍处于同龄人和同伴中的平均水平。在每种情况下,个体都有绝对的变化,但相对于同龄人和同伴来说又没有变。质变和量变:人随时间的推移可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但思考问题时并没有任何的不同。但从他能以更复杂的方式思考问题来看,他的思考方式可能发生了一些基本的变化。青少年期身体变化如第二性征的发展,代表着具有相当重要的质的变化,这种变化超越了如长高、增重之类的量变。表现型变化和基因型变化:表现型变化是指可观察水平上的变化;基因型变化是指基本结构水平上的变化。如从水到水蒸气或冰的变化代表一种表现型变化,因为基本结构H2O没变,我们不认为是基因型变化。再如一个人以不同方式变得有攻击性,这只是一种表现型变化,并不意味着基本结构、基因水平上的变化。但有时我们观察到变化却不能确定是表现型还是基因型。我们不能像肯定水、水蒸气和冰的结构相同一样去肯定这些行为代表着同一人格特征。连续变化和非连续变化:连续变化是渐进的、遵守规律的,且遵循着一个可以确认的连贯模式。如一个人一生中身体特征和外貌变了,我们仍可把这些变化看作是连续或连贯的。非连续变化是突然的和根本性的。经历一次严重的意外后人可能在外貌上会有显著改变,使他的外貌和先前不连续。极端的经历及其后继影响永远改变了他,使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一、纵向研究所谓纵向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通常是几十年),对同一个体或者一组个体,通过比较在不同的时间段所做的重复测量研究,探究人的发展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纵向研究能够反映人格发展所具有的时间延续性特点。纵向研究的数据也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所用,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那些预先没有设定的问题,这种方法称为再分析。二、人格的稳定性三、人格的可变性四、通过人格预测个人生活五、人格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心理学家看待人格全程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2.人格发展的学习理论人格发展的阶段论者认为,人的发展有一个内在的时间表在起作用,人格的发展根据时间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心理学家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和标准,提出了许多人格发展阶段论,其中著名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如Freud的心理性欲阶段论、Piaget儿童认知及道德发展、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等。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具有一些共同的立场:①发展是由一系列连贯的但又有质的差别的阶段组成。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用不同的特征来描述,各个阶段的行为之间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特征有质的区别。②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时间范围,即开始和结束的大致年龄,这一范围代表了大多数人特定发展阶段的时限。③在人的一生中,与各个年龄阶段相应的人格特征和发展任务有一定的顺序,也是可以做出预测的。④阶段与阶段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前一阶段往往是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对环境影响的反应,没有特定的序列阶段(如行为主义理论)。学习理论强调经验和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影响和作用。从这种观点看来,人具有可塑性,可以按照多种方式和不同的路径发展,完全取决于不同的人所经历的环境。第三节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遗传影响人格的形成,它对人格的影响直接体现在气质上。影响人格发展的另一主要因素就是环境,从家庭、社区、同伴、学校,到社会阶层、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都是会影响人格的发展。一、遗传与气质行为遗传学运用遗传学原理对人格及行为进行研究,通过考察样本在基因变异与人格特质变异之间的联系,估计遗传在一个特质的变异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探索遗传是否影响及怎样影响人的身心特征。遗传率指在特定群体中观测到的可归因于遗传的分数变异比率,即指一个特质中可归于遗传影响的变异量。当得出某特质的遗传率时,我们是针对特定群体所做的估计值;由于计算方法有多种,故它的大小受样本的特征及计算方法的影响。须澄清的是,遗传率并不能表明一种特质受遗传决定的程度,而是针对特定群体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遗传在一个特质总变异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的估计。行为遗传学家利用孪生研究和收养研究,把遗传与环境的效应区分开来,测出成人稳定的人格特质的遗传率约为40%。孪生研究指通过比较同卵孪生、异卵孪生、非孪生子女的相似程度来确定遗传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通常与收养研究结合使用。收养研究指通过比较一起抚养和经收养而分开抚养的亲生子女的异同来确定遗传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通常与孪生研究结合使用。1、说明人格稳定性的表现形式,你是怎样看待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2、你怎样看待人格发展中“天性”与“教养”的关系?
本文标题:16人格的全程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3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