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一、发展的概念•二、发展的主要特点•三、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关键期一、发展的概念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它是什么动物?人•相关名言•1.创举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歌德•2.智力的发展是全面的,自发的。——爱默生•3.勇敢是一种基于自尊的意识而发展成的能力。——拿破仑•4.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杨振宁•5.对知识的每次运用,同时也就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入。——苏霍姆林斯基•6.地外文明的探索不仅是宇宙探索的一部分,同时对人类的进化和科技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周海中•7.绝对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可能存在。人们对美的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无疑地变化着。——普列汉诺夫•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发展是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稳定的变化。•也就是说:发展是指个体生命全程中系统的和连续性的变化。•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变化过程。发展的内涵:•第一、发展使一种变化•发展是一种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性质的变化,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例如,当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空间位置和房间里的家具肯定地变化了,但你本人并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空间变化纯粹是外部的。即使是非空间变化,凡属于外部的关系也不构成发展。例如,当儿童入学后,他们的父母成了学生家长。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家长发展了。第二,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我们列举的空间变化、非空间变化和周期性变化虽然具有可逆性,但都不具备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性。即使是内部的、稳定的、持久的变化,也不能一概称为发展。例如,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视网膜上的光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使视觉感受性大大提高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才会发生过程相反的明适应。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体的正常平衡,其最终结果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些也不能称之为发展,尽管它是内部变化过程。一个三岁儿童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这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序列。一个四岁儿童会背乘法口诀,也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组成。所有这些内部的、持久的、稳定的变化,只是靠模仿和强化,一种机械的学习积累,并没有进入意义的理解水平。只有当儿童把所学习的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起来,才能说这种变化导致了结构变化,才可称的上是发展。当儿童懂得了数的序列和组成的法则,就会懂得3的前面是什么数,3的后面是什么数,懂得3就是1+1+1,而9则是3+3+3,并且懂得9/3=3等等关系。儿童从数学的结构上理解了这些关系,懂得了要素之间的基本规则后,表明了他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可以说成“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第三、发展是一种连续性的变化•儿童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当某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而又未出现新质变时,它就正处于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这种一定的心理变化在未达到新质变而进行着的孕育更新的质的量变,就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一是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三是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二、发展的主要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4.从零乱到成体系3.从被动到主动2.从具体到抽象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阶段性?连续性?阶段性?连续性?•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的前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天发展的基础,而后天的发展是先天发展的结果;•二是指心理的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被高一级的水平所整合和包容。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学前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不相同;个体整个心理面貌变化速度不同(1)就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不是等速上升,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2)不同的心理内容,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有不同。(3)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060402080100成熟的百分比2468101214161820年龄出生神经系统(智力)生殖系统(性的发育)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1)发展的速度(2)发展的优势领域(3)发展的最终水平(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家通过长期的、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般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不齐全到齐全。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2)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三、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关键期(一)、发展的年龄特征•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时间维度一般从四个角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年龄大小•(1)、实际年龄•就是生理上的、从出生之日起计算的、实际的年龄。因为出于各种需要,有人会改掉自己的真实年龄来达到目的,比如改小,让孩子显得潜力更大,从而进入篮球队;又或者进入体操行业,很多人改大自己的年龄——年龄过小会被禁止参加比赛。有时人的实际年龄很大,但是心里年龄很小,这也是强调实际年龄的原因。•(2)、生理年龄•生理年龄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生理学上的年龄,代表这个人的生命活力。生理年龄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英国《每日镜报》报道,英国伦敦的科学家日前制订出一套新的健康检测法,可以测试出一个人的生理年龄,知道他是否未老先衰。一个人衰老速度越快,其真实的生理年龄就越大。•(3)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经历8个心理时期,即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个心理年龄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幼儿期天真活泼;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增强,身心飞跃突变,心理活动进入剧烈动荡期;进入老年期,心理活动趋向成熟稳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弹性降低、情感容易倾向忧郁、猜疑。•(4)、社会年龄•社会年龄,简称社龄,是指一个人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被其他人在心理上所认为处在的年龄状态。并不等同于他的实际年龄。而是他处在别人心理中的状态。不是真实存在于物质世界中,而是存在于精神世界的主观判断。•2、年龄特征是指某一年龄段的整体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请看书P27•3、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请看书P28(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印刻的启示:劳伦兹与他的“鸭宝宝”小鹅在刚刚孵化的几个到十几个小时之内会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体物体,会把它当成母亲而跟着走。如果小鹅第一眼看见的是鹅妈妈,它就跟着鹅妈妈走;如果第一眼见到的是洛伦兹,就会把他当做母亲,跟着走;即使第一眼看到的是跳动的气球,小鹅也会跟着它走的。•这说明,小鹅的认母行为能力丧失了。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铭记现象,把铭记现象发生的时期叫做发展的关键期。什么是发展关键期?•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请看书P28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狼孩(沙姆迪欧),1972年5月,人们发现了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当时他正在与其他的狼崽玩耍。这个男孩的肤色很深,指甲又长又钩,头发脏得打结,手掌、肘部和膝盖都生着老茧,还具有某些卡巴拉和阿马拉的特征:牙齿锋利、喝血、吃土、吃鸡、喜欢黑暗,与狗和豺狼非常亲近。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人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可能有一个关键期(发音系统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神经通路,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困难)。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4岁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岁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9岁至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
本文标题: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43646 .html